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是否要做毕业论文”最近讨论很热|文科生表示今天天气不错!



导读

最近,在科学网上有关“工科生是否要做毕业论文”的讨论很热烈,正反两方的老师们纷纷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正方表示:本科生一定要做毕业论文,算是保留一点大学教育的完整性,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和科研训练。

反方认为:在毕业论文和设计中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学生在精力和时间上的投入不足,教师研究背景和工科背景不匹配等等应该取消。


作为文科生的小编有点小失落,要是讨论文科生该不该写毕业论文恐怕就没这么热烈了。隐约间记得上学时导师的谆谆教导,意思大概是这样:文科生本来就是“散养”,要是毕业时没有篇像样的论文,那羊可是一放到底了!闲话少说,看看各位老师的观点吧。


关于取消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建议


  本科生四年学习中,有1/8时间做毕业论文(或设计),是时间最长的学习环节。由于时间充裕,学完全部课程,可理论联系,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理应是培养综合素质最好的时期。笔者也曾探索出一套适应这一时期特点的全面培养与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见附录。但近年来笔者越来越感到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越来越难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从学生方面分析,原因有应聘、考研、考公务员等原因的请假等,真正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够,不断降低毕业论文的要求(多年来已没有未获通过者)致使学生重视程度也不够,匆忙“赶制”毕业论文的越来越多。从教师方面分析,由于论文考核的压力,不但担任指导的工科专业教师越来越多选择了基础研究,每人一题的指导要求加剧了指导教师选择实际问题的困难,而且越来越多的基础学科教师也直接加入了指导行列,都致使本科生毕业论文越来越偏离工程实际。少数做毕业论文之前就介入导师研究课题的本科生,也多为出论文而研究。虽然从论文角度看,仍保持了较高质量,但仅熟悉少数或类似的几个实验,也难以达到提高综合素质与工科学生应具备的工程素质要求。这在毕业论文答辩或研究生复试时都表现明显。笔者往往因此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问与有关毕业论文的专业基础知识或引申出的工程实践问题,都是提醒其别忘了是工科学生。工科学生入学时常问的毕业的主要去向,主要的工作等问题,毕业时不得不再次提醒。


  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虽然更有利于培养应具备的工程素质,但问题也越来越多,效果难以乐观。除存在部分甚至主要内容照搬照抄参考资料,缺乏工艺选择论证等外(技术先进的与一般的各有优势,关键是比较分析),互更有相大段复制等情况。难见整个毕业设计期间都努力者。致使低级错误越来越多,经追问发现用短时间,甚至一周时间完成者并不罕见。让从本科至博士都靠论文一路走过来的青年教师(甚至是非专业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有自身不熟悉的困难,也有不愿花功夫深入学习掌握的问题。因为不能依靠毕业设计的学生出论文实验数据而兴趣不大。笔者发现质量高的毕业设计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联系,由校外设计单位指导,参与了实际设计项目。


  基于上述情况让学生耗费这样长的时间去做增长综合素质收效甚微的事,还不如将其取消,改由其它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对本科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并未由于高校的扩招而放弃,仅少数大企业愿意为本科毕业生进行继续教育,都往往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与实践能力胜任承担的工作。毕业生找工作与企业招人双难的现象与此有关。近年来企业为解决不太复杂的技术问题层层开会的现象恐怕也与毕业生专业素质下降有关。


  取消毕业论文后,若有条件,可到典型企业的主要技术岗位轮岗实习,成绩由企业技术人员提问,视掌握情况评定。结束时累加各技术岗位实习成绩作为毕业实习总成绩。取消毕业论文后节约的试剂消耗等费用可用于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费用或学生毕业实习的补助。国家也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有关企业积极参与本科生的毕业实习。


  若不具备这样条件,也可在校内建立有关的实习基地。测绘、拆装典型的有关设备,观察运行情况与参数,故障与处理方法等。还可观看各种设备、单元、工段、车间的运行操作视频,并组织讨论。近期这类制作精良的视频材料越来越多,看后都会有启发。学生还可在此基础上参与一些创新活动。本科生以往这类科技活动都安排在大二进行,笔者认为由于尚未学习过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难以有可实施的成果,因此支持的积极性不高。若放在毕业实习期间,学生掌握的知识可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不仅仅停留在创意阶段而更有实际意义成果的可能性较大二大得多。这阶段应是本科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最好时期。


  其实,国外大学有本科生不做毕业论文的先例,也有去相关企业毕业实习的。国内临床医学的本科生也不做毕业论文,而是去医院各科轮岗实习一年。若不是这样,谁敢让毫无实践经验的医生看病?


