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润丹毕业论文丨浅析陈衍强的诗写特色

浅析陈衍强的诗写特色


文/凃润丹



          涂润丹:云南彝良龙街人,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前言

         陈衍强,小乡村出来的大诗人,1962年生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位卓村,从小跟随父母在地里干活,深刻的了解田地劳作的辛苦,初中毕业后当过民办教师,也当过农民,可以说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围绕家乡的山水地貌和纯朴的民风来写的。他的诗歌写作有自己独创的乡土风格。他在《乡村书》的自序中说:“我生长在农村,写农村诗应该是我的强项,而我关注的是底层,是真正的民生和疼痛,加之我的表达方式是独立的,个性的,民间的。我的诗歌写作是固执的,我不受别人写作方向的左右,我以我心写诗。”陈衍强的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乡村写诗,以自己身边平凡的小事写诗,读他的诗就像看记录片一样,记录着村民们辛勤的劳作,记录着父母对他无私的爱,记录着乡村的改变,记录着各方的英雄和美人。

         本文通过研究陈衍强的诗,对他的诗作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从诗作中让更多人了解昭通彝良的文化,了解当地农村环境,农村朴素的人文情怀和诗人对家乡的一种不愿离开却很无奈的感情,感受他用口语化的语言来讲述农村故事,体会其中深沉的感情。陈衍强对诗歌的诠释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读他诗的人都能体会其中的深意,不管是语言上,内容上还是情感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本文总结前人经验,对此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使他的诗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得到启迪。

 

一、陈衍强的诗作及成就

         陈衍强是一位彻底的乡村诗人,他每一首诗都有着乡村的气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诗歌创作,到今天,他已经出版了三部诗集,分别是《英雄美人》、《乡村书》和《花房姑娘》,其中《英雄美人》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有诗被翻译成英、日、韩文在《世界诗人》等杂志发表,有作品收入多种权威选本并多次获奖。陈衍强的诗作可以说取得巨大成就,从刚写时的不为人知到现在被大众知晓和接受,以口语化的诗来面对读者,更加真实的表现了当下的现实生活,给人以启迪。他曾获云南《百家》文学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中荣获一等奖。他虽然是云南人,但诗歌流传却不局限于云南,他在边疆文学大奖中获得了诗歌奖。他不仅文采突出,工作方面也兢兢业业,现为彝良县文联主席。


二、陈衍强诗作语言方面的特点

         陈衍强的诗在语言方面特点突出,他写作时不用文言文的句式,也很少用正式的书面语,而是用家乡地地道道的语言来表达诗的意境,显得更加有趣,而且在写作的时候,他喜欢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作为题材,往往以平实质朴的语言来体现大的精神,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一)口语化的风格

         陈衍强曾经表示,他的诗都是偏口语化的,他曾在诗集中提到自己写诗的时候,喜欢把身边的人或事物都写进来,并且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手段,也不会用非常专业的词藻来修饰,他认为只要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即使是口语化的诗,也是能够引人入胜的。陈衍强喜欢用口语化的形式来表达出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他在讲述诗的时候表示,担心村里的人读他的诗,因为他的诗都是写家乡里的一些人,口语化的形式会让诗变得通俗易懂,村里人读的时候,就能清楚的了解他写的内容。

         他写诗的时候,习惯用家乡的方言来表达,让诗作读起来更有意境,如他收录在《乡村书》里面的《童年》:“天刚麻麻亮/我就起床/背一背箩干柴块/卖得两角钱/我连米粑粑都舍不得买一个”。“麻麻亮”和“米粑粑”都属于昭通的方言,他把这几句方言放进诗中,就显得整首诗更加亮眼,“天刚麻麻亮”指的是清晨时分天将要亮,能够勉强看清东西,这就为后面做了铺垫,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候就去卖干柴块,也表现了他童年时期的艰苦。他用方言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使诗作更加有韵味,这一诗作用昭通方言来读会更加深入人心。

