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论文大赛的“balance”,你收到了吗?

 

“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                 

      ——爱因斯坦


越是知道世界的复杂,越是明白自己的渺小。思考与知识,像是我们探索、理解这世界的奥妙时所使用的宝剑,在我们披荆斩棘的过程中所向披靡。

在西财,也有这样一群学子,手握“宝剑”,在未知惊奇的世界勇往直前。 



3月13日下午,由教务处、科研处、校团委主办,光华学术社承办的学校第二届本科生学术论文大赛在弘远楼109举行决赛答辩暨颁奖典礼。教务处、科研处、校团委等单位负责人及评委专家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大赛面向全校所有本科学生,主题涉及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经过两轮严格的初审评审,9支队伍入围决赛,同学们围绕区块链、房地产价格等社会热点,采用前沿研究方法,展开了精彩而激烈的陈述答辩。最终,大赛共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优秀奖十名。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阅获奖名单)





编写一篇论文,好比修建一座高楼大厦,选题不仅是“设计理念”,也是这座“高楼大厦”的灵魂。但关键是“设计理念”又要从哪里获得灵感呢?


此次论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2015级经济学基地班的甘露同学向我们分享了自己论文选题的小妙招。

“劳动力迁移问题是之前我参加经济学知识竞赛的时候研究的一个话题,恰巧计量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到过目前有很多学者在研究代际收入弹性这个问题,但由于无法测度一生的收入折算,所以研究还未完善。在与老师商讨以后,我们决定研究代际教育,但不考虑收入折算问题。

关心政策时事新闻,另外多阅读《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看看如今研究的热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感兴趣的方面多看文献,看文献时记笔记,提炼自己的想法,目前我们的水平可能无法创新,就需要在文献中寻找灵感,交叉运用一些方法。”


从“设计理念”到“楼宇”的建成,时间、精力、研究方法、数据、文献资料……这些投入都必不可少。但不要忘记,“高楼建造”过程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时间轴。


万事开头难,一旦选择了题目就不要轻易放弃。在遇到问题时不要怀疑自己,多去查阅文献。写好论文的前提就是多看论文。

中期写作时,查找数据是重中之重,不要偷懒。,,竭尽全力去找数据,不仅是为了写论文,更是为了发现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

论文初稿完成,准备修改时,多去咨询一下老师。老师的阅历很丰富,能指出文章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文章内容更为严谨。”

此次论文大赛二等奖的获得者,同样来自2015级经济学基地班的李唯同学,在大赛结束后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参加此次比赛关于如何坚持“设计理念”的心得。



决赛暨颁奖典礼图

(来源:光华学术社)





然而“高楼大厦”的建成不但需要日夜“添砖加瓦”,而且还需要不定期的检查与纠正。

本次活动过程中,评委专家们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等方面对所有参与答辩论文给予了深入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例如对此次一等奖获得者甘露及小组成员提出“拟合优度太小,可能是由于控制变量不足,建议补充控制变量”等建议。





在比赛最后,统计学院张红历教授点评本次参赛论文立足新时代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思路清晰,文字表述准确,论证充分,在主题、数据类型及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从方法、精力、时间等方面阐释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他指出,科研之路需要“聪明人下笨功夫,看别人多看优点,看自己多看缺点”,才能抵达科研的彼岸。

教务处廖春华副处长强调,本科生科研训练要注重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冲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校本科生学术研究不仅有学生的积极踊跃的响应,老师尽心尽力的指导,更有学校为本科生提供参与学术研究的机会。长期以来,学校始终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积极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着重创新实践过程管理,科学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与自主创新实践长效机制,并在校园中营造浓郁创新氛围,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改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获奖名单。

(获取密码:dl78)


供稿 / 光华学术社

审核 / 达恬欣

编辑 / 张 舷、任 敏


我们将竭诚为大家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即将推出更多栏目,请持续关注我们

期待您的建议或投稿,欢迎联系我们


邮箱:swufejwc@126.com

长按此二维码即可关注教务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