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你需要带上三个表

文/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 夏爽


身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是源于主观的冲动还是客观的压力,当您开始尝试撰写一篇科技论文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写作本身施加的压迫与困惑。它与我们熟悉的临床工作比起来,无论是内在规律还是外在形式,都有巨大的差异。然而,当我们深入思索写作的本质就会发现,跨越这种差异可以使人愉悦并带给我们无尽的灵感。在写作这一宏大体系中,与我们时常面临的“科技写作”有关的关键词有三个,即以“表达”提炼内核,以“表现”构建外观,以“表里如一”融合出整体性和持久性;它们能够为我们跨越差异、将科技写作付诸实践提供支撑。





一、表达




我们在沟通时,时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过于在意沟通本身,而忽略了沟通的目的与内容。科技论文以为科技工作者互通有无提供渠道为主要目的,而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构成了其达成目的的基础。


(一)表达的内容


公元前350年,长于演说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开始思考是什么让演讲内容具有说服力且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促使其中包含的理念获得广泛的人际传播。他的答案是:道德、逻辑、情感。也就是说,演讲内容应该表达一种道德诉求,一种逻辑诉求,或者一种情感诉求。以科技论文而言,能够获得广泛传播的表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即观点、观点形成的过程,以及观点蕴含的能量。


1.观点: 我们在评判一篇论文质量的时候,时常用到的一个词就是“创新”。而关于“创新”的内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赵一鸣教授曾将其形容为“顶天立地”:“顶天”,指的是论文在学科发展进程中有重要地位,比如是该领域第一篇论文,具有原创性、不可替代性,文中有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立地”,指的是论文的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重要价值,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论文所承载的创新成果,往往以“观点”的形式展现。因此,观点的分量,构成了论文的质量,也决定了论文具有的被传播的力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论文的生产周期缩短,传播速度加快,观点日益碎片化,再难有一篇论文能坐拥宽厚的学术容量而具备扛鼎之力。科技期刊界对论文产出特征的研究,也渐渐转向类型化与集群化,某一选题下的系列研究成为科技期刊关注的重点。然而,不管形式如何改变,每一篇论文承载的为后续研究奠基的基本功能不会变化,其为后来者提供知识、指明方向的价值不会因为量少就黯淡无光。


2.观点形成的过程:观点是论文的核心,而观点形成过程是否合情合理则决定了观点的可信度。合情,即合乎伦理;合理,即合乎逻辑。换句话说,研究的过程应符合医学科研伦理要求,资料的收集和结论的推导应符合逻辑规范。除此之外,研究实施、结果分析的细节应符合相关标准。这样的论文,其内在价值才不会在审稿人、编辑和读者的反复审视下破绽百出。


3.观点蕴含的能量:好的文章,是一定能感动读者的。此时,读者对文章观点进行的二次传播,不仅仅是在转述他看到的他人观点,也是在表达自己从文章中获得的冲动与激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彭淑牖教授的每一篇新论文之所以会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就是因为他以耄耋之龄,依然以外科技术创新、疗效提升和患者福利为鹄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献身精神,折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外科人。追求科学高峰的初心,与捍卫人类健康的使命,才是医学科技论文拥有超越时代和国界的传播力量的源泉。



(二)表达的方式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中说:“当一个人想写点东西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和他要表达的主题之间就会产生一种互相制约的紧张关系,因为写作的人要设法探究主题,而主题则力图设置种种障碍。有时候,一切障碍会一扫而光,一切矛盾会迎刃而解,会发生过去梦想不到的许多事情。这时候,你才会感到,写作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科技写作则更是如此,需要把表达的内容装进固定好的范式里。也许你会认为既有的范式约束了你自由发挥的空间,但请相信我,它们是科技写作的前辈们多年来积累、提炼而形成的一套最能够详尽、准确反映论文主旨与细节的表述方式。与其自己从头开始,在与主题的拉锯战中摸索不一定最优的范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思路很可能被主题设置的各种障碍带偏;倒不如坦然借鉴前人留下的精神文化成果,把精力全部放在探究主题这一终极目标上。


如何去了解既有的科技论文写作范式?科技期刊界学术层面的诸多标准与规范对于普通作者来说比较佶屈聱牙,其实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期刊已发表的论文。前辈们说过,编辑是一份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也就是说,打从我们手里出去的论文,不管她素颜如何,亮了相就是美美的新娘样。观摩过几次婚礼,就知道新娘要穿婚纱,戴戒指,做发型,拿捧花;写论文也是一样。尤其是当自己在苛刻的编辑手里发过一篇论文以后,对范式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就像你终于把一位无比憧憬浪漫婚礼的姑娘娶回家,你对婚礼程式的了解应该就可以到达半个专家的级别了吧。





二、表现




科技论文作为文本的一种类型,应当具有文学性。文艺作品涉及作者的心灵境界,科技论文也反映研究者对科学包括艺术的理解。这些理解以方向、思维、技巧的形式在科技论文中体现。


