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权威论文证实:喝酒会致癌!中国人尤其危险 !!!

                              

                                                                                                         

喝酒能直接导致干细胞基因不可逆突变。即使每天只摄入25克酒精,也会导致多种疾病风险的增加。患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喉癌增加43%,食道癌增加39%,慢性胰腺炎增加34%,乳腺癌增加25%,肝硬化增加1.9倍。


年关将至,国内酒水市场被炒得热火朝天,英国顶尖杂志《自然》却连发2篇重磅研究,给如火如荼的酒水市场泼了一盆凉水。据报道,剑桥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饮酒会“损伤”干细胞,从而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


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1类致癌物清单上,酒精位列其中。英国的一项研究指出,该国4%的癌症由酒精引起,也就相当于每年12800人因酒精患癌。然而,饮酒究竟如何致癌,此前并没有明确的分子机制证明两者间的关联。


简而言之,就是喝酒会致癌,会大大提高贫血、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所以,这酒你还敢喝么?

                                               

                                                                                                                      中国人喝酒致癌风险更大


不难发现,我们身边不少人喝酒都会脸红,这是东亚人的特色。


,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资深研究员陈哲宏说,喝酒脸红表示人体内缺少某个基因, 导致人体无法代谢乙醇, 提升患癌风险。


乙醇进入人体后, 会在乙醇脱氢酶 (ADH) 的作用下生成乙醛, 再由乙醛脱氢酶 (ALDH2) 催化生成乙酸。


喝酒脸红可能是身体内缺乏代谢乙醇的酶,导致体内累积过多乙醛,而乙醛会造成血管扩张使脸泛红。


若控制乙醛脱氢酶 (ALDH2)的基因缺失,则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便无法转换成乙酸,过量乙醛在人体内的长期累积会提高癌症发生率。


复旦大学课题组研究发现乙醇脱氢酶共有7种变异体,其中第7型把降解酒精为乙醛的速度提高了13倍。


这种基因原先为中国人所特有,后传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在中国70%的汉族人都具有这一基因。


与此同时,研究表明中国有近一半的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ALDH2)。陈哲宏说,以台湾省人群调查为例, ALDH2基因缺失率约47%,高居世界之首。


这就意味着通过第7型乙醇脱氢酶降解生成的乙醛很可能会在人体内短时间累积,得不到及时降解,对人体产生伤害。

 

                                                                                                                      天生的基因缺陷,让我们在面对酒精时显得那么单薄。偏偏这时候,饭桌上有人递上酒杯说:感情深,一口闷。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小酒怡情,大酒伤身”。


人们对于酒多伤身的认知一直存在,可小酒真的怡情,真的有益吗?


2004年,意大利学者发表了一篇调查文献,他汇总了过去三十多年发表的喝酒与肿瘤等14种疾病以及受伤情况。


结果发现:即使每天只摄入25克酒精,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的增加。


患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喉癌增加43%,食道癌增加39%,慢性胰腺炎增加34%,乳腺癌增加25%,肝硬化增加1.9倍等。

                          

                                                                                     

如此一来,小喝还怡情否?


中国素有少喝有益的传统,“没事喝两口,活到九十九”也成了诸多喝酒人士的顺口溜。


每逢佳节,和长辈们喝酒,总会听到他们的大道理,“酒量还是要练的,以后应酬用得上”、“喝酒有利于通经活血,驱寒避湿、暖胃……” 。


就这么口耳相传,再加上酒商的宣传炒作,少喝有益深入人心。不少酒商还顺势推出了保健酒、药酒,专攻中老年市场,获利不少。


一些“贵妇”,为追求品质生活,每晚都要来一杯红酒,说是美容养颜,可结果呢?


喝酒致癌主要是酒中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只要含酒精,就会有致癌风险,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


相关研究表明,酒精对女性的伤害要比男性大,患癌风险也会有相应增加。


过度饮酒往往导致各种疾病(包括肝脏疾病、头颈部肿瘤、胰腺炎等)及死亡率增加。


全球主流医生均建议不宜饮酒。少量有益的“少”也会因人而异,目前尚无确切说法。


瑞士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少喝有益”仅适用于携带胆固醇脂转移蛋白因子的变异型Taq1B的人群,而这种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


曾有学者在小老鼠身上做实验,发现红葡萄酒可预防2型糖尿病。


但如果将老鼠的饮用量折合成人类饮用量,则每天需喝2kg的红葡萄酒,这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达到。


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少喝有益”没有科学依据。


WHO药物滥用项目主任汉斯·厄布兰德表示,酒精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杀手,少喝有益是厂商为了牟利而采取的蛊惑手段。

             

                   

中国是一个崇尚酒文化的国度,从古时魏晋名士流觞曲水、唐宋大家觥筹交错,到近年来的酒桌文化。


酒文化延续到今天,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推杯换盏之间,演绎了多多少少的风情。


山东即墨传统老酒冬酿忙 坚持千年“古遗六法”工艺


中国人对酒的态度向来包容,即便“饮酒伤肝”、“喝酒损胃”、“酒精抑制神经中枢”等医学忠告被屡屡提出,仍然改变不了国人对酒的热爱。


世卫组织通过研究大量流行病学报告、进行动物实验得出结论:动物体内长期存有的酒精成分越多,得癌症的概率越高


2015年,某团队对47881名男性和88084名女性进行了长达30年的随访调查,发现酒精和癌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致癌清单就将酒精列为了一级致癌物。


同年11月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首次发表公开言论,称酒精是恶性肿瘤重要致病因素,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ASCO同时公布了癌症来源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41% 的口腔癌,23% 的喉癌,22% 的肝癌和21%的食管癌均于饮酒相关。


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也发现,酒精引发的癌症致死占所有死亡原因中3.5%。

                                                       

                                                         

酒精的学术名称是乙醇。实际上,乙醇本身并不具有致癌性,真正致癌的是它的中间产物乙醛。

很多人知道乙醇是酒的主要成分,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却对乙醛知之甚少。


乙醛作为一重工业原料,具有致畸性、生殖毒性等多种病理学毒性。它可以诱导 DNA 的结构发生变化,甚至引起染色体重排。


同时,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乙醛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生突变。

                                                                                                                      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类血细胞的潜能,是人体红细胞、血小板、免疫细胞等的来源,在人体内起着维持和协调体内各细胞组成成分平衡的作用。


一旦造血干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人体就有可能出现造血障碍的风险,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贫血症状。血小板功能受影响后容易引起中风。


免疫细胞又称为白细胞,它与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


造血干细胞出现问题后,可能会引起免疫细胞的功能障碍,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患癌率也会随之提高


对于不同种类的癌症,酒精致癌的具体机制也不同。


在肝癌中,是因为酒精先引起肝硬化,肝硬化逐渐发展成为肝癌。


在上消化道肿瘤中,是因为进入血液的乙醛在红细胞中的浓度极高,约为血浆的10倍,直接导致了细胞癌变。


在人体激素方面,是因为乙醇提升了雌二醇水平,而雌二醇水平高升是乳腺癌的发生原因之一。

                              

                                    

小仲马说:吃是为了肉体,喝是为了灵魂。


但灵魂有一万种方式得到充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它与癌症赌博。


在美国,2006-2010年过量饮酒引起的死亡就高达88000例。


从全球范围看,每年饮酒不当引起的死亡有330万,成年人中饮酒不当的比例

甚至高达12%-14%。


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不喝酒,人生的路也不会白走。

 本文及图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