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社会越来越奇葩,曾经励志的“寒门教育”,现在竟然成为一个大大的贬义词。
:寒门再难出贵子。
:最悲哀的是寒门养出“富二代”。
:高考弄死了寒门!
社会的逻辑在两极化,构成了非此即彼的对立,要不然打寒门一棍子,要不然给豪门打鸡血。
但是,四川人反对!
为啥?因为四川寒门很坚挺!很坚挺!
在已知家庭出身的17位文理状元中,并没有人出身显赫的家庭。这是我们对四川省10年来高考状元的家庭出身的调查。
大部分状元来自普通家庭,其中农民工、下岗职工的子女占41.2%,教师子弟占23.5%,普通职工子女占17.6%,其他普通家庭子女占17.6%。
不同的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在各自的能力中量力而行,顺其自然。
所以,我们在这些寒门中看到了一批批“贵子”,而不是“富二代”。
贫寒家庭,淡化教育。
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环境差,教育投资少,生活陪伴少……
这几乎是农村家庭和下岗职工家庭的共同特点。
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只有对读书的热爱和学习天赋。
从留守儿童到高考状元,他们在寒门崛起了。
2018年理科状元周川
周川和父母,图源华西都市报
周川来自眉山的农村家庭,母亲是遂宁安居人,父亲是浙江人。
自幼留守,直到读小学时,父母才从外省回到四川。
父母小学水平,几乎没有干涉过他的学习,不听话还要打。
父亲说:“不打不成人”,在农村,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从不补课,从不要父母辅导,从小不爱看动画片,就是爱读书。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周川和他的姐姐都考上了北大。
2017年文科状元凃涴童
凃涴童,图源华西都市报
这个同样来自眉山农村家庭的女孩,曾经也是留守儿童。
一岁起,她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成都长大。
父母一直在深圳务工,接到女儿喜讯后,第一次坐飞机赶回来。
她很少参加补习班,从来不熬夜学习,向来独立自主。
虽然没有被富养,她一样有思想、有见地。
“选择文科是想关注人类整体文明推进和社会进步,人文学科更有思想。”
2016年文科状元刘代蕾
刘代蕾和父亲,图源四川新闻网
她来自彭州的农村家庭,两岁时留守,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学习由亲戚照顾。
父母在湖南做销售工作,直到刘代蕾上高二,才回到绵阳。
只有在寒暑假,她才能和父母相聚,从不觉得孤独。
家境一般,但家庭环境轻松,父母教会刘代蕾要快乐学习。
2014年文科状元唐旭奕
唐旭奕(左)和班主任
唐旭奕来自宜宾市翠屏区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母亲靠打工贴补家用。
上初中后,父母为了陪读来到绵阳,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做起了快递。
父母很少过问她的学习,成绩随缘,只希望她多耍,开心、健康。
没有要求和束缚,恰恰成全了唐旭奕。
她凭借良好的独特的学习方法,超额完成了和班主任“绵阳市第一”的约定。
2009年理科状元董伟
董伟
董伟家住巴州区回风管委会西华村,家徒四壁,唯一的装饰是他的奖状。
董伟的父母都是农民工,到初中才回来一起生活。
他从小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读书识字、兴趣爱好的培养都是爷爷负责。
董伟的家 图源四川在线
董伟天资聪颖,智商过人,幼儿园入学一年就直接转入了小学。
小学毕业前,就已经在爷爷的辅导下完成了初中历史的学习。
2016年理科状元谢畅
谢畅(右)和父亲,图源四川在线
他是四川有史以来最贫困的高考状元。
父亲以前在德阳一家工厂上班,后来下岗,被安排再就业,收入微薄。
母亲卧病,行动不便,失业在家。谢畅的学费只能通过助学贷款,自食其力。
谢畅父母,图源四川在线
在别人眼中,他不仅是学神,还有家国情怀,是热血好儿郎。
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思想境界和淡然理智的心态,贫穷没有限制他的境界。
母亲给他缝补袜子短裤时,总是默默垂泪。
可他觉得没什么,别人的捐助他从来不要,对待贫困,他安之若素。
2011年文科状元郭修武
郭修武和父亲,图源华西都市报
郭修武出生在一个下岗职工之家,父母原是绵阳某机电公司普通职工。
2000年,父亲提前退休,做一些零工填补家用。
母亲下岗在家,专门带他上学。
父母没有多少文化,指导不了功课,学习教育几乎没有。
郭修武听话自觉,人称“乖乖虎”,学习全靠自己,没让父母操过心。
职工家庭,注重教育。
普通职工家庭比起农村家庭,有稳定的经济基础,条件不差,但也不是大富大贵。
父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陪伴或许不多,但他们会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学习。
这些状元,是大多数城市出身孩子的缩影,只是他们努力了,脱离了大多数,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2014年理科状元封凡
封凡
来自攀枝花的普通职工家庭,父亲在当地环保局工作,母亲在医院上班。
去成都读高中之后,一年大约回家3次。
父母忙于工作,去成都看他的时间很少。
家庭环境轻松,养成了他随和大方,沉稳老练的性格。
2013年文科状元刘峻豪
刘峻豪和父母
父亲是西昌一名铁矿厂的职工,长年在外地工作,母亲全职照顾他的生活。
父亲很注重教育,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希望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变人生。
“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我们只有让可能成为必然!”