(二)平实质朴

         陈衍强的诗平实质朴,不用精美的词藻来修饰,也不用晦涩的语言来表达,他写诗的目的就是把沉重的生活轻松化,把复杂的现实简单化,他喜欢用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每一个不同故事,人人都能读懂他的诗,都能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所体现的精神。他收录在《乡村书》中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首诗,借助高尔基的主题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童年的艰苦,长大后工作的经历和他读的“大学”。特别是在《我的大学》中所提到:“在日晒雨淋的山村/我与乡亲们身背箩筐/肩扛锄头/用5年的时光/和手掌上的老茧/读完了我人生中唯一的大学”。在这一首诗中,用并不华丽的语句来堆砌出他读“大学”的艰苦,用偷偷读书和干活挣第一名作一个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所“大学”是在家乡读的,在干农活的地里读的,是劳累了一天的晚上偷偷点着煤油灯读的,诗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平凡的,却也都是严谨的,深沉的。所以,陈衍强在诗歌创作的时候,有他最独特的方式,喜欢用白描的手法,读着平白如话,却使人产生不同的感想,不是诗情画意,而是真实的人生。

(三)趣味性

         趣味性,是陈衍强诗歌语言特点中最突出的一点,也是诗中宝贵的艺术财富。读他的诗 不会有现代诗的沉重感和沧桑感,而是非常有趣,有一定的“玩味性”,在他的诗海中遨游的时候,会停不下来,让人觉得很“好玩”,读后为之一笑,笑过之后也不会产生厌恶之感,而是觉得更加有深意。他的生活经历和从小到大的生存环境,还有他所受到的教育,都使得他在写诗时坚持以现实的人性来写,并且都有人间烟火味,这也是为什么他把自己的诗戏称为“烟枪体”,他自身有趣,写的诗也必然有趣,大部分人读他的诗,都能产生一种天然的快乐。他以现实的生活经历来写诗,以趣味性的语言来表达,让大部分的人都能读懂,都愿意读甚至喜欢读,从而感受其中的诗意。

           陈衍强收录在《花房姑娘》里的《县城生活》、《请客收礼调研报告》、《搬家》、《在李白故里读诗》、《避暑攻略》、《中考试》等都十分突出的体现出了诗作的趣味性。比如《避暑攻略》中这样写道:“天气再热/我在家都不用电风扇/出门甚至要穿毛衣/因为只要看一眼/农行发的短信/提示本人的贷款/每月都从工资卡上/扣掉1428.66元/心就凉了半截”。他用非常趣味的语言“不用电风扇”,“甚至穿毛衣”来做铺垫,提升读者的好奇心,让人会更想继续读下去,到底他是怎么来避暑的,慢慢读下来才发现,是因为银行扣款,特别是最后“心就凉了半截”,短短六个字体现出他“避暑”的成功。再如他写给儿子的其中一首诗《中考试》“儿子领回成绩通知书/我问总分多少/他说360/我一听这数字就生气/挖苦他他还笑/我是这样挖苦的/‘怪不得你天天玩游戏/连考试都给老子/考出个杀毒软件’”。这首诗虽然格调不是很高,但也是很耐读的,最后一句让人读了会禁不住想发笑,而他的诗歌往往就是这样的风格,最后一句来表现全篇的诗意。“老子”虽然是有点俗的语言,在整首诗中却刚刚好,感觉他是在调侃儿子,其实是对儿子有所寄托却没实现的复杂心情。他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把诗表现得非常有情调。朱自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人生里短不了幽默,语言里短不了幽默,诗里也该不短幽默,才是自然之理。”陈衍强正是把人生里有的幽默提到诗中来,才给读者带来了快乐。


书模/小薇


三、陈衍强诗作内容方面的特点

         陈衍强的诗歌取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他的每一首诗,都离不开乡村,从小生活在小乡村的他,对家乡有不一样的情愫,家里的一山一地一屋都在他诗里完美的展现出来。诗中有时会弥漫着田园的浪漫情怀,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有时又会因为家乡的变化,描摹出乡村那种真实的现状,比如村里的年轻人接连外出打工,过年时只留下年迈的父母。但不管他的诗怎么变化,都是以家乡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作为基础的。

