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论文推荐】东南大学 吴在军等:三相不平衡配电网不确定性分布式电源运行域仿射求解算法

提示点击"电力系统自动化"关注本刊微信


原文发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年第42卷第10期,欢迎品读。



本文引文信息

吴在军, 胡靖宜, 李培帅, 等. 三相不平衡配电网不确定性分布式电源运行域仿射求解算法 [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 42(10): 67-74. DOI: 10.7500/ AEPS20170720007. 

WU Zaijun, HU Jingyi, LI Peishuai, et al. Affine Algorithm for Solving Dispatchable Reg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ors with Uncertainty in Three-phas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Networks [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8, 42(10): 67-74. DOI: 10.7500/ AEPS20170720007. 



三相不平衡配电网不确定性分布式电源运行域仿射求解算法

DOI: 10.7500/AEPS20170720007

吴在军,胡靖宜,李培帅,王洋,窦,胡敏强 




引言

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如果不加以合理调控,将导致DG高渗透的配电网电压频繁波动,过电压与欠电压问题恶化,运行损耗变高,严重时甚至导致DG退出运行,限制分布电源渗透率的提高。定量分析DG对网络的影响,在保证安全稳定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接入DG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


仿射算法可以在整个计算过程中跟踪变量的相关性并且限制对潮流运算结果范围的过大估计。本文针对三相不平衡配电网,提出一种基于仿射算术的DG运行域求解方法。通过线性近似仿射潮流计算节点电压关于DG出力不确定变量的定量表达式,综合考虑电压安全范围、馈线容量和反向潮流等约束条件得到配电网中DG的运行域。该方法可用于计算恒功率因数DG、PQ型DG、负荷的运行域,以及这几类的组合运行域。与传统的仿真逼近法相比,该方法基于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计算效率高、适用性广,且其约束条件可扩展应用于其他优化领域。


1

基于仿射算法的近似线性化潮流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以推得三相不平衡配电网的节点电压与注入电流的关系,从而求得三相潮流方程。将节点注入电流等式进行泰勒展开并忽略高阶项,即将其近似为线性形式。将各DG出力转换为仿射形式,其有功、无功出力可表示为确定量与波动量之和的形式。当DG出力没有不确定性时,采用牛顿-拉夫逊法、前推回代法等确定性潮流可以求得系统的确定性潮流解;当考虑DG出力的不确定性时,DG接入节点的注入复功率在中间值附近波动,从而影响各节点电压相量在确定值附近波动。


将节点电压的确定量、线性波动量和非线性波动量解耦分开计算。在求解节点电压确定量和线性波动量的过程中,仅含有线性仿射运算,不会造成求解区间扩大;在求解非线性波动量的过程中,仅涉及少量的仿射乘法运算。由此可分别得到三者的复仿射表达式,求和即为节点电压的复仿射形式。相比较于一般算法,该方法求解精度更高,保守性更好,为精确计算运行域奠定基础。


2

基于近似线性化潮流的DG运行域求解


将DG有功无功出力仿射量带入到近似线性化潮流中,忽略非线性波动量,可以得到节点电压关于DG出力波动量的线性关系,此过程中含有DG出力的不等式约束和潮流等式约束。电压表达式的幅值应满足安全电压幅值范围的约束,该约束在复平面里构成了一个以零点为圆心,分别以表电压幅值上、下限为半径的圆环,用正12边形可对电压上界的约束条件进行线性近似,电压下界约束则采用灵敏度法将其线性化。除此以外,约束条件中还增加馈线容量约束和反向潮流约束。


为将运行域可视化,给出二维空间上的运行域边界可视化的求解步骤,即除2个研究的负荷或DG工作点为变量外,其余节点负荷或DG情况均保持不变,通过仿真拟合方法计算负荷或DG运行域边界。


首先,对每个二维断面,利用约束条件求出一系列临界工作点,具体如下。


1)在DG出力范围内,对2个工作点的其中一个S1从最小出力值开始,以一定步长取一系列值;另一个工作点S2将出力范围用仿射数表示。


2)对于S1每个值,按照基于仿射算法的近似线性化潮流计算节点电压仿射表达式,得到各节点电压与各DG波动量的定量关系,计算出节点电压幅值的最值并与安全电压上下限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优化求解。


3)若判断满足条件,则将上一步骤中得到的各节点电压与各DG的定量关系带入到包含电压幅值约束、馈线容量约束和反向潮流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中求解。其中电压幅值的约束条件进行线性化,然后求解优化模型得到S1一定时的S2的最大、最小值。对于高维度的运行域,可由约束条件线性化后的一组线性不等式来表示。


