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基于实证视角下对社会工作本科生就业现状分析

内容摘要

        现阶段我国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士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却出现专业就业率低等现状。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样的反差?本文通过问卷法、访谈法以及二手资料辅助的方法来探究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选取某一高校为例,并试图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微观、中观、宏观这三个层次间的相互影响来分析就业现状不理想的原因,结合自身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从个人、学校、机构、行业协会四个不同的角度来提出建议和思考,更好地帮助到本科社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以及社会工作行业的专业性发展。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 就业现状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 demand for the social worker is increasing. Inexplicably, few graduate chose the social work as their profession. What is the cause of such phenomenon? This passage explores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in social work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secondhand data aid. This passage takes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tri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the employment status is not ideal by us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icro, Meso and Macro levels in ecosystem theory.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information collect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thoughts from fou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dividuals, schools, institutions and trade associations, which can help the employment of undergraduate social work graduate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dustry.

Key words: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Socical Work  Employment Status


一、绪论

01

问题提出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的时期,面临着就业难、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凸显了当前社会的法治、安全、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凸显了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西方的现代社会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全国妇联、,开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此乃首次将“发展社会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其中重点提出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扶贫作用;制定出台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专项政策;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系列行动计划;鼓励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兴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和选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部长黄树贤在传达十九大精神会议中提到“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创新社区治理,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有序发展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动员人民群众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深刻传达了社会工作对此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是继2015年的发展、2016年的支持之后,2017年的促进社会工作之后,第四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用词再次使用“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并加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并强调“健康发展”。可见,社会工作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单求发展,更求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建设,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无论是从稳定社会还是发展社会的角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早日实现中国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截止到2014年,全国已有330多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280多家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61家院校设有社会工作硕士专业。2016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达到1‰以上,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1万家”。截止2016年年底,中国社工专业人才数量仅达76万人,离1‰以上的量级单位还差很远,其中持证社工仅28.8万人,其中社会工作师6.9万人,助理工作师21.9万人。如此大的就业缺口本该是社工专业的学生值得欢声鼓舞的事情,但却依旧有很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另寻出路,这背后隐藏的原因是什么?恰逢2017年5月,中山大学宣布社会工作专业暂停招收本科生,这一信息一时引起了整个社工行业的热议,也正是此次的热议,让笔者想探索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在就业方面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0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笔者试图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而有助于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影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择就业的因素,同时也丰富生态系统理论的解释内涵。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和透彻,而本科阶段更多的是通过实证视角来反应当下的就业困境或者人才流失,然而很少去探究生态系统对就业选择的影响,从而来思考如何更好地留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2)现实意义

        专业人才的流失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工作专业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面对如此大的社会工作就业缺口,如何留住人才从而建设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期望通过对本校的2017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统计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探索影响毕业生在就业选择因素有哪些,另一方面是想反映我校社会工作就业现状,同时给即将从本专业毕业的在校学生一个就业参考。


03

文献综述

(1)有关社会工作就业的研究

        社会工作就业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社会探讨的热点,学者们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社会工作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栾文敬(2013)等运用来自保定市X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的毕业生的统计数据对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近四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较好,但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王德强(2016)通过网络问卷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吉林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中的工作性质、工作类别、工资待遇和二次择业等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专业毕业生工资较低,专业岗位缺乏吸引力,影响了毕业生在社工岗位就业的积极性。卢玮(2016)通过对广东三所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人员的深入访谈,了解到高校人才流失原因可归结为宏观、中观、微观这三个层面,并针对此提出了如何降低流失的相关措施。郭玮(2016)基于优势视角理论就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原因,并从社会、高校以及社会工作者等方面提出建议。

受到栾文敬、王德强、卢玮、郭玮等学者研究视角的启发,笔者想综合利用以上的方法,以广东财经大学2017届就业指导中心有关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初步分析,进而开展网络问卷调查以及对个别案例的深入访谈,较为全面地对社会工作专业就业选择进行分析。

(2)有关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就业问题  

        在文献回顾中,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硕士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问题相对比较多,但针对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研究暂且很少。同时,也正是受到学者们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群体的研究,启发笔者想通过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问题进行分析。夏梦凡(2014)基于对江苏省七所设有社会工作硕士高校的实证调查,了解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与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全面反思和规范社会工作教育,并运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社会工作硕士教育提出改善建议。杨慧敏(2015)基于H高校三届MSW毕业生的调查,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对社会工作硕士毕业生的就业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因素以及个体因素三个核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还有学者候锦君(2015)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女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强调了社会工作介入对女研究生就业困境的缓解。