  这一建议是否可以先在有条件的高校工科专业中试行,看效果如何?

作者:姚伯元


也谈毕业论文那点事


1
追根溯源: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问题呢?


  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是一种科研的训练,不论理工,尤其对准备进一步深造者尤为关键,其重要性自不必言。然而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确实存在,比如,学生在精力和时间上的投入不足,在所有的理工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关于工科教师研究背景和工科背景不匹配的问题,这是目前高校中的一个典型问题,以前也有人专门探讨过此类问题,在此不赘述。寻根溯源,其根源在于目前高校的论文至上考评奖励体制不利于工科背景的老师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很多的工科背景的老师,即使是读到了博士,大多数也都做些基础理论的研究,这样既满足了学校的考评要求,也满足了项目申请要求,毕竟基础研究目前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大力支持,而工科的研究却缺少国家项目的有力支持。我国很多的工业体系(比如煤化工)都是完全拷贝了整套国外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国内的研发成果转化很难有立足之地,所以企业也缺乏战略眼光和投入“重资”来长久支持高校工科研究的积极性,这也造成了工科老师和实践脱节严重。所以看上去是毕业论文的事情,其实可以追溯到我国工业对外依赖性大,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现状,这些最终导致工科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


2
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做毕业论文吗?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如何保证?


  高校招生扩大化之后,学生良莠不齐,如果都用一把尺子衡量,也会造成顾此失彼。同时考虑学生志愿和个体差异不同,也不应该一刀切。可以让学生有众多的选择空间。我们现在毕业实践和毕业论文交织在最后一学年,时间相对“碎片化”,不利于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建议设置一些实践教学模块和毕业论文模块,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实验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做毕业论文和设计,或者选择到企业去做实践工作。对有志于投身企业界的学生可以只参加实践模块,到感兴趣的企业体验工作,同样也能受益很多,也部分解决了就业的问题。而对于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同学,有必要建立课题组的“轮转制度”,让他们在多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轮转”,奠定多学科交叉的背景,同时对课题组也是一个激励,只有那些具备科研竞争力和课题组文化的团队才能吸引到优秀的生源。以英国为例,英国本科3年,最后学生可以选择做毕业论文,这类学生叫做“project student”,学生可以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做毕业论文,甚至可以选择在多个课题组之间“轮转”,最后选择在那个课题组继续深造。以上措施的实行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毕业论文中的师生错配问题。

作者:罗民


如何改革让学生头疼的毕业论文


  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论文让学生们感到头疼。教授说毕业论文可以训练一些科研素养,调查文献,了解如何引用和转述别人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综合性训练。同学们反映只有约十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读研[1], 多数人对科研不感兴趣,凭什么每个人都要写毕业论文?为了防止学术剽窃,一门学术写作课就够了,不必花大半年做一个一辈子都用不上的东西。直接取消毕业论文是个消极做法,我们可以考虑多样性的毕业论文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培养目标,而且还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贡献。


  提及大学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很多同学都会诉苦说,大多数大学生可以做的东西本身就没有什么原创性。对于普通学生而言,调研文献和抄抄弄弄并没有什么质的分别,差别只是如何合适地引用、转述和总结仅此而已;好一些的同学可能重复一下前人的结果,补充一些科研论文中被省略的中间步骤;最优秀的可能做出可以发表的科学贡献,但这样的学生在顶尖名校也是为数不多的。同学们也很理性,也知道毕业论文是个综合训练,是毕业章节中一个美好的休止符。可是去劝服自己做一个一辈子都用不上的东西,这样一种形式主义,确实让人内心煎熬与无助。


  用金钱去粗略计算一下,如果一半学生的毕业论文是没有新意或者用处的(约350万人),而每个人用大概四个月的时间去做毕业论文,以全国人均月工资3000元来计,这样的浪费就有420亿人民币(350万学生们交的学费有100亿左右,暂且假设学生学到一些东西,不算它浪费吧)。420亿元,以人均一年伙食费6000元计,可以解决7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应该白白浪费吧。


  年轻学生多都是热情与理想主义混合体,讨厌形式主义,讨厌中年人在酒桌上的吹牛与夸夸其谈。 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去证明给那些语言的巨人看,社会是可以改变的。而这毕业论文却好像是形式主义的枷锁,让20多岁的青年人无奈地接受做无用功的现实。这样一种毕业的成人礼,是否让人唏嘘不已呢?