4)利用所得出的一系列功率最值,即可拟合成负荷或DG的运行域边界。


3

算例验证


当DG的波动范围比较大时,会导致节点电压出现越限,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可以求解负荷或DG的运行域,保证运行域中的工作点电压在安全范围内(0.95~1.05)且馈线容量和反向潮流均满足要求。本文以改进的IEEE 123节点三相不平衡系统为例,并与传统的仿真逼近式的求解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模型的求解精度和效率。


当系统含有n个波动性DG工作点时,运行域与这n个DG工作点的波动均相关,每一个线性约束条件的边界构成一个超平面,基于多个超平面形成的运行域表现出多面体的几何特征。例如算例含有9个波动的DG工作点,此时DG的运行域为一个9维的多面体,难以可视化。为了使运行域可视化,本文采用一维、二维运行域进行表示,即仅含有1个或2个的负荷或DG变量。通过观察运行域,可以得到负荷或DG功率波动是否安全的信息,由此可实时监控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实现预警和预防性控制。


图1  二维运行域求解结果


由图1可见,本文方法计算所得到的负荷、恒功率因数DG和PQ型DG的运行域,均在由近似精确的仿真逼近法得到的运行域范围之内。由于忽略高阶波动量以及线性近似法导致可行域范围略有缩小,但误差值较小且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不存在误差的积累。可见,算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文方法也可用于求解DG、负荷同时变化时的运行域。例如,当节点27C相处接入波动负荷,节点47A相处接入出力的波动的DG,此时负荷在其最大范围内任意波动均可满足配电网安全运行要求。而若该DG与该负荷位置对调,运行域求解结果为无解,则表明该网络状态下需要通过改变注入有功无功功率、改变DG接入位置等其他技术手段来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由此可见,DG、负荷的运行域会随着接入位置、波动范围的改变而改变,运行域的求解结果可以为DG的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图2  DG位于不同相时的运行域对比


由于三相不平衡配电网各相间的耦合作用,同一波动范围的DG,安置在同一节点的不同相也会对配电网的潮流产生不同影响。由图2可见,同一DG接入节点27三相的运行域形态各有不同。若DG通过节点27A相、B相并网,在无功可调的情况下,该网络最多可接纳的DG的有功输出为400kW。而若DG通过节点27C相并网,其允许的最大有功输出为314kW, 此时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集合为一临界点,难以承受系统的扰动。因此,从系统尽可能多地接纳DG的角度,通过观察DG运行域可以发现DG接入A相、B相更为合适。


4

结论


不确定性DG接入配电网后,易导致电压频繁波动、过电压与欠电压等问题。本文基于仿射算术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三相不平衡配电网的不确定性DG运行域求解方法,通过基于仿射算术的近似线性潮流得到电压关于DG不确定量的线性关系,将其代入到以电压安全约束、馈线容量约束和反向潮流约束为约束条件的DG运行域优化模型中,求得多个DG或负荷的完整运行域边界。


本文所提算法属于优化算法,可用于优化模型中作为约束条件,后续可将本文所提DG运行域的求解方法扩展应用于三相不平衡配电网的其他优化运行、控制问题。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年第10期目次


【观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舒印彪等:关于能源转型分析的评述——(二)不确定性及其应对


【观点】天津大学 王成山等:智能配电网的新形态及其灵活性特征分析与应用


【精彩论文推荐】浙江大学 李培恺,深圳大学 刘云等:分布式协同控制模式下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脆弱性评估


【精彩论文推荐】武汉大学 吴亦贝,李俊娥,南瑞集团 陈汹等:大规模可控负荷被恶意控制场景下配电网风险分析


【精彩论文推荐】华南理工大学 余涛等:基于集成学习的孤岛微电网源-荷协同频率控制


【精彩论文推荐】浙江大学 朱泽翔,江全元等:非连续动态同步发电机组的空间正则化参数辨识方法


【精彩论文推荐】清华大学 谭振飞,夏清等:适应交易机构相对独立的双边交易安全预校核方法


【精彩论文推荐】天津大学 李斌等:适用于半波长输电线路的快速方向纵联保护方法


【精彩论文推荐】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科院 刘柱揆等:适用于IEC 61850标准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DBA算法


主要作者及团队介绍

吴在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镇江智能电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2)委员、全国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4)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分布式发电与智能配电专委会委员、。2013年,;2014年,被评为“第十一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分布式发电与微网、主动配电网、变电站自动化、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件。


东南大学分布式发电与主动配电网研究所主要从事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主动配电网、综合能源系统、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能质量、电力大数据和计算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团队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1名、讲师3名、博士后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近5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科技支撑项目4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产学研前瞻性项目等10项,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60余项。在IEEE Trans.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Ei收录论文1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10多个微电网和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并获得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6次。


郑重声明: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微信作品,需包含本微信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并在文首注明《电力系统自动化》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


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