二、研究设计及理论基础

01

研究框架

       笔者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收集的就业信息的二手资料,并结合线上的半结构式访谈以及自身的观察体验为辅助,对广东财经大学13级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影响其就业选择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在留住专业人才、发展专业人才方面给出建议和思考。同时在进行就业现状原因分析中,是通过生态系统理论的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角度来逐层分析,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认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02

资料收集

        问卷调查方法是通过设计、发放、回收问卷,获取某些社会群体对某种社会行为、社会状况的反应的方法。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此次问卷调查均采取线上调查,笔者运用问卷星[1]进行问卷设计,并通过微信这个媒介途径转发到13级社会工作的班群。13级社会工作毕业生总共76人,参与问卷调查44人,约占总体的58%。此次问卷是围绕“对广财大13级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共收回44份,均为有效问卷。

        半结构式访谈[2],又称半标准化的访谈,引导式访谈,是介于结构式与非结构是访谈之间的一种资料收集方式。笔者在访谈进行之前,会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目的,设计访谈的大纲,作为访谈的指导方针来开展访谈。访谈对象是采取自由报名和特殊邀请参与的方式,由于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最终选择采取微信语音访谈。此次访谈对象有4人,有从事社会工作相关行业的2人,有从事非社会工作相关行业的2人。

        资料收集中还采用参与式观察作为辅助,由于前期协助学院参与13级社会工作就业信息的收集,故此笔者在此论文撰写中,将其作为二手资料进行参考和作为数据论据为论文服务。在此也进行简单的说明一下,笔者的二手资料的截止时间是2018年3月初。同时,笔者也是该校的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子,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也感受着这个专业的点点滴滴,并将自身的一些体验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议思考。


03

理论基础

       笔者在该问题的探讨中主要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来进行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而更加全面、客观地展现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更好地发展社会工作提供思考和建议。

       生态系统理论,全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个理论,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和环境各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美国教授查尔斯·扎斯特罗是现代社会生态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把人的社会生态系统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个人。个人是单个生物体的系统类型,更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中观系统是指小规模的群体,包括学校、家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则是指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社会系统,包括文化、社区、机构、组织和制度政策等。[3] 个体所生活的环境的这三个系统处在不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中。

       本课题的探究笔者主要参考查尔斯·扎斯特罗的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把社会工作毕业生个体放置于复杂的环境之中去深入了解其就业先现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毕业生个体的态度及认知,也会涉及到微观系统的学校、家庭、朋辈群体,至于宏观系统层面在探讨中主要是以机构和制度政策方面。为了能更加形象直观,笔者根据自己研究的范围做了如下的图形。


图1:生态系统理论中三个系统间相互影响图


三、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现状总体不理想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对口的岗位主要包括四类:一是公务员系统,即制定、执行社会政策的政府机关部门;二是开展社会服务或从事社会福利保障的事业单位;三是其他相关的民间组织或群团组织;四是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居委会等相关岗位。由于笔者主要是针对本校13级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展开调查的,由于现实因素的束缚,一手资料中没有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调查,这也是该调查的不足之处。故在特点概括、原因分析方面对于整体环境上可能会有所差别。


01

就业对口率不高

       在此次的线上调查的44份问卷中,目前依旧在从事社工的为11人,占调查人数的25%。此次数据与就业中心获取的二手资料的信息比较接近,二手资料显示有18名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占总人数的23.7%,其中社会工作2班的社工从业率就占到77.8%,而社会工作1班的社工从业者中有1名,其他毕业生从事街道办、民间组织或者政府机关部门的工作。顾江霞(2014)在对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报告中表明在2013年约有30%的毕业生会从事社会工作。[4]随着社会政策的逐渐推行,相隔3年,再次相比这个整体平均数值,我校的社工专业对口的就业率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在此次线上调查中,在问及“未来两年,你有计划从事专职社工或社工相关工作么?”该问题时,“会一直从事”有6人,占调查人数的13.64%,“有考虑”的有13人,占调查人数的29.55%,高达56.82%的人选择“不会考虑”。而且据二手资料统计,目前继续在读的4名毕业生中,有3名毕业生选择继续就读社会工作专业,唯有一名就读其他专业。总而言之,从目前的就业、未来的职业期望以及继续深造的专业选择人数来看,社会工作的专业就业对口率不是很乐观。