(一)贴近现实生活

         陈衍强的诗都是从现实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只有从生活中取材,才能表现诗歌内容最真实的一面,他也正是明白这一点,才把诗表现得如此真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邹建军就证明了这一点,他在评陈衍强《农村现状》这首诗中提到:“《农村现状》中对于中国农村现实描写是真实可信的,诗人所表达的乡情与忧思是让人动容的。我的老家就在川南农村,我自己就能证明其诗内容上的真实性……诗人是如何描写当今农村生活的呢?主要是以对现实物象的白描,让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本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并没有任何的夸大与缩小,也没有多少直接的议论,甚至那种悲情与忧思,都只是透过对物象的描述,而间接地表达出来的。”陈衍强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提取到诗中,让诗作更加耐读,更有意味。

         陈衍强收录在《乡村书》里面的《杀年猪》、《回家过年》、《乡村婚礼》、《葬花词》、《老家旧闻》以及收录在《英雄美人》中的《租房住的感觉》、《父亲进城》等无一不是再现生活中的场景。“杀年猪”是农村每家每户都必须做的一件事,和收割粮食一样,是一年以来的收获,不仅有收获的喜悦,还有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喜悦,但作者所看到的是“在杀年猪的狂欢中/我承受的是土地的沉重/和父母的衰老”。“杀年猪”本应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工作长期在县城生活的自己,无法常回家与父母分担繁重的劳务,无法把时间拨慢一点让父母继续年轻,心情是沉重的,父母养得肥胖的“荣昌猪”,是他们一年以来劳作的成果,这些辛勤的劳作就加速了他们的衰老。陈衍强在刻画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了解到农村现实生活的不易,才能写出让人为之一振的诗篇。《葬花词》中的几句诗,描写了“小八”不知为何跳楼的事:“我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可爱活泼的美女/一朵娇艳欲滴的山茶/就这样红消香断/她的QQ头像/永远灰暗/不再晃动”。QQ是现今很流行的聊天软件,这么平常的事物就出现在他的诗中,他用QQ头像的灰暗,不再晃动来表现对小八这个活泼可爱的美女的惋惜,在这首诗中,我们读出了感动,他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用白描的方式表现出来,还加上生活中常用的事物,给诗注入了最真实的情感。

(二)乡土气息浓厚

         陈衍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致力于写作的时候,常喜欢把家乡浓厚的乡土气息带进诗中,翻阅他的诗集不难看出,几乎每首诗都带有家乡的味道。陈衍强从小跟着父母在地里干活,深切知道农村生活是怎样的,并十分了解乡土味的表达,对农村的审美体验是他独有的风格,从小在农村生活的经验成了他创作的“源”,所以就出现了有标志性乡土气息的诗歌作品。

         陈衍强的《乡村书》这本诗集里,收录的就是对家乡的描写,对乡下农村生活的描写,不管是三十年前的田园牧歌情怀,还是现今已变化了的乡村,都离不开土地,都离不开辛勤的劳作。诗集里的第一首诗《家居峡谷》是这样写的:“家居峡谷的人/打开门也看不远/山就是路/水就是桥/太阳是一只旧电筒/刚从他们的头上晃过/就不亮了……砍柴烧火,挑水煮饭/哪怕头上掉下房子大的石头/也不搬家/只要河边的青草上/还有一件没有晒干的花衣裳/这里就还有爱情和幻想”。这首诗描述出,即使住在峡谷里,看不到远方,太阳也不够亮,有高高的崖挡着,唱山歌都会被弹回来,看不到完整的月亮,但他们依然有爱情和幻想,依然感觉不到任何压抑。这种乡土味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乡下不一样的人文情怀,也感受到了浓浓的诗意。作为乡土诗的代表,他善于运用山村里的一切事物来描写,在他的诗作中,除了美好的爱情和幻想之外,还有“疼痛”,在美好的生活背后,有为生活奔波劳累的疼痛,有孤独守在家里的疼痛。辛苦劳作的乡民们,因为暴雨让他们养大的庄稼没了收成,这种疼痛在陈衍强眼里,只有“挣扎”最贴切。在他简单的几句诗中,家乡农民们的辛勤和艰苦与诗人的无助,在他心底逐渐形成一种错综复杂且无法叙述的沉重,读完后让人深思。