,也很支持关于“因材施教”的想法,在高考中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改革。这种精神很值得赞同,只是高考是一个竞争选拔的行为,应以保证公平为优先要务,不应该反复修改去折腾学生。与之相对的,毕业论文却不是一个竞争行为,恰巧是实践“因材施教”这个理念的最好场所。大学生最后的毕业论文,没有多少人会在乎得分的高低,所以应该好好利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不爱科研的人也去做些有益于社会有用的话题与项目。


  毕业论文可以用来衔接象牙塔与社会之间的鸿沟:一个大的举措是与社会最紧迫的问题相契合,创造出双赢的结果。一个直接的方案,就是与农村的教育扶贫接轨,鼓励一部分学生自愿去做一些教育农村学生的毕业实践。


  鼓励大学生自愿下乡的毕业实践,,。历史上的知青下乡,是让知识分子去种田,用体力劳动锻炼知青的意志,放大一点来说把两弹元勋拉去赶牛养马,对中国的综合竞争力的极大浪费。而现阶段把一部分大学毕业论文放到农村去,教育乡村的孩子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把中学阶段的学习与大学学习之间的建起一座桥梁,类似与把两弹元勋拉去教育中国的科技接班人,对两方都有好处。另外由于乡村的人才流动到大城市以后,很多农村孩子都没有多少杰出青年榜样可以学习,,好处不仅仅在学习而已。


  当然这个下乡毕业实践,。一个乡村里可以有一些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心理学,教育学还有科学方向的学生,一起来做一下关于好的教育方法的调查研究,合作写一个实践的论文。而新闻传媒方向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实地采访,做一个全方面的中国农村调查报告,这比浮光掠影的采访深入有用得多。与之相对的,因为学生下乡做毕业设计,多出了一些时间和宿舍的空间,可以让乡村教师休个假,在大学里重新充电半年,学习新的理念,也让生活因为交流而更加多彩。


  国家也可以适当给自愿下乡做毕业实践的学生一些经济补贴,比如500元人民币一个月的生活费,如果有30%的学生愿意这么做(200万),四个月所需的教育补贴也只是40亿人民币,相当于电影《美人鱼》的票房而已。而这40亿元,因为消费,最后会流动到农村劳动人员手中,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的定向扶贫,比直接发钱给农民更加合适,鼓励了农民通过劳动挣取收入,也吸引一部分农民工回乡带孩子,减少一部分的留守儿童数量。


  其他关于毕业论文的备选方案也有很多,只以笔者的较为熟悉的物理专业方向举些例子。王竹溪先生的《特殊函数概论》是一本经典著作,像词典一样整理了很多公式,但是因为人力与物力的局限,不一定全部正确,可以让大学生作为毕业论文进行验证。我们中国还缺一个比较权威的网络的科学方向的百科全书,可以作为一个开源项目,由学生进行总结整理,然后最后各个学校的教授进行定稿,这样便具有专业性,而且好处是未来学生也可以受益于这个开源的项目。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以与会计系学生合作,制作一些开源软件,让小型企业或者个体户可以有一些免费简单可用的报税软件。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热情的大学生,会想出各种各样有用而且值得去做的毕业实践。


  或许你的毕业论文依旧是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碰的东西,但是你搭建的光学实验平台或许可以用来教育三届不同的学生,你总结的先秦秦汉诗歌里的文化随笔在学生手里流转,你调试了半年的大海洋流运动模拟程序让学生们有了对大海的渴望……孩子们从你不求回报的努力中获得勇气,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你或许在一个工作不顺、心情低落的夜晚,蓦地想起记忆里孩子们从茫然变成微笑的表情,你变得更有力量继续努力生活。

作者:张鹰


混的前提下,本科毕业论文是否取消其实无关紧要



    近日,是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成了一个热闹的讨论话题。仔细看了对立双方的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背后,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在大学管理层、指导教师、毕业生都在混的前提成立基础上,本科毕业论文取消与否并无多少本质的区别。支持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原因,无非是鸡肋般的本科毕业论文除了鼓励剽窃、抄袭、弄虚作假以外,其实并无多少益处;支持保留毕业论文的观点,无非是因为本科教学质量已经很水了,最后一道质检关卡如果取消了,本科生培养质量将会呈断崖式崩塌下降之势。