02

从事社工的男女比例失衡

       获得的就业指导中心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初次就业的数据显示整体的男女比例接近1:2,但在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中全部均为女生,有从事对口专业的男生中有选择政府部门以及基层的工作。而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男女分别为15人、29人,也近乎接近1:2的比例,但在线上调查中总体显示选择做专职社工的有11人,而且均为女生。同时在栾文敬(2013)对保定市2009~2012届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男生的不对口的比例要高于女生,而且表明这可能与男生在劳动市场上的就业能力更强,更容易找到非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关。[5]我校这一男女性别差异的就业选择并非特例,也有可能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03

就业选择多样但满意度不高

       虽然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笔者一直坚信,本科教育并不是单单教会一门专业技能,而更多的是全方位的培养,从调查中也可以感知,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据线上调查,单位类型属于民营企业约占37.8%,然后从事党政机关和民办非营利组织的均占18.92%。职业类型更是多样化选择,既有从事销售、行政、外贸、公务员,也有从事会计、金融这一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不过这离不开辅修的选择。在调查当中,就有17人选择辅修,占比38.64%,而且选择的专业也是多样的,有会计、国际贸易、金融、法学、市场营销,以选择热门专业的会计和金融的人居多。不过并不是意味着选择辅修的毕业生就不会从事本专业社会工作,在调查中显示,选择辅修且目前从事专职社工有3人。辅修的选择不单单是多一条职业选择的道路,同时作为专业社工,也可作为学习另一个领域的一种途径,在服务当中,也许在无意识中就会帮助到自己,帮助到服务对象。

        虽然有着多样化的就业选择,但就业满意度并不是非常的理想。在目前处于就业当中的人群来说,非常满意的仅占2.7%,比较满意的占比67.57%,而处于说不清的状态就占到了24.32%。从月均薪资上来看,3001-4000元和4001-5000元的占比最多,均占32.43%,其次是5001-6000元的占比16.22%,最高有达到8001-10000元,而薪资3000元以下的也占到了10.81%。笔者根据就业满意度情况与薪资水平两者的关系,绘制如下表格,从中可以清晰看出5000元及以下的毕业生对于目前的工作的满意水平中都存在“说不清”、“比较不满意”甚至存在“非常不满意”的情况。


表1:薪资水平与工作满意度表


四、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笔者试图运用从生态系统理论,围绕微观、中观、宏观这三个层面来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所受的影响因素。试图站在毕业生的角度,来归纳造成此不理想的就业现状的原因,进而更好地反思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01

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视角主要从毕业生个体出发,影响其就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对专业的认同度、个人的价值观、性别等,而在此笔者主要选择专业认同度以及价值观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而对于价值观的分析,笔者选择用个人获得感来表述。

(1)专业认同度不高

       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很讲究专业价值的认同,唯有对专业价值的认同,方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在本科入学前对社会工作的了解程度中,有68.1%是从未了解过。在问及,本科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因中,高达75%的比例选择了专业调剂,仅有2.27%的比例是自己感兴趣选择的。这两者均反映了社会工作在当时他们准大学生中的认知度是很低的。再者就是认为自己后悔选择读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比例约占到了16%,有25%的比例选择了不清楚的立场。

(2)个人获得感低

       在价值观探讨中,笔者倾向于选择用个人获得的这个概念来进行分析。获得感既是一种主观感受,也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不再仅仅是找一份工作而已。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一份工作的薪酬保障其基本的物质生活显得尤其重要。同时,薪酬越高,职业认同感越强,社会工作者越能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被需要的程度,进而提高对工作满意度。[6]其次,毕业生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不看好,尤其是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学生。从事其他行业的学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相比从事社会工作本行业的要有明显的优势。[7]再者就是,从事社会工作自身的能力很难得到快速地提升,在开展前线服务时总会遇到困境,因为社会工作服务更多的是讲究经验技巧,同时这对刚毕业者也会有较大的打击。故此,笔者认为薪酬、发展前景、能力提升是个人获得感的主要来源,唯有满足专业从业者个人获得感的需求,方能更好地留住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工作这个行业。


02

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主要是从以毕业生个体为中心的小范围影响群体,比如学校、家庭以及其朋友等。笔者在此围绕着三个不同人群将其划分从学校和亲朋友好两类视角就对其就业选择影响进行分析。

(1)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支持力度首先一点就是重视程度问题。从高考的社会工作录取分数的垫后,基本就是广东财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而且绝大部分同学都是被调剂到该专业。而学校对于该专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刚刚步入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第一印象。而这种第一印象,心理学上的术语称之为首因效应,它对人的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会影响到本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其次就是学校对设备、设施的支持力度低。社会工作是门讲究实务性的专业,学校给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配备了社工实验室,但却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设相关的课程,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再者学校的支持力度还体现在专业教师人数上。教师人数足够的话,就可以尽量避免大课室教学,特别是实务教学课上,不仅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学习,更有利于保证老师的教学质量能更好地呈现。故此,校方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支持力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学业掌握度,进而影响其就业选择。

