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走完了本科毕业论文这一段路



终于忙完毕业论文了,舒了一口气。离毕业又近一步了。


想写一篇记录毕业论文历程的推文也不是一时兴起,而在改论文过程中就有这个想法了。写论文那段时间特别难熬,我就一直跟自己说:总会过去的,总会过去的,总会过去的...


现在终于过去了。



写论文是耗时相当长的一件事,可以说是贯穿了大四整个学年。

 

大四上学期有一门课叫“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任课老师会给我们讲论文的整体结构的构成,以及每部分该如何写、要注意什么。再后来就是实践分析,也就是拿上一届的论文做分析,指出好与不足。



由于课程偏学术,较显枯燥,我也没什么先见之明,没花多少心思在这课程上,不知不觉就过了大半个学期。

 

终于到了要写开题报告的时候了。

 

那时对开题报告几乎一无所知,只能从老师那里拿了几份上一届师兄师姐的开题做研究参考,琢磨出其中的套路。

 

论文大方向分以下几种:文学、翻译、语言学、教育、文化。自开始上第一节翻译课起,我一直以为我论文会选翻译方向。但真到了选方向的时候,却深感在翻译方面没什么想法,而自己喜欢的导师又是文学方向的(当然我也可以选择翻译方向,再同样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导师,但这样一来就发挥不了导师的长项了),最后终于决定选择了文学方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导师。

 

方向和导师都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论文主题了。当时脑子是真的一点头绪都没有的。只能不断地看上一届的论文,不断地上知网搜索各种论文。后来只稍稍有点头绪了,认识了一个理论叫“马斯洛需求理论”,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愣是把它强行套入自己想写的一部小说《吃饭,祈祷,爱情》(又名《一辈子做女孩》),合成一篇开题报告了。其实我当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开题思路是有问题的,而且有很多点自己也无法解释,但迫于无法,只大概按上一届的开题思路写成新一份。

交上去后的新一周论文指导课上,杨院一上课就把我喊上去,指出我是文学方向的,写的论文应为文学领域做些贡献,而不该选择一个心理学方向的理论作为论文支撑,而且这个理论还这么多人用过(暂不说知网上用这个理论的人,至少同级也是有四五个人使用这个理论了),所以最好换一个文学的理论。后来她还指出了我其他问题,但这个算是最致命的了。


要一个文学理论,好吧。我虽爱看文学作品,对文学理论真可说是一无所知。于是我又开始了搜索浪潮,询问各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有什么理论推荐。

 

就要到交代自己新理论的那个早上了,我却还没定下。早早的起来,打开百度,输入“文学理论”,出来一大堆理论,我开始从里面挑出自己喜欢的。终于看到一个名“文化诗学”的理论,名字读起来就像诗,心里就默认是它了。还有一点时间,赶紧了解一下这个理论。果不其然,杨院真的问了我这个理论的大致内容,也终于对我的开题思路点头了。


但我对这个理论还是了解的不深,也只是把前一篇开题的理论换掉,其他基本复制。


开题交了,一个学期也过去了。



2018年1月9日,我们考完最后一科,寒假开始了。严格来说,我们是有一整个寒假的时间来写论文的,但是我就是那种不到最后不努力的人,而且导师也喜欢让我自觉完成,我就暂把论文放一边了。

 

慢慢地,春节来了;很快地,元宵走了。我终于迎来了一段黑暗岁月。3月17日就要考专八了,加之导师也没催,我本打算先不写论文,把心思都投入到专八上。在临专八只剩一个多星期时,导师突然在群里问了一句:“论文还没写好吗?”我瞬间感觉世界天旋地转。那晚我失眠了,我陷入了恐慌中。焦虑包围着我。我下决心,论文和专八同时进行。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尽可能早起复习专八直至晚上,再开始写论文到半夜。于是我自嘲是“朝专暮论”,还开玩笑说新华字典要不要考虑这个我自创的、代表了我的生活状态的成语。

 

那时我虽在家,却只能对爸爸妈妈说:“我要写论文和复习专八,你们不要怪我不陪你们喔”。复习和写论文是煎熬的,但不复习不写论文时更难受。只要手头没事,我就会开始焦虑,每晚失眠。我想那应该是对毕业和未知未来的恐惧吧。

 

提到写初稿,这里必须要提一提我当时不一般的经历。

 

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不走心的开题吗?我就在此时付出代价了。直到这会我才真正构思论文的思路,越构思发觉问题越可怕。由于我当时是强行把一个理论和一本书凑在一起的,我写着思路,写着写着...把自己的假设给推翻了...没有错...推翻了...