如果寒门出贵子是一种可能,那么刘峻豪已经把这种可能变成了必然。
2009年文科状元叶思雨
叶思雨
来自乐山普通家庭,父亲是银行职员,母亲任职于乐山电大。
父母虽平凡,但他们教会了叶思雨独立和自主。
她放弃了直升当地学校的实验班,只身到成都求学,一个人在校外租房。
这是一个顺其自然,与世无争的女孩。
“我从来不和别人比,只有比过了自己,就比过了别人。”
看到那么多人采访自己,她说:“真希望有人比我多一分。”
教师家庭,优化教育。
我们普遍认为,教师子弟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出彩。
他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出现高考状元的几率理应更高,但在21位状元中,只有4位出身教师之家。
擅长教育的父母,会着重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
2015年文科状元万妙然
万妙然和父母,图源华西都市报
妈妈是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地理老师,教会她热爱生活和学习。
“只有热爱才能坚持下去”,妈妈说。
每年假期,万妙然都会和妈妈自由行,在旅行中学习,去发掘好吃的、好玩的。
爸爸注重培养她良好性格和品格,从她两岁时就给她听磁带、听故事、看书、搭积木。直到高中,还坚持每晚给女儿发几个笑话。
能吃、会玩、快乐、智慧,让这个女孩成了大家心中的考神。
2015年理科状元冯丹
冯丹(右)和双胞胎弟弟,图源华西都市报
冯丹是来自攀枝花的教师子弟。
他的弟弟冯清也考进了清华。
他们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师,母亲是名规划设计人员。
家庭秘诀:从小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顺其自然。
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反对打游戏。
学习、做作业的时候要控制进度,做事讲究效率。
2011年文科状元李沛伦
李沛伦
他生在书香门第之家,父母都是资阳市教师,家境不是很好。
父母从小培养他做事的专心程度,给他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了他优秀的家教,李沛伦有一颗淡然处世的心。
“你就是拿块砖砸到他头上,他也只会转过头来,对你笑一笑。”
“真想知道沛伦生气时是什么表情”,同学们说。
2010年理科状元杨山楷
杨山楷(右)和班主任
杨山楷来自达州临巴镇的教师之家。
父亲是达州当地一所小学的人民教师,有着30年的教龄;母亲患病,一直没有工作。
为了让杨山楷走好以后的人生路,初中毕业后,父母便送他到绵阳中学求学。
家庭环境清苦,让杨山楷的异地求学之路变得艰辛。
为了理想的目标,他放弃第一年考上的上海交大,再次高考,一战成名。
什么样的家庭最容易出贵子?
2017年6月,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校友会201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报告称,能否成为高考状元,与其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及学历等有密切关系。
最近10年来,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状元比例逐年上升,教师和公务员家庭背景出身的高考状元最多。
但是在我们的答案中,家庭出身、父母职业和学历并没有成为绝对因素。
上到大学教授,下到贫苦民工,高考状元的出现更多是由于自我成全,而不是家庭和父母的成全。
阶层毁不了寒门,高考毁不了寒门,寒门毁不了真正的贵子。
真正的贵子会在有限的条件里发挥出最好的自我。
你管或者不管,他就在那里,暗自成长。
你陪或者不陪,他就在那里,奋发向上。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否定一个阶层的未来,尤其是寒门子弟。
特别声明:本文系成都名校传媒原创稿件,严禁转载、抄袭,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