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瑞雪将至,一首《终南望馀雪》,感受不一样的冬日风情

这是元代文人白朴在《天净沙.冬》中描绘的冬日景象,宛如一幅清冷的水墨丹青,可以想象,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至极,淡烟衰草,茅舍孤村,更显寂寥之感,似乎空气中都凝结着无尽的孤独与哀伤。

雪,无疑是冬日最美最独特的风景。雪,既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宏伟气魄,亦有着“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的精致。

此时正值小雪时节,古书《群芳谱》有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天气愈发寒冷,有的地方早已降下几场瑞雪,真是令人欣喜。

很喜欢唐代诗人祖咏写的一首冬日小诗,名为《终南望馀雪》,其诗曰:

祖咏的这首小诗,简洁明媚,小巧隽永,据说,这首诗是祖咏应试而作。当年,祖咏赴长安应考,题目便是《终南望馀雪》。

诗中的终南,指的便是终南山,又名太乙山,位于长安城以南,在唐代,是著名的“归隐”之山,所谓终南捷径,指的便是此山。当年,诗佛王维的辋川别业就在终南山麓。

笔者在北方经常能看到“积雪浮云端”的壮美景象,心中不禁欣喜万千,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很多读者喜欢这首诗,清代文人王士禛在《渔洋诗话》里,将此诗列作咏雪“最佳”诗作之一,可见其艺术性和欣赏性。

关于这首诗,还有这样一段插曲。这首应制诗《终南望馀雪》,本是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诗,祖咏写完这四句时觉得刚刚好,觉得再写便是画蛇添足,而考官命其重写,祖咏只求不负诗心,故而不肯再写。

结局可想而知,祖咏最终未被朝廷录用,只因他那颗孤傲耿介之心,据说,祖咏以后的仕途亦非常不顺,几遭坎坷,最终在汝水一带,渔樵终老,虽然潦倒,也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