去年是评委,今年获奖,草堂诗歌奖很“公平”

到了年底,就是各大“著名诗人”收获的季节。各个刊物的年度奖,各个地方的年度奖,都会集中颁出。诗坛不仅诗人很忙,编辑很忙,各位评委也很忙。想想他们脚步匆匆的身影,诗坛真是一片繁荣啊。

前两天的第六届“中国长诗奖”争议还没有停歇,第四届“草堂诗社”年度诗人大奖又出来了。“著名诗人”娜夜,凭着发表在2021年第1卷《草堂》上的组诗《大地涌动着草香》摘得桂冠。这里放上其中的一首《斯古拉》,让大家领略一下获奖诗歌的风采。

娜夜是著名诗人吗?肯定是啊!“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奖”,这些奖项份量够重吧?所以,她必然是“著名诗人”。

其中,还有一条,要单独拿出来说道说道,那就是“2020年10月担任第3届草堂诗歌奖终审评委团成员”。也就是说,娜夜去年是草堂诗歌奖的评委,今年就获得了草堂诗社年度诗人大奖。可能有人要问,这有什么啊?

确实没有什么,但仔细一想,好像又有点什么。打个比方吧,娜夜去年是草堂诗歌奖的“裁判”,今年却成了草堂诗歌奖的“运动员”。这合适不?只要她今年不是“裁判”就行了啊?好像是的。不过,事情也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在各项体育比赛里,裁判是一直不能以运动员的身份参赛的,这是保证体育比赛公平性的基本要求。但在诗歌奖的评选中,却是个例外。常常看到的情形是,某人今年是评委,明年却了获奖。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啊?诗坛“著名诗人”毕竟就那几个啊?她不当评委谁当评委?她不获奖谁获奖?此话好像有些道理,不过,我们现在的“著名诗人”还少吗?好像只要是诗人,前面必然有“著名”二字。

当然,我们不能随便猜测各大奖项的公平性。毕竟,“著名诗人”就是靠这些琳琅满目的各种奖项“堆”出来的。今年你获奖,明年她获奖,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都成了“著名诗人”了吗?

至于是不是真“著名”,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名字,那就不用管了,反正有一堆奖项在那里摆着呢。这也许就是现在“著名诗人”特别多的原因,甚至早已超过了唐诗宋词的那个年代了。

无论如何,还是要恭喜娜夜又获得了一项大奖!获奖,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谁还嫌奖多呢?吉狄马加说过,草堂诗歌奖是在向杜甫致敬。这样的“致敬”,不知杜甫愿不愿意收下?不是说杜甫很忙吗?

我们历史上有不少著名诗人,是不是都要设置一个奖项?比如屈原奖、陶渊明奖、李白奖、白居易奖、苏轼奖、辛弃疾奖、李清照奖等等,不能仅仅只向杜甫致敬啊?那其他诗人就会不高兴了。所以,我们诗坛的奖项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这样,虽然各位诗人们评委们就更忙了,比杜甫还忙。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了我们的诗坛,他们辛苦一点也是应该的。可以想象,以后我们的诗坛,“著名诗人”就会更多了,这同样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