(三)体现出社会现状

         对于社会现象的描述,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真实的揭露,为了诗作读起来清新有格调,大部分人选择草长莺飞的田园世界,选择有浪漫情怀的都市后花园,陈衍强刚好相反,他很愿意去揭露当下的最真实的农村现状、城市现状。一首《农村现状》使得大部分农村人都感受到自己家乡的真实体现:“有力气的男人外出找钱去了/才长大的姑娘被劳务输出了/连长得一般的寡妇/也进城给人擦皮鞋了/老得掉牙齿的老家/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带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孙辈/白天在去年的土地上/掰包谷/夜晚守着三间瓦房/和两声狗叫”。在当下的农村,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让家人生活好一点,大部分都去城里打工挣钱,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和读小学的孩子,已经不想在农村待的他们,只要有一点找钱的机会,都要想办法去城市里“连长得一般的寡妇/也进城给人擦皮鞋了”,“两三声狗叫”更加体现了村里人烟少而出现空旷的声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就是当时出现的词,这种“现状”一直持续着,似乎一时间无法改变。郭冬勇和南英在陈衍强《乡村书》简评中提到:“诗歌中几年前的‘现状’,时至今日,也仍然是‘现状’。甚至可以说,在乡村日益被‘掏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已经被社会广泛认识到的情况下,这种‘现状’的当下存在,给人留下的是更为触目惊心的震撼”。在他的诗中《再写老家》、《乡村过年》等也体现了这种家乡荒凉的景象,还有收录在《花房姑娘》里的《请客收礼调研报告》、《搬家》、《县城生活》等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现状,《县城生活》中突出的都是城市生活的普遍现状“孩子都玩电脑/大人都打麻将/上班都不签到/串门都不开车”。城市中慵懒的状态和拥挤的房屋,在这几句话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所以在陈衍强的诗中,他敢于突出现实的状态,把当下最真实的东西表现给读者看。


四、陈衍强诗作情感方面的特点:深沉

         诗歌的创作,最终就是要表达情感,陈衍强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有些是欢悦的,有些又是压抑痛苦的。他能用短短几行诗来表现出人间大爱;他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最真实的情感。他在诗里的描述,是他经历的种种,只有用诗才能表达出来的感情,对家人不变的爱,对家乡感情的寄托,每一首都深深的刻在读者的心里,让读者也能感受他那种对于家乡真挚情感的表达。

(一)对家乡的依恋和对家人深深的爱

         想要了解陈衍强,不用上网查找,也不用到处走访,读他的诗就知道,他的家乡在何处,条件怎么样,现在何处任职,他性格如何,甚至连他的亲人也能了解到,这就是他在写诗时表达感情的一种形式,诗人于坚这样说过,“每个诗人背后都有一张具体的地图。故乡、母语、人生场景”。陈衍强背后的那张地图就是他的家乡,家乡古老的样貌,朴实的亲情,都是那张“具体的地图”给予他的。从《家居峡谷》到《位卓》能了解到他对家乡的依恋“只要河边的青草上/还有一件没有晒干的花衣裳/这里就还有爱情和幻想”。家乡,非常亲切的地方,在陈衍强的笔下突然就变得浪漫起来。在《乡村书》这一集子中,总共有一百五十八首诗,全都是写家乡位卓村里的事,其中以老家为题的就有四首,写关于回家过年的也有四首,全书第一首诗写的是家乡的山川地貌和浪漫的田园情怀,最后一首以《家乡》为题作为整本书的结尾,更加突出他对家乡无法割舍的情感。