     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众多科学网博主并无异议。然而,重要性并不代表现实性。众所周知,、争创世界一流的高潮中,绝大多数高校管理层脑袋里早已为高端人才、高影响因子论文、国家级大奖所充斥,已经容不下本科培养质量的内含物了。众多的教师,这些名为辛勤园丁、实为科研绩效考核奴隶的打工者,在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面前,绝大多数只是将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的一种手段。那种将全部精力投身于本科毕业论文,殚精竭虑地将不知科研为何物、什么都不会的零基础的本科生培养成人才的式教师,我相信确实有,但比例绝对是个小概率事件。领导、老师在混,学生混得更厉害。实习、考研、考公务员,哪一项不比与未来就业八竿子打不着的毕业论文重要?固然,通过毕业论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对未来的发展不无裨益。然而,在这日趋功利的年代,谁又会考虑10年、20年后的长远发展呢?


     因此,在大家都在混的前提下,保留本科毕业论文,除极少数灵气、勤奋的学生外,收获的无非是一堆假大空的废纸;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后果也严重不到哪里去,本来已经很水的本科生学位,再加点水也无伤大雅。也许,在漫灌的大水中,可能滋生几朵真善美的花朵!

作者:李明阳


还说本科毕业论文是否应该取消



   这个话题看来真的很热了!今天看到李明阳老师写的博文,他的观点与我的相反,看来,我还得说几句话。


   李老师的意思是:现在大学里科研考核很变态,教师们都忙着搞论文、项目和奖励,没有时间去教起点是零的本科生搞论文;学生呢,都想着考证书、找工作,赚钱,没有时间搞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论文。可谓毕业论文存在的前提教与学的载体都不想搞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但是,奇怪的是,李老师也赞同毕业论文很重要,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想进一步的,李老师应该也同意毕业论文环节是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吧。虽然他指出还有其他环节可以代替毕业论文,但其实只要仔细分析,那些所谓的代替方式,很值得怀疑,且不说其它方面,单单考虑是否具备可评价性,就不可行,比如,在企业工作或实习,如果没有书面的报告或论文,教师怎么评价学生的成绩呢?


   而且,教师和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毕业论文,就一定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大学阶段数十门课程吗?


   李老师还在回复我的跟帖中打了一个比方,说本科的毕业论文就像婚姻中的结婚证,只要婚姻有实质内容,结婚证可有可无。这个比喻初听起来十分合理,婚姻中确实有一些名存实亡的夫妻,没有任何实质的婚姻内容,只剩下结婚证。西方也确实有不少只要婚姻实质,不要结婚证的同居者,不少还生儿育女。但是,仔细想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那就是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不废除《婚姻法》呢?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还选择要办理结婚证呢?


   关键的是,有些东西,要和不要,会发生性质的变化。有些东西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下,不能省略。吃西餐不用刀叉,用筷子或手抓,那不能叫西餐;男女在一起不办理结婚证,就算生儿育女了,也只能叫同居;同理,本科生培养环节少了毕业论文等这样的关键环节,那不能叫合格的大学生,对于在毕业论文环节混的学生,是不应该授予毕业证或学士学位证书的。对于在毕业论文环节混的老师,也不是合格的老师。


   大学里,混的前提首先就不应该存在。如果这个前提存在,还有必要讨论毕业论文是否应该存在吗?那应该讨论的是高校应不应该存在的问题。


   所以,我还是坚定地认为:本科毕业论文不可废弃。就算很难保证其质量,也必须保留。其实,吃西餐,学会自由使用刀叉也不容易。再说,培养真正有能力的大学生,哪有不费力的?须知,十年植树,百年树人呀。

作者:叶建军

报网导读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4月18日学术资讯,重点文章推荐


•    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

•    为人民研究史学

•   “中国写人学”:叙事学的并蒂之莲

•    接通——中国音乐文化研究的“新史学”范式

•    历史泪滴中的民族情感密码

•  《新大众哲学》摘登】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之三


更多内容请点击公众号首页菜单“全媒体”→“中国社科网”阅读

                      △ 来源:学术汇



随时随地浏览新鲜学术资讯,请点击下载“学术要闻”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