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教授走红,读书和不读书差别在哪里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3602424805(手机)


金考卷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谈心社(ID:txs163)

迈入2018,最后一批90后也该进入大学了,而第一批90后,在朋友圈脱发了、离婚了、出家了……

 

也有一些,在成为人生赢家的道路上领先了许多步。


前不久,湖南大学的90后副教授陈少威上了微博热搜。

 


吸引大家的,不光是他的颜值,还有他的简历:出生于1991年,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直博资格,毕业后,被湖南大学法学院聘任为副教授。

 

有网友感叹道,简直就是小说男主走进现实。

 

90后年轻教授,陈少威并不是唯一一个。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90后美女老师杨树,也曾在微博上引起大家关注。



根据公开简历,杨树不仅是首批香港博士奖学金获得者,而且在国际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

 

除此之外,还有1990年的刘明侦,已经是四川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再看她的简历:本科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随后在牛津大学读博,23岁时,发表在《自然》杂志的论文迅速成为其研究领域里引用量前三的文章……

 

年轻有为已经足够让人佩服,而这些集颜值和才华于一身的年轻人,更是让人羡慕。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读书给人带来的深远影响。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是不一样的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19岁的小赵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本科,而父亲认为读大专没用,便让女儿和自己一起摆摊卖韭菜盒子。


父亲说:“人家本科生,研究生出来都没人用,4年花十几万,也耽误时间。”


但是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从来都不只是那十几万。

 

就像龙应台在写给孩子的信里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来说,读书能够让他们有机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曾经有两个90后美女网红在直播平台上直播撕书,同时称:“我不读书照样开跑车,大学生也得给我打工”。

 


视频中,女主播撕了一本《史玉柱的创业智慧》,一本郭敬明的书以及网红作家沈煜伦的书。

 

有人质疑炒作,有人称这样的书撕了也不为过,也有人认为只有读书少了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但是无论如何,能够说出“不读书照样开跑车”这句话的人,显然没有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

 

《读书与美丽》中,严歌苓道:


“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而是为了让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与丰富起来。

 

即使在一些大家看来早已“功成名就”的明星身上,我们也能轻易看到读书对人的影响。

 

文学批评家朱大可说,李健是中国罕见的知识分子型音乐人。《我是歌手》采访拍摄到李健的家里时,大家都被他的书架震惊了。

 


他酷爱读书,在《我是歌手》热播后,也没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疯狂接商演刷存在感,而是选择避开风头,一如既往地和所有音乐创作以外的事情都保持着距离。

 


“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

 

胡歌则是另一位“好读书”出名的明星。

 

遭遇车祸,处于人生低谷时,他开始阅读、写作。他在专栏文章里写:“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现在提起车祸,胡歌说:“这场车祸就像上天的恩赐,让一直无法静下心思考学习的我,忽然有时间去充电。”

 


有人偷拍到胡歌在酒店大厅看书,旁边放着行李箱,人来人往,对他好似全无影响;给媒体朋友送礼物,别人送自己代言的各种产品、饰品,胡歌送购书卡……

 

他们清醒且有分寸,懂得自己要什么,李健说,他喜欢可控的生活,隐藏在生活里,当个旁观者。胡歌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懂得追随自己的内心。



读书为你提供更大平台


知乎有个问题:为什么当今BAT三大互联网巨头都不是985、211学校毕业的?