         对家乡的依恋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更细腻一点就是对家人深深的爱。在陈衍强的诗作中,有写给父亲母亲的,有写给大哥的,也有写给儿子的,还有写给他很多亲人的。他所抒发的感情是沉重的,《再写母亲》中的一字一句,每个人读了都能体会陈衍强对母亲的爱“一个洋芋,一个南瓜,一个海椒/都是他用命种出来的/只要粮食和蔬菜还新鲜着/我的母亲就活着/并且在山坡上累着”。这首诗中,母亲每次来看儿子,都要带着自己种的蔬菜,因为除了这些“她再也拿不出别的慈爱”。诗人心疼年老的母亲还要带着东西来看自己,担心她累垮身体,写这首诗就是要表达她内心无法述说的情感:他爱母亲。还有一首《写给父亲》运用特殊的比喻,展现他由心底发出的对父亲深切的感谢之情:。在写诗过程中,只有在诗里表达的情感才是最真实的,他感谢父亲给了他生命,给了他教育,没有父亲就没有自己。作者把想表达的情感通过诗作形式表现出来,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人的爱不是浅显的,而是深沉的。

(二)突出现今农村的丑恶

         看陈衍强的诗可以发现,他笔下的农村有美好的场景,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他的诗变得锋利起来,慢慢的都是突出农村的丑恶。大多数人都认为认为诗歌创作应该是美好的,有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地方,但陈衍强并不这样认为,美好的乌托邦已经无法满足他想要描述农村那种不好的风气,在陈衍强笔下,乡村那美好的世外桃源已不存在,现今读者所看到的诗是一句又一句的讽刺,凌厉而尖锐。诗中体现出的情感不仅是对物质的追求,还有精神方面的东西,一种颓然或者堕落的感觉,每个农村到城市的人都能理解,但并不清楚这种丑恶现实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丑恶随处可见,但人们总是视而不见或不愿把家事说出去的原因,几乎很少有人去审视。陈衍强则更愿意把这些事剥离出来让人们都看一看,现今的社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他希望每一个人都去深思,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没有人去改变。

         收录于《乡村书》里的《打工妹回乡》和《打工妹返城》中,每一句诗都用“有的”开头,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事,但都是农村丑恶的表现“有的带着一发不可收拾的毒瘾……有的带着不知道谁才是亲爹的小杂种”,“有的钱包里装的是安全套/有的与嫂子同进一个厂/有的与姐夫合租一间房”。在“回乡”和“返城”途中,她们表现不一,不管是“毒瘾”还是“炎症”,不管是“安全套”还是彼此都很乱的关系,都是当下比较敏感的话题,陈衍强不顾别人的想法,把如此尖锐的语言表现在诗中,是他对当下农村丑恶现实的描摹。这些算是个人“秘密”,但被他窥见并表达出来,他把对这种丑恶现实的不满,用刻薄的眼光来看待,并揭露出来给每个人看,让他们自己鉴别其中的美与丑。