(一)表现方向


我们在试图撰写一篇论文,并为其设计研究主题的时候,心中必定怀抱着想要解决特定临床问题的朴素愿望。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即使不能直接推动我们的临床实践实现飞跃,也能够为它的进步积聚能量。此时,临床实践借由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得的发展,就形成了研究的方向性;研究衍生的论文,也就注定要表现这种方向性。比如说最近热门的肿瘤外科研究,就存在着“何时切”“切多少”“怎么切”等数个不同的方向,分别涉及外科治疗在肿瘤整体治疗策略中的角色、如何在使患者获得最大预后受益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外科切除,以及采用何种设备、入路、技巧完成目标组织的切除。


“方向性”这个词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如果问“你理想的外科医疗是什么样的”,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日常诊疗的每一个细节,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让我们时常有探求规律使其完善的冲动。这种冲动,也许朝着前人已经耕耘过的方向,也许是面向未知之地的拓荒,其中的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最终会丰富学科整体的宽度与深度,也为自己创建事业的一席之地。



(二)表现思维


思维是什么?它既是深思熟虑、审慎的思考态度,也是自主的、自我矫正的反思性思考方式;既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技能,也是审验“什么是对的”和建立良性商议交往的艺术;既是具有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的思考者,也是积极运用一系列思维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既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提高,也能够具备美和乐趣。


具体到科学研究,约翰•M•巴里在《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中做出了精到的描述:“科学的巧妙之处,在于提出重要的问题并以一定的方式来框定这个问题,将其分解成若干可以解决的片段,变成可操作并且最终能获得答案的实验”“结果……不是偶然观测的随机产物。它们是经年累月审慎的思考、客观的判断和细致的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做一名研究者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种直觉,能清楚告诉你何时停止某课题,就像告诉你何时开始某课题一样”。科技论文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判前景这3个科研工作重点环节蕴含的思维之美的展示,将会为读者带来不可估量的启示与激励。


(三)表现技巧


1.研究的技巧:体现在策略层面和技术层面。所谓策略,即方法与结果之间的距离要适宜,太远则逻辑强度不够,太近则效率不高。而技术层面,合理的技巧会提高着力点的强度。知名统计学平台“小白学统计”创始者冯国双老师曾经介绍过一个妙用统计学方法挖掘数据规律的例子:研究者试图分析母亲罹患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的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无法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然而,对数据进行详细观察发现,糖尿病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和超重的出现频率较高,换用对数曲线,最终获得了较满意的相关方程。


2.写作的技巧:我们在评价科技论文的外部形态时,多关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structure”,即总的支撑性的骨架,也就是前文所述科技论文的表达范式;其次是“texture”,即局部的肌理,也就是文字叙述前后接续、秉承转换、开合正变的方式,是论文表现出的作者的写作技巧。好的科技论文的肌理是什么样的?它并不吝于将自己的一切裸裎相待,而为了不让自己的坦诚和平实显得突兀、随意,用恰到好处的起承转合、精挑细选的遣词造句,最终为读者奉献整洁而顺畅的阅读体验。





三、表里如一




“表达”,侧重于内容,“表现”,侧重于外观,分别对应着科技论文的“里”“表”。若以整体观,将科技论文视为一种形式的“表”,那么它多多少少折射出作者的精神内核。托马斯•阿奎那曾说:“美德都是庄严宏大的。庄严,在实质上与慷慨一致,在形式上与勇敢一致。”科技论文内在蕴含的慷慨,是慷慨地赠予患者幸福,赠予读者便利,分享自己的收获、迷茫与希望;表观呈现的勇敢,是勇敢地展示不足,接受批评,承担犯错误的风险,却不改勇往直前的初心。正因为在写作时,我们所愿的无非头顶的天国和脚下的道路,才不会为了标榜自我和取悦听众而闪烁其词和欲言又止。表里如一,才使科技论文无惧于时代和作者自身认知的所限,无惧于后来者的审视与研判。



身为一名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我希望读者们都尝试成为作者。这条道路或许会因为不知该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显得险峻而漫长,会因为迟迟难遇知音而显得孤独又狂放,甚至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言语而无法妥善安放我们的喜悦、失落和争辩,但我们还是要写。就像理查德•德•伯利在《书之爱》中写道的那样:“因为言语所表达之意会随着声音而消失,潜存于头脑中真理只是隐藏的智慧和无形的宝藏,然而书中所闪耀的真理却能够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表现自己。……通过透明的眼球使它自己成为可见,然后又经过感觉的门廊和想象力的天井而进入智者的房间。在记忆的卧榻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在头脑中形成永恒的真理。”


而这一切,都要从拿起笔开始。



题图 via 吴冠中








感谢你在学海无涯的征途上选择了我

———————————————

微信订阅: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进入《中华外科杂志》的微店,订阅全年各期或选择性订阅某期《中华外科杂志》。

邮局订阅:您可在邮局订阅全年各期《中华外科杂志》,邮发代号2-59。

过刊购买:请联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市场营销部,电话:(010)85158299、8515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