 

且不论这三位老板毕业的时候985、211工程还没有启动,如果去看看其他知名企业家也会发现:


刘强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丁磊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

 

IPIN人工智能公司统计发布了一份毕业五年的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2016年,平均月薪过万的39所高校中,985、211院校占了30个;

 

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调查中,84%的高管拥有高学历,48%出身于985名校。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受教育不是为了站上顶峰,而是为了不跌入谷底。”

 

好的学校意味着好的教育资源,从专业负责的老师到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项目等等。

 


优秀的同龄人会激励你不断前行,丰富的校友资源为你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一纸文凭是许多人向上走的敲门砖。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沈祖尧在2014年的毕业典礼演讲中对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期望:去过“不负此生”的生活。

 

他说:“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


若大学课程一定要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这种教育能给人以对自己的观点与判断的真理,给人以倡导这种观点与判断的力量。它教他客观地对待事物,教他开门见山直奔要害,教他理清混乱的思想,教他弄清复杂的而摒弃无关的。”

 


如果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了,日后面对着更多困难坎坷,恐怕也无力应对。

 

年纪轻轻就当上教授、副院长的90后,必然也是为了学习付出了很大一番心血与精力的。

 

看着他们的故事羡慕着他们的成就之时,更应该去做的是把他们当做人生的标杆,鞭策自己奋而前行。


不读书会输掉什么


作家Ann Morgan曾做过一个TED演讲,名为《不读书的人到底输了什么》。

 

人们总说,通过一个人的书橱,可以认识和了解一个人,而Ann看了自己的书橱后却发现,她的书柜里居然只有英语文化类的书籍,她认识到自己进入了文学盲区,并且为此担忧不已。

 

于是她罗列出了196个国家的书籍清单,制定了高强度的阅读计划,通过他人的翻译帮助完成了阅读。

 

在阅读中,她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冲击,但思想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

 

她感慨:“读书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让我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有人在网上求助,说自己很困惑,她大学毕业,在外工作。家里有个姐姐,一直在县城里,结婚生子,家庭幸福。

 

可是每次回家,她和姐姐总会在各种事情上产生分歧,尤其是对于家庭和事业的问题。

 

她说,每次她都会心平气和地跟姐姐解释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得到姐姐的理解,从来不会指责姐姐在小城市里待久了眼界狭隘。因为她觉得,读书多也不代表就能明辨是非。

 

但姐姐总是指责她读书读傻了,连个男朋友都找不到。

 

且不论她们两人谁对谁错,单就处事态度来说,已经是天差地别。

 

妹妹不指责是因为受到的教育让她能够包容和接受不同的意见,而且她懂得读书不是为了去炫耀,或者为了瞧不起别人。

 

而姐姐则只会重复毫无意义的指责。

 

其中区别,只在于读书影响的,是一个人的眼界和看待问题的态度。


不读书的人,时间和空间是被眼前的世界禁锢着的,而读书则可以让你领略不同的人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浅薄,并且时刻保持谦卑与谨慎。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


最怕你一边鼓吹读书无用论,一边看不到平凡和“平庸”之间的天差地别。


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终极版)

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底有何区别?硕士和博士又有什么不同?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也有很多版本,我们挑选了几个比较经典的版本,以期能和大家一同探讨。

学生版


 

红烧肉版



本科论文


第一章:红烧肉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章:各种红烧肉区别和特点;

 

第三章:东坡红烧肉的具体特点;

 

第四章:烹制东坡红烧肉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结论:东坡红烧肉可以更好吃。

 

硕士论文

 

第一章:关于猪肉做法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红烧肉做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章:传统红烧肉制作和研究方式介绍和比较;

 

第四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红烧肉做法的启示;

 

第五章:剩余价值红烧肉的具体做法;

 

第六章:剩余价值红烧肉的创新之处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结论:红烧肉很好吃,但是吃的过程中注意区分,。

 

博士论文

 

序言:历史中猪肉食谱的文献综述、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不足和问题;

 

第一篇(第一章到第三章):猪是怎样养成的;

 

第二篇(第四章到第五章):猪的各个部分肉质的区分和作用;

 

第三篇(第六章到第七章):马克思理论不同发展阶段对红烧肉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第四篇(第八章到第十章):红烧肉制作的实证研究(变量选取、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

 

结论:红烧肉是不是可以吃取决于很多复杂的因素,总体来看,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红烧肉是不错的营养、美容食品,但操作过程的障碍还需要通过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支持,使红烧肉更好地实现增加营养、避免增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圈圈版