(2)亲朋好友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低

        亲朋好友对于个人来说是影响力度比较大的,在调查中显示,朋辈的选择会非常明显影响就业者的选择的占6.82%,有点明显的占31.82%,说不清的占15.91%,觉得不是很明显的占38.64%,一点都不明显仅占6.82%。比较清晰认识自我的所占比例都比较小,朋辈的认知及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给就业者一定的影响。根据就业指导中心的二手资料统计显示,社工1班选择从事社工相关的工作占比10.3%,而社工2班选择从事社工相关的占比37.8%,可见同辈群体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再者就是家人。家人的支持程度对毕业生产生有明显倾向的共占43.18%,说不清状态的占25%,觉得影响不大及没有影响的仅占31.82%。

        亲朋好友是社会大群体的一个小缩影,只不过亲朋好友对当事人的就业选择时影响程度比较大。现阶段,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普遍不高,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低,使得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在选择从事社会工作时,对自己信心不足,缺乏改变社会的热情,难以预期自己将在工作中的用处和地位。[8]这使得社会工作毕业生会考虑选择其他行业。然而,在寻求其他行业发展的社会工作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境地:不得不向各用人单位频繁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有的还要解释清楚社会工作者不是街道居委会大妈,也不是志愿者等,而是有职业专业技能的工作者。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对求职者的专业不了解,对其专业能力就更不了解,当然不会优先考虑录取,这对选择从事其他行业的毕业生也是不小的打击。

       社会的认可度会影响的不仅仅是面临就业选择的毕业生个人,同时也会影响着其家人朋友的看法。而家庭的支持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社工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这些影响主要在于父母对子女的就业期望以及经济因素等问题。故此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的工作刻不容缓,进而影响毕业生亲朋好友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


03

宏观层面

        在生态系统理论中,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社区、习俗、制度和机构等,笔者在探讨社会工作本科生就业现状时主要选择了从机构和政策这两个视角进行分析探讨。

(1)机构缺乏对专业性发展的重视

        社会工作这个职业看起来似乎每个人都可以做,不像会计、法律那些专业只是要求极高的职业那样,但是社会工作的实务,看似简单的服务开展,却非常考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的运用能力。从各大社工招聘信息可知,入门社工行业的门槛很低,而且从事社工的工作者来自各行各业。由于对社会工作者的急需,在专业性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这也是会影响毕业生对着整个行业的衡量。在调查中,显示约有28%的毕业生认为社工行业混乱而选择不考虑从事,40%的认为没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而选择离开。同时,毕业生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为理想化,要求相对较高。对于机构所出现的这样的现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就业选择。

(2)政策宣传及落实有所欠缺

        从2015年起,连续四年的政府报告的指导工作中都有提及社会工作的发展,从发展到支持再到促进,无一不是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同时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显示,政府的重视程度会明显影响其就业选择的比例占到65.1%,政府的扶持工作也会明显影响的占到65.9%。之所以,这个影响比例跟现实从事比例有一定的反差,不单单是个人的因素,很大程度上跟政府的宣传工作及政策落实效率息息相关。


五、建议和思考

       社会工作本科生就业问题的改善以及解决需要涉及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笔者在此将分别从个人、学校、机构、行业协会这四个层面提出建议和思考。


01

个人方面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否选择从事社会工作专业,都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担当的、有责任、有贡献的人。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要有专业自信心,即便学习了四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对当下选择的工作完全用不上,但专业的价值理念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处事方面一定有帮助的。同时,对于选择从事的社会工作的学生,我们应给予社会更多的时间去接受去认可,与此同时,选择这份职业也意味着要肩负起这个艰巨的责任,要有足够的信心去相信我们能改变社会对这个行业、专业的认可。

(2)注重培养个人能力

       社会工作是门注重实务操作的专业,看重个人组织、动手、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作为一直被参考学习的香港社会工作,在香港要成为社会工作者是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的。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校期间多注重培养个人的能力。而对于选择其他行业的学生,更需要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被更多就业单位所认可。


