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获批仪器设备专项经费9199万,论文质量大幅提高,“西北小镇”上这所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提示还没关注?点上方BioArt植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突出"旱区逆境"区域特色,通过发掘资源、揭示机理、服务生产,为旱区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并组建以来获批的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实验室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首次评估。过去的一年,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成果令人欣喜。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2次会议。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研究员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北京大学李毅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巩志忠教授彭友良教授高彩霞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郝玉金教授等委员参加。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回顾总结了2017年实验室的工作,实验室科学家宋卫宁管清美刘慧泉沈锡辉分别汇报了各自团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康振生院士作报告


高水平研究论文方面,过去的一年,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发表署名第一或通讯作者的SCI论文205篇,篇数与2016年持平,但质量明显上升,其中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Plant Journal等本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特别值得一提是,沈锡辉、孙丽英、刘慧泉、许金荣首次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论文,王晓峰首次在《植物细胞》(Plant Cell)上发表论文,赵天永首次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发表论文。


高水平生产应用方面,过去的一年,实验室康振生教授团队主持完成了“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与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高翔教授团队主持完成了“高产多抗节水型小麦新品种西农538、西农558选育与应用”,这两项成果分别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西农538、西农558通过了国家审定,旱地小麦新品种“普冰151”、适合于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36”通过陕西省审定。


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2次会议会场


过去的一年,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国际合作与开放交流等方面也取得了预期成果和较大进步,在平台建设方面首次获批财政部2018-2020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经费9199万元。同时,学校依托实验室建设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双一流”学科群小编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有五大“双一流“学科群: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学科群、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学科群、动物生物技术学科群、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学科群以及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学科群设置了作物病原菌致病机理与病虫害综合治理等4个研究方向小编注:作物病原菌致病机理与病虫害综合治理、苹果抗逆生物学与新品种选育、小麦抗逆遗传与新品种选育以及农业微生物多样性及环境适应机理四个学科方向),从各个方面将给实验室特殊政策支持,实验室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一年来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建议实验室在今后工作中以学科群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内容,支持固定研究人员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攻关,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更好地服务我国旱区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康振生院士表示,新时代新作为,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人员有信心开拓创新谱新篇。


会议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友张福锁院士接受采访时谈到:“学科群建设是一个创新。不论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是学科群,其设置的研究方向既根据生产需求又结合实验室研究实际,很好。核心问题就是这四个方向能够形成一个平台,而不是每个方向独立运行,做自己的。四个方向相互之间有联系,这个联系必须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成果反映出来。实验室专家汇报的时候,我注意到关于冷害对于苹果的影响,就把科学研究和基础应用联系在一起,我从中看到了它的影子。老师们每个人都做一个方面,这些方面能不能在一条直线上联系起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博士生联合工作。比如这四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上放一个两个博士生,构成一个团队”。


张福锁院士(右)参加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2次会议


谈到对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发展时,张福锁院士说:“我觉得,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把基础的科学问题和生产实际联系在一起,应该是实验室重点要抓的问题。农学、植保、农经等学科是相通的,老师们有此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其中。我想,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组织一个小组,三个五个博士生组成一个团队,大家一块干三年五年,出一批成果。我那里好多项目都是这样组成的,就是包括农学的、农经的都来和我做一个项目。在这个项目组里,学农经的人要对做自然科学的讲自己在做什么,使二者之间能更多的沟通。”


注:该文主要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转载时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