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介绍



自动化学院简介





自动化学院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原山东纺织工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3年四校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1997年原纺织服装学院自动化系和原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合并组建电气及自动化工程学院,2002年更名为自动化工程学院,2006年理工学院电子学系成建制并入自动化工程学院。2015年学院更名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独立组建电子信息学院。2018年学院更名为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类学科专业独立组建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单位、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现有3个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电能变换与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电力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所(校直属科研机构)、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校直属科研机构)、青岛大学自动化研究所;系统科学系、自动化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海外杰青1人、IEEE Fellow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系统与控制),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优青2人,博导10人,教授21人,副高职称28人,博士56人。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青岛市劳动模范1人。,山东省电气类与自动化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目前在校本科生7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包括在职)240余人。

学院拥有“系统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专项建设经费1亿元);“系统理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自动化”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并设有创新班、卓越班。

近年来,学院获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3项,青岛市青年科技奖2项。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国家“863”计划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3项,厅局级项目6项,横向项目80余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ESI、SCI、EI收录300余篇),以学院为主的“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出版著作、编著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5项(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自动化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11项(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承担和完成各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70余项;主编、编著各级各类教材3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余篇。

学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近年来,学生获“创青春”国家级金奖1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11项,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Sysmac自动化控制应用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中国机器人水球冠军赛冠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30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金奖、铜奖各1项、山东省“挑战杯”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位居全校前列,许多学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哈工大、。

学院建立了“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室平台体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电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平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以及专业实验室,为学院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训练平台;3个省重点实验室和3个校级研究所,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科研与创新条件。学院与西门子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欧姆龙公司、美国微芯公司、北京亚控(组态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强化办学特色,壮大办学实力,快速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

 


系统学科(一级学科)


代码:0711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博士一级学科、硕士一级学科


学科发展

青岛大学系统科学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由复杂性科学研究所承担,,2002年开始招收系统理论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4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2年获批系统科学一级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设为青岛大学校直属科研机构,2017年获批系统科学一级博士点,系统科学一级硕士点。


2016级硕士生毕业留念


学科优势和特色

青岛大学“系统科学”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连续获评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山东省双一流建设经费支持。学科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首批“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引进“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计划讲座教授1人、IEEE Fellow 2人、国家自然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奖获得者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杰青1人,专业教师共计19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ESI高被引论文15篇,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论文400余篇。本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国家“双一流”学科,面向山东省和半岛地区经济发展,我校系统科学学科近年来快速发展,。


青岛大学系统科学张嗣瀛院士

获青岛市科技最高奖


系统科学机器人设计实验室


系统科学系统仿真实验室


系统科学教学科研平台和软硬件资源丰富,拥有实验室面积近400平方米,拥有IBM服务器、深度学习移动式工作站、超算工作站等计算机设备300余台,类人及轮式机器人、Makeblock实验搭建平台等科研仪器设备。设有系统科学机器人设计实验室、系统科学深度机器学习实验室、系统科学系统仿真实验室等。


系统科学专业研究生学习环境


招生规模

招收硕士生研究生12-30人/年。


考试要求

;英语(国家命题);概率论及数理统计*(自主命题);运筹学*(自命题)或常微分方程*(自主命题)二选一。


培养目标

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复杂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工具,熟悉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能够熟练运用数学、计算机等手段对系统的结构、性质和演化规律进行探讨,或在某一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系统科学及其应用的科学研究、教学等能力,具备良好的学术交流能力,适应不同岗位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亦可在相关单位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人才培养优势

系统科学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近136名,博士研究生60余人,20年来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形成了有特色和优势的教学体系以及一支有战斗力的教学队伍,取得了山东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3篇,山东生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其它奖项多项。博士毕业生在就业高校和研究所成为学术骨干,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大部分在青岛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如南车集团、海尔、海信、青岛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天津大学海洋研究所、联通、积成电子、朗讯、百灵等;还有毕业生到中石油、、崂山区警局、海南市、山东菏泽市、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青海国家电网等政府部门工作;更有部分毕业生到南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985高水平学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全体赴美国特拉华大学进修。


研究方向

本学科下设三个二级学科:,下设“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和“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三个二级硕士点形成了相对稳定、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

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

多智能体网络系统、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物流系统工程

自然与社会耦合系统的分析

随机系统与现代信号处理

智能交通系统及应用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省重点学科)


代码:0811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硕士一级学科


青岛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得专项建设资金1亿元)的主要支撑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拥有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电能变换与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电力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青岛大学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系。



学科所依托的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山东自动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本学科还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学科现有教师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2人、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博士28人。教师中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国家千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海外杰青1人,青年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优青2人。



本学科面向全国、山东省和半岛地区经济发展,在工程系统控制与优化、非线性控制系统、电能变换与运动控制、工业过程建模与先进控制、工业自动化与网络技术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中国博士后基金5项(含特助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含杰青1项、优青2项),其他各类纵向、横向课题50余项。在Automatica、IEEE 系列会刊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获省部级、厅局级等科技奖励2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材一等奖1项。



本学科建有16个专业实验室,包括综合自动化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计算机控制与网络实验室、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理论实验室、系统仿真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机及拖动实验室、机器人控制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等,并与西门子、罗克韦尔、欧姆龙等建立了3个联合实验室。



本学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硕士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含SCI、EI收录50余篇),4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计算机仿真大赛、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水球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等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0余项。研究生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华为、海信、海尔、朗讯、青岛软控、青岛港、Rockwell、艾默生电气有限公司、收获电气等。







招生资讯全知道

青大研招平台

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