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布《科技白皮书》:论文数量质量均被中国超越

周二(6月12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周二在内阁会议上确定了2018年版《科学技术白皮书》。其中指出,与他国相比,日本在论文数量与质量方面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强调有必要通过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及研究资金等增强支撑技术革新的“基础实力”。

白皮书针对发表的论文和被其他研究大量引用的高质量论文的数量比较了国际排名,结果显示2003至2005年与2013至2015年相比,日本的论文整体数量从第二跌至第四,质量则从第四跌至第九。两项排名均被中国超越。


白皮书还分析称,从全球来看,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主要来自30多岁研究人员的成果,认为年轻科研力量很重要。然而日本从硕士研究生升至博士课程的人数逐年下滑,白皮书指出现状“充满危机”。因此要求政府为年轻人的活跃创造条件,并要求产业界积极录用博士毕业生。

白皮书指出,尽管研究资金维持一定规模,但持续持平,与美中的差距拉大。尤其是大学方面作为稳定资金分配的“基础研究费”,国立大学等2000年与2013年相比金额减少两成。白皮书认为,除改革研究费之外,大学方面也应推进从企业获取资金及捐款等财源的多样化。

白皮书显示,日本博士生人数从2003年最高的1.8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不足1.5万人;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只有日本出现了发表论文数量减少,日本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从最高时2004年的约6.8万篇减少到2015年的约6.2万篇。

  全世界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高质量论文中,日本占比从世界第4位降至第9位,从2003年至2005年的5.5%降至2013年至2015年的3.1%。日本派往国外研究人员的数量也从2000年的7674人降至2015年的4415人。日本研究人员和国外同行合著论文的数量也增长乏力。

  研发经费增长缓慢

  白皮书说,在政府科研预算投入方面,日本2018年的投入比2000年增长了1.15倍,而韩国2016年科研预算投入相对于2000年增长超过5倍。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日本政府科研预算投入增长最少。

  此外,日本在最新研究领域的参与程度也较低。在2014年热门研究领域的参与度方面,美国为91%,英国为63%,德国为55%,日本只有32%,显示出日本研究人员对很多科研领域的探索性研究不足。

  白皮书指出,日本在基础科研、人才培养、资金等方面都面临诸多难题,日本科研的国际地位在下降,建议政府加大对科研领域的资金投入,并为年轻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等。

  此前调查:

  日本年轻研究者认为日科技竞争力下降

  日本媒体一项调查显示,约80%的日本年轻研究人员认为日本的科技竞争力在下降。

  《日本经济新闻》5月6日报道,该媒体对141名年龄在20多岁至40多岁之间的日本年轻研究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约80%的受访者认为日本的科技竞争力在下降。受访者给出的主要原因包括研究时间减少、研究经费不足和国家科技预算少等。

  调查显示,日本年轻研究人员对未来比较悲观,约70%的人认为到2030年左右日本的科技水平会低于当前。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日本年轻研究人员强烈的危机感。

  链接

  日本是诺奖科学领域常客

  在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有273名科学家获提名。但最后,由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将该奖独自收入囊中。但大隅良典在记者会上指出,日本的年轻研究人员正在减少,科研经费也不足,日本的科学研究正在“空心化”。他表示,今后将为改变这一现状而努力。

  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日本连续3年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包括取得美国国籍的2人在内,这也是日本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获诺奖的第22人。其中,尤其是在2001年以后,日本获奖者达到16人,仅次于美国,多于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成了诺贝尔奖的“常客”。

  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有几种形式。2014年获得物理学奖的“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的研究成果直接关联了重大创新。200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林诚、益川敏英是因为在70年代发表的粒子物理的理论在2000年代初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后获奖。

  时代和场所不同的研究也有获得诺贝尔奖的。2012年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山中伸弥研究的“ips细胞”就是和开发青蛙克隆技术的英国科学家一同获奖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