(三)对农村现状改变而自己无可奈何的深情寄托

         随着农村现状的改变,陈衍强诗作中所体现的感情也在慢慢变化,他那种无奈之情很深刻的体现在诗中,农村最大的改变,就是大多数人已不满足那种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却没有太多收获的日子,陈衍强刻画的是凄凉没有一点生气的家乡,他认为乡村的未来越来越荒凉,已然没有了“爱情和幻想”,有的都是物质和现实,他想把自己无法改变的这种现状寄托在诗中,让诗去替他表达,替他难受。以前的农村是有山歌,有青草,有花衣裳,他们即使在看不到完整月亮的地方,也感觉不到压抑,以前的农村生活是很美好的,但现在却变得很凄凉。《农村现状》中那种改变让诗人感觉很沉重,只有几间“瓦房”和“狗叫”陪着村里孤独的人。平时为了生活去城里打工,村里已经很荒凉了,但在过年的时,本该是每家每户团圆吃年夜饭的日子,村里打工的人依然没回来,显得家里更冷清。诗人偶尔回一次家看到这些场景,更加感觉自己内心的无能为力,他想要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用诗来表达,以时刻陪伴他父母的那条狗来体现。他在《向狗致敬》这首诗中写道:“它现在虽然老了/仍在看家……是它在冷清得如坟地的山村/陪伴我年迈的父母/仿佛我的投错娘胎的亲兄弟”。诗中把变化了的家乡比喻成“冷清得如坟地的山村”。那种深刻的无奈之情又一次体现出来,把狗比喻成“投错娘胎的亲兄弟”,只有这条已经年老的狗最懂得父母的期盼,也最懂得作者内心的想法,作者因为工作,不能经常回来看父母,只能把这种无可奈何寄托在这条狗的身上,让它帮自己照看父母。一种沉重之情从诗中体现,作者只能以此寄托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太愧疚,太难受。


五、总结

         陈衍强的诗作是现今乡村诗逐渐流行起来的一个象征,他的诗能够真实的反映农民艰苦的生活,也能让人了解现在农村现状的改变,由于变化而很荒凉的场景,他的每一句诗,都是农村气息的再现。本文主要分析陈衍强诗作语言、内容和情感方面的特点,以往的研究者对陈衍强的研究有剖析他诗作的“谐趣”,也有研究他其中一部诗集《乡村诗》的简评,都是局限于其中的一部分,有的单独从语言方面,有的单独从内容方面。本文的研究是总体性的,加入前人的一些观点,自己再从诗的语言、内容和情感方面体现出的特点,对他的诗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因为陈衍强是昭通彝良一个小山村里的人,他对乡村诗歌阐释的特点就是真实,展示农民困苦和劳作才能活下去的辛劳,长期居住城市的人去看农村却只有美好风光,没有地里劳作的痛苦,更没有年迈父母守着家里几亩田的辛酸。通过探讨陈衍强的诗,可以更深层次体验农村现状和农民朴素的情怀。综合他们的研究,从语言口语化、贴近现实生活和体现的趣味性来论述,他的诗句并不是晦涩难懂,这就使大多数人都能读懂,并能感受其平实语言里的诗歌美;从内容方面的乡土气息和反映的社会现状来论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写村里人物、村里风景和村里的地理环境,甚至家里的“老狗”都是写作的对象,足以看出乡土气息的浓厚;从情感方面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农村改变的无奈来论述,从他不少诗作中都能看到家乡的影子,不管是《家居峡谷》还是《农村现状》都是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农村现状改变而无奈的感情。本文的研究旨在让彝良文学走到大众面前,让更多的人认识彝良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农村现状等。在剖析过程中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内容、情感特点,给当代人生活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陈衍强.乡村书〔M〕.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160.

陈衍强.英雄美人〔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1-244.

陈衍强.花房姑娘〔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1-147.

[4]朱自清. 新诗杂话〔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29.

[5]邹建军.评陈衍强的《农村现状》[J]. 文学教育(上),2008,(01):20.

[6]刘启涛.论陈衍强乡村诗的“谐趣”艺术[J]. 大理学院学报,2015,14(3).

[7]郭冬勇,南英. 陈衍强《乡村书》简评[J]. 文学教育(上),2014,(11):93-95.

[8]于坚. 拒绝隐喻〔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78.

[9]朱光潜.诗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朱光潜.我与文学及其他〔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1]太琼娥.略论艺术语言的审美体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3):83-86.

[12]曹然霞. 诗人的故乡情结[D].苏州大学,2009.

[13]周建军. 90年代乡土诗简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

[14]亚里士多德. 诗学〔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5-7.

[15]于坚. 拒绝隐喻〔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6]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6.

书模/陈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