 

想象这个圆圈代表了人类的所有知识。


 

你小学毕业时,了解了其中一小部分。


 

高中毕业时,了解了更多。

 

 

拿到本科学位后,你有了自己的专业。


 

硕士学位让你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钻研。


 

继续阅读学术论文,你会逐渐抵达人类知识的边界。


 

一旦抵达了边界,你便专注于此。


 

你花几年的时间试图突破边界。


 

终于有一天,你推动了它。


 

这个凸出来的部分,让你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然,对你而言,这个世界看上去不一样了。


 

但别忘了全局是长这样的。


 

这是一组非常生动的图画,最后那张图更是“意外结局”的典范。它让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对于走在硕博道路上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提醒:不要因为推动了一点边界而洋洋自得,也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的领域中,忘记了这个世界的辽阔和丰富。


专业分析版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较为全面的从学习、分析、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本、硕、博学习的区别,我们节选了部分内容:

 

1.本科学习与研究生学习的区别

 

本科是素质教育,是从未成年到成人的教育,是让他们完成文明教育的过程。素质教育不在乎学什么专业。例如,家长们对子女找配偶的要求是要找个大学生,而不是要求找学某种专业的。家长们未必能解释为什么,但他们知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基本上不动手打配偶。本科教育是培养做人的品格和修养的过程。

 

研究生教育不是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这就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最主要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你们应注重学习什么的问题。你们的学习带有研究性质,这对你们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与本科生有了不同。本科生毕业后终生从事其所学专业的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会超过10%。这里我说的不是上世纪50年代的本科毕业生,而是指有了博士生教育以后的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终生从事其硕士专业的比例会高一点,约15%。而博士毕业生以博士专业为终身职业的人数应不低于三分之二,低于这个标准则说明博士教育本身不成功。也可以说明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性质是专业教育。


 

 

2.硕士生学习与博士生学习的区别

 

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区别是专业水平差别,不是素质差别。两类毕业生在为人的素质上没有差别,其区别是研究技能。研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工作技能,而博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学术技能。硕士生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做学术研究的很少。

 

因此硕士生要注重学习普遍性的研究技能。完成上级交待下来的任何一项事务性工作,都需要进行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判断问题的性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到实施的方案和路径。


这些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很相似,例如,文献回顾、找到有意义的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证、做出结论。无论是研究具体的事务性问题还是研究学术性问题,都需要广义上的研究能力,懂得基本的研究程序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由于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前者是事务性的,后者是学术性的,因此你们对于学术的态度不能一样。博士生要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即发现错误的能力,因为发现现有知识的缺陷,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

 

硕士生如果有了这种批判精神,那你最好选择毕业后读博。否则,你到了工作单位,总是发现领导的决策有缺陷,你会不甘心情愿地执行领导决定,你工作就做不好。因此硕士的学习主要是学研究技能,学会如何将研究技能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培养成清华人的“能干、出活”精神。我以为能达做到这一点,硕士教育就达到了目标。

 

博士教育重要的一点是寻求真理、发现规律、探索人类尚不知道的知识。要发现新知识不仅需要研究能力,还需要学术激情和学术奉献精神。很多学术研究所发现的知识都没有实际用处,不能转化成为物质财富。


从经济学的理性角度讲,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属于非理性的,因为从事这种研究的人得不到实质性的经济收益。然而,人类的科学进步就是建立在发现了很多人们认为没用的知识的基础上的。

 

然而,发现新知识是有乐趣的事,于是很多博士选择在低工资的大学就业而不选择高工资的企业。家长们常说的,“这孩子读傻了”,就是这个异化过程。社会上常说的“笨得像个博士,傻得像个教授”,就是异化的结果。当你领到博士学位证书时还没被异化,你可能是个含金量不高的博士。

本文来源 | 麦可思研究

版权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语文杂志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