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安全问题专题总结

寒假不是休息的时候,而是2018年高考第二轮复习的开始。在现阶段,考生已经有了一轮复习积累的知识点,所以重点应该放在提高能力上。对2018年高考第二轮化学复习的课题进行了梳理。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归纳如下:

 
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应如下:
 
1.防爆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易燃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当它们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爆炸。因此,这些气体的纯度在点火前应该进行测试,在测试这些气体时,实验室的空气应该保持流通。
 
(2)在通过H2还原将CuO、CO还原为Fe2O3的实验中,实验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前应先通风,然后在加热前排出实验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装置中的空气与空气发生爆炸。
 
(3)活性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应注意活性金属的量不应过大;
 
(4)目前应采用银氨溶液,在制备氨水时不宜过量。
 
2.仪器的防爆
 
主要结果如下:(1)加热瓶、烧杯等时,垫棉网;在试管内加热固体(如氧气、氨气、甲烷、氢还原氧化铜等)时,管口应稍微向下倾斜。
 
(2)在集气缸内点燃金属时,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3)在加热前,应将玻璃仪器的外壁干燥,不得将火焰芯从加热过程中取出。
 
(4)热仪表不能立即用水刷洗。
 
3.防止液体溅
 
主要结果如下:(1)当浓硫酸与水、浓硝酸、乙醇等混合时,应小心地将浓硫酸加入到容器壁上的另一种液体中。不要把液体注入浓硫酸,更不要说将浓硫酸与碳酸钠混合。
 
(2)在加热沸点较低的液体混合物时,应加入细瓷片以防止沸腾;在试管内加热液体时,管口不应对人。
 
(3)蒸发液应用玻璃棒搅拌。
 
4、4.防液体吸入。
 
(1)氯化氢、氨气及其他可溶气体须溶于水中,并须与反吸装置连接。
 
(2)当氯酸钾被加热以制造氧气及类似物时,经排水方法收集后,须在停止加热前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3)实验室生产的乙酸乙酯也应防止因装置内气压不稳定而产生的倒置吸收。
 
5.防止导管堵塞
 
主要结果如下:(1)如果造气装置发生导管堵塞,装置内的压力会增大,液体会被排出。因此,当氧气和乙炔被制造时,在装置的导向口附近会堵塞一团松散的棉花,以防止导管被固体或浆液堵塞。你还看到过什么其他的堵塞装置?
 
6.预防中毒
 
(1)不直接接触化学品。
 
(2)你不能用嘴尝这药。
 
(3)闻气味时,用手摇出风扇,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4)在通风厨房进行有毒气体的制备或使用实验,适当的试剂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7.抗烫伤
 
(1)切勿用手提试管加热。
 
(2)蒸发皿和坩埚受热时,应使用坩埚夹拆放(石棉网)。
 
8.反剪
 
涂刷、夹紧或使用试管等玻璃仪器时,应注意正确操作,防止切割。
 
9.防火
 
(1)易燃物应妥善保存,剩余的钠或白磷应立即放回煤油或水中(其他药物是否可放回原试剂瓶?)
 
(2)酒类灯的酒精量不得超过体积的2/3,不少于体积的1/4;另一盏酒精灯不得用燃烧的酒精灯点亮,酒精灯亦不得用口熄灭。
 
(3)如属火警,则须选择适当的灭火剂予以扑灭。如果少量的酒精着火,它可以被湿布覆盖或浇水,活跃的金属火灾可以用沙子掩埋。
 
10.防止环境污染
 
(1)实验中剩下的药物不能放回原来的瓶子里,也不应随意丢弃,更不要把实验室拿出来放进指定的容器或废液罐里。所有实验废物应集中处置,不应随意丢弃或倾倒。
 
(2)不能将可相互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废液(如硫化钠溶液和废酸)倒入同一废液液压缸内;涉及有毒气体的试验应配备尾气处理装置(例如,在实验室生产氯气时,过量的氯气应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一氧化碳可在试验中通过气球收集,以减少氧化铁,或通过碱溶液后被点火除去)。
 
(3)应用硫磺粉覆盖汞,以防止汞蒸气中毒。
 
处理常见事故:
 

 
 
(一)吸入有毒气体,中毒轻微时,可以将中毒人转移到空气新鲜、保暖、安静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提供氧气,但不能随意进入人工呼吸。那些中毒更严重的人可以立即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如果你暴露在太多的氨水中,你应该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你的眼睛。
 
(2)误服毒物时,常用的方法是引起呕吐,吐剂是肥皂水和1%硫酸铜溶液,一般由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和治疗。
 
(3)如果有毒物质落在皮肤上,立即用棉布或纱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编辑组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