02

学校方面

(1)强化“就业指导”课中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的指导

        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这门公共课。而这个课授课老师基本上是学院的辅导老师,而学院的辅导老师对本专业的了解、认识不深,基本都是讲授一些求职礼仪、简历制作等方面技巧性的东西,并没有真正做到就业选择困惑方面的指导。试图丰富“就业指导”这门课的个性化,让了解社工行业发展的社工专业老师来授课。作为90后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多的并不是缺乏面试的技巧,而更多的是在众多选择中迷茫。作为社工专业的老师对于选择社工就业以及社工的职业发展都有清晰的认识,能针对性地解决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疑惑,改善社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2)可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的动员交流会

        对于并未完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对于整个行业的认知总是有偏执的,并不能很好地看清整个行业的发展。可邀请社会上从事社会工作的工作者甚至是往届的师兄师姐进行分享交流,有利于学生更新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

(3)落实好学生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时老师的督导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份讲究经验、讲究实务、讲究专业技巧的工作,对于初次接触实务的实习生而言是很有挑战,没有较多的经验致使其经常碰壁,同时也会伴随很多疑惑,甚至是服务成效的打击等,这时教师督导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及时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疑惑,及时疏导学生内心的不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可度,强化社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工作的价值论理,进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


03

机构方面

(1)完善实习生制度建设

       专业实习是作为社会工作毕业生首次较为全面了解、接触社会工作的实务,而社会工作理论固然重要,但对于缺乏实务经验的毕业生而言,会遇到很多措手不及的问及,故应该有明确的督导“一对一”工作制度,让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能及时得到督导的指引,并积极地鼓励引导实习生,让其感受自己工作所带来的价值感!同时充分利用毕业生的理论性较强的特性,辅助其如何把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而并非是旁人眼里的“社工就是一味地开展工作”。再者就是监督好毕业生及时反思的工作,实务并非一概而论,而具有针对化,应该及时总结及反思,从而更好地提升毕业生的实务能力。较为全面、体系化地对实习生培养对于其在就业选择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能一定程度上留住专业人才!

(2)丰富运营资金的来源,提高福利待遇

        ,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项目大部分都是一年竞标一次,意味着资金需要非常受限。资金是机构良好运转的基础,会直接影响到机构的正常运作和服务的开展。同时,项目服务的开展会受到各种指标的限制,不利于机构本身个性化的发展以及社工自身优势的投入,进而影响社工自我价值感的评估。为丰富资金渠道,可尝试考虑走企业资助以及公益基金的资助,这两者的合作都有机会达到双赢。而对于自我造血的模式,就非常考验管理者的商业思维,也有一定地理位置优势的考量。丰富运营资金的来源,不仅有利于机构运行和发展,同时也为员工提高福利待遇提供了可能。


04

行业协会方面

(1)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是政府行政主导型模式。因此,政府有责任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有利于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同时让社会工作的服务真正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群,化解和解决社会存在的矛盾,共同营造和谐幸福的社会。

(2)大力促进社会工作者的个人成长

        可以通过高等院校,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的投入,培养更优质的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再者就是推动行业协会定期举办相关的社工大赛,提高社会工作的曝光度,同时在竞争中能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者对行业的认可度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提升的满意度。这些更利于社会工作毕业生看到行业发展的前景以及政府的重视,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




注 释

[1] 问卷星. 对广财大13级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探究问卷

https://www.wjx.cn/jq/21093683.aspx,2018-03-05.

[2] 李向平,魏扬波.口述史研究方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07

[3] 师海玲,范燕宁.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04年查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94-97

[4] 顾江霞.广州社会工作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45-48

[5] 栾文敬.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原因分析——以保定市X学校社会工作为例[J].社会工作,2013,(4):26-30

[6] 林素絮.广州市社工人才流失的因素分析与对策[N].,2014年,(5): 54-58, 63.

[7] 王德强.吉林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24)

[8] 卢玮.实证视角下的高校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状与分析——以广东三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11)




参 考 文 献

林素絮.广州市社工人才流失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2014,(5).

顾江霞.广州社会工作发展报告[R].广东蓝皮书·社会工作.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栾文敬.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原因分析——以保定市X学校社会工作为例[J].社会工作,2013,(4).

王德强.吉林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24).

卢玮.实证视角下的高校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状与分析——以广东三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11).

郭玮.基于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

夏梦凡.内地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与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D]南京大学,2014

杨慧敏.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H高校三届MSW毕业生的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5

候锦君.生态系统视角下女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高丹,戴尧,姚雅婷. 社会工作机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15,(3)

骆伟.当前民办社工机构亟需突破的瓶颈和对策思考[J]. 理论观察,2015,(6)


 • end • 

编辑 | 吖吖吖通~

作者 |李丽华

专业价值

社工情怀

美好社会

一起分享世界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