不知有没和我一样经历的同学, 那种刺激感真的毕生难忘。我写的是《一辈子做女孩》第三卷《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诗学解读,本是打算分析这本书是否存在文化诗学的内容,结果深入了解这个理论后才发现...它是个方法论...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我本来以为文化诗学是一杯已经泡好的泡面直接吃就好,结果它却只是一把吃泡面用的叉子。

 

完了,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了。

 

但我知道我没有时间了。于是愣了几分钟后我又开始了大量的搜索工作,并确定了书也是不对的后,马上在脑中搜索自己看过的、有想法的书,终于一本书《蒂凡尼的早餐》停留在脑子里。我立马在网上买了这本书的中英文版,开始了论文的重新构思。

 


就这样我开始了全新的论文写作,并在写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个新理论:存在主义。

 

我当时是把每大块的内容分成很小很小一块,规定每一块要写多少字,就这样靠每晚的时间写论文,大概过了四五天,终于写成了一篇万字初稿,在3.12植树节那天交给了导师,瞬间松了一口气。但,也差不多该返校考专八了。



我的导师在学院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总是有忙不完的事,不知他是如何拼命挤出时间来看我的论文的。反正在大概半个月后他返回了我的论文,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从条条批注中可以看出,他已看遍了每字每句,不然是不会有如此细致的建议的。


我内心其实还是很抗拒论文,虽然我是想写出好论文的。于是各种借口推脱下,我在他返稿一个月后才终于给了他二稿(真的很庆幸我选择了如此纵容我的导师,他始终都相信我会有自己的分寸,完成该完成的事情。由始至终让我在论文中掌主动权)。

 


二稿交了没多久,评选和答辩的通知终于来了。定了!5月25日为答辩日。

 

但这次答辩形式和以往有所不同,只有论文成绩排20%才需口头答辩,其他则书面答辩(残忍又现实)。大家的内心想法不一,我虽有些害怕口头答辩,但内心却是渴望的。导师给予我是认可的,我却还是想知道自己真实水平到底如何。他只肯给我看见生活的阳光,不愿阴霾向我靠拢。

 

就在答辩前一晚,口头答辩名单出来了,我在其中,内心突然明朗。我把答辩PPT反复练讲了好几遍,确定讲解如流后方罢休。


然而到了答辩现场,我才发现我的内心已怯了,这是我第一次在自己擅长的表现领域感到如此地害怕。而且我在前一晚还发现了自己论文一个致命漏洞,就是社会实践性不强我写的不过我之想写,也不过是给《蒂凡尼的早餐》这本书提供一个新的理解角度、以及稍微增强文化诗学和存在主义的应用罢了。我开始心虚。只能安慰自己道,还有讲解PPT和问答环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起码可以拉回一点分。但我错了,可以说评委老师其实是不太在乎你讲的到底好不好,他们甚至把PPT讲解时间从5分钟缩到3分钟,我的优势可以说是所剩无几。到了问答环节,由于开始答辩前一两分钟才拿到答辩问题,也没多少时间准备,所以答得也不怎样,甚至还不小心跳入老师设的坑。从老师的表情来说,我想我是不经意推翻了自己的论文立场?可我到现在还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掉入了一个怎样的坑。最后一位老师的问题是临时更改提出的,也是回答的不算怎样。



答辩结束了,我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反而有点认清现实,决心脚踏实地。



答辩结束后,老师还发了一份论文修改意见。现在也改完了,明早交上去就算是结束论文路程了。

修改意见

虽是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这个话题最近讨论得有点过激,我虽觉得一路走来甚是痛苦,但其中也得到了种种收获,也从中证明了一番自己。以后有事坚持不下去时,想想这段时光,我想能释怀。柳暗后花总会明的,熬不过去的时光总会熬过去的。


以下是福利啦~


福利一:


致即将要写毕业论文的英专的师弟师妹们的一些小建议:

  1.   在写论文前可以先在知网找几篇英文论文看一下,研究一下论文的写作风格、用词、时态等,适当记下一些可套用的句式,这样写论文时会更得心应手喔


2.  跟老师拿以往的师兄师姐的开题报告和论文,相信我,会给你很大帮助的


3.  到时老师会发一份以往毕业生的论文选题,一定要重视这一份文件。还有多在知网看论文。里面出现过的(特别是以往学院毕业生的)理论和研究对象(电影、书籍等)都记好,自己在选择理论和研究对象时尽量避开这些,偏重于选择出现率较低的理论和研究对象,这样能保证你的论文分数较高(比如说,我用了文化诗学这个理论,相对还是出现率比较低的,所以论文分数还算可观,但是如果15级的再用这个理论的话,怕是分数会有点让人失望了)


4.  如果不想经历我这么刺激的写初稿过程的话,好好深入研究自己想写的理论和语料后再下手写开题思路一定要清晰,要把所有模糊的不懂的点都理清楚


5.  好好听从导师的安排,因为一定意义上他决定了你的论文在什么层次


6.  答辩前一定要很熟悉自己的论文内容,这样在问答环节才能如鱼得水

 

福利二:


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优秀,更不觉得自己的论文写的有多么的好,只是每次看到那一沓厚厚的论文,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管他优秀与否,还是会当作心头宝贝来疼。现在我想把我的宝贝与你分享,希望能够让你在写论文这条路上稍稍感觉容易些,如此一来,我便可以把我的写论文历程放心地存入心底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fOG5UuZANQyebTjVE3F7w 密码:tr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