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不懈追求,悉心守护——我的逐梦之路

云顶之师:

李诗,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获会计学与管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获会计学荣誉学士学位和会计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曾任悉尼大学商学院授课教师,并任职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从事企业跨境并购与股权投资工作。2013年起执教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参与撰写并出版《Contemporary Challenge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牛津出版社)等英文专著。




不懈追求,悉心守护——我的逐梦之路


文/李   诗



经常有初识之人问我“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当我回答“我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当老师”时,对方往往会投来艳羡的目光,直叹“老师,真是最好的职业”。是的,于我而言,“老师”确实是最好的职业,教书、育人、做学问,一直是我的梦想和初心所在。梦想是美好的,而美好的事物,往往需要长途跋涉里的不懈追求,更需要漫长时光里的悉心守护……年初,恰逢学院“云顶”院刊约稿,要我写写个人成长的一些经历,我得以有机会,认真仔细地回首过去的三十余年,写写那曾经一个人的大学,那在我生命中进进出出却影响了我一生的人们,那云顶岩下崇德尚学、可敬可爱的师长们和亲如姊妹兄弟、并肩奋斗的同事们……


一个人的大学与多种文化的碰撞


那年夏天,16岁的我只身踏出国门到澳洲读高中,18岁通过了预科考试,进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念会计学与管理学系,开启了我孤独而充实的海外求学生活。


不论是风光旖旎的悉尼,还是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我都无暇顾及,为了节约学费和生活费,我要在最短时间内修完本科课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每学期比其他同学多修2门课,暑假、寒假也都在上小学期。最终我用2.5年的时间修完了5年的大学本科课程,这使我能够顺利提前毕业。因为不随大流的选课,我没有固定的同学。当同时入学的同学还在修大一课程时,我已经开始和大二的学长学姐一起上课。寒暑假小学期里的同学则多是前几届补修的学生和在职学习的“社会人”。因此我每门课的同班同学都不一样,我仿佛在上“一个人的大学”。同时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我极少去学校的餐厅吃饭,选择自己在家做饭。我每次煮好三天六餐的量,再按每顿的量分别装在饭盒里。每天上课带一盒,午餐时就在学校餐厅的微波炉里热一下,晚餐则回家再热一下。就这样,我的体重曾长期徘徊在36公斤。


记得那时最好玩的是遇上悉尼刮风下大雨,每到这个时候,风力过大,我扛不住大伞,大风总能把我和雨伞一起刮起来,让我体验一把“降落伞”的感觉,有时风太大我坚持不住,雨伞就被刮跑了。到现在,已经不记得,到底被大风刮走了多少雨伞。求学生活是孤独的,但是并不寂寞,因为有知识相伴。读书本就是个孤独的过程,这份孤独帮我日后养成了甘坐冷板凳,沉下心做好工作的习惯。


这看似“一个人的大学”,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大学”。不仅因为选课的关系,我跟很多不同年级和年龄段的人成为同学,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还因为住宿的关系,我与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成为朋友,接触了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那时的悉尼大学没有学生宿舍,仅有一些有限的Terrace House租给国际学生。每个Terrace共有4间房,学校将每间房单独出租给一个国际生,且每学期都重新租赁。因此我在3年里有幸跟18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同学同屋共处深入交流。这使我有机会触碰到各个国家地区人民一些骨子里的不同,深刻感受到不同来源国的文化与世界观彼此撞击的影响,对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领悟。


比如美国学生,他们的世界观格局是最大的。他们似乎从不认为美国是他们的家,而地球才是。这导致他们的职业选择及人生规划都是以“地球村”为导向展开的。因为这个“地球村”里还有人遭受贫穷和不公待遇,所以他们毕业后会选择去这些地方,从教育根源上帮助他们摆脱愚昧思想,。而新西兰的同学就会觉得美国同学“管”的太多,美国国内都还有很多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流浪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Terrace里每天都上演着各式各样的辩论,仿佛并购交易前的谈判,都在为各自的价值观寻找利益和支撑点。正是这些不同文化、不同习惯、不同语言、不同性别的同学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包容给了我学术上的早期灵感,奠定了我到目前为止学术生涯的整个感知基础。


大学即将毕业时,我欣喜却也意料之中地收到学院发来的攻读荣誉学位的邀请。作为会计系被录取的8个人之一,我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继续一年的荣誉学士学习。澳洲的荣誉学士学位又被称作优等生学位,只有在学士学位期间成绩突出的前提下才有资格获得,是一种能力的肯定。它以邀请制的方式邀请本校排名前5%的本科毕业生以加读一年的方式进行高强度的研究性训练,通常包括四到五门研究型科目和一篇几万字学位论文,学习强度很大。


记得,第一学期老师每天发5篇文献要求精读,第二天就要做PRESENTATION。这时的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的英文文献阅读水平还处在幼儿园阶段。当同班的7位同学已经读完5篇文献时,我还在不断查字典默默啃着第一篇。第二学期要求完成一篇实证论文,且不论搜集数据,光是学习使用统计软件对于我来说就已经是个巨大的挑战了。这时我遇到了我的荣誉学士导师David Emsley教授,他在澳洲比较文化与管理会计领域小有名气。在跟我面谈决定接收我作为学生时,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Follow your heart, do what you possess competitive advantage”(遵循你的内心,做对你而言有竞争优势的事)。他的一席话让我明确了方向,重拾了信心。在他的指引下,结合我的求学和生活经历,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定为“信任在中澳合营企业中的差异比较”。具体而言,论文阐述的是国际合营企业的合营伙伴们如何利用信任等软因素制约彼此,而这种信任在中国和澳洲企业的差异又是怎样的。这一研究方向的确认和毕业论文的撰写正式开启了我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的大门。


一颗不渝的初心与多方共同的守护


荣誉学士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同学们大多选择了读博深造,但我放弃了读博的机会。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加快了我回国的脚步,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家的味道,陌生的是未来的路。回国后,我在一家上市公司的证券事务部工作,时逢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公司纷纷“出海”展开跨国并购,我有幸学以致用地参与了公司多起跨国跨境并购项目,加深了我对跨国并购实务问题的理解。


工作之余,David Emsley教授的那句话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我时常在想业界的生活是否真的遵循了我的内心?就这样,我邂逅了那只促使我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深造的蜗牛。那是一个周日,我美美地摊在宿舍大单间的沙发上盯着外面的小阳台发呆。那一天我目睹一只蜗牛从阳台的地面缓慢爬上屋檐的全过程,蜗牛是倔强的,尽管会经常从墙上滑落,尽管屋檐对于它是那么遥不可及,它依然会义无反顾地重新开始,不管速度有多慢,它只有一个信念,便是一直往上爬。我再次想起了David Emsley教授的那句“Follow your heart”,我第一次意识到或许我的心里还有梦想,或许全班读文献倒数第一名的我只要坚持也能实现小小梦想


于是,我决定回归校园。而我也很幸运遇到我人生中的另一位恩师——黄世忠教授。黄老师是会计准则、国际会计、财务舞弊等领域的权威,他倡导并力行会计与财务的规范研究范式。我一直担心老师会“看不上”我的跨国并购实证研究选题,不曾想他对会计实证研究范式的理解颇为深刻,而且也非常支持并鼓励我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探索。他总是叮嘱我实证研究要有“两真”,第一数据要真,要经常发问“经济数据和财务数据是否有假”?要选择什么变量才能反映真实经济情况?第二理论要真,有些理论,虽然计量模型论证过程看似严谨,但是不一定与现实情况相符合。正因为黄老师对实证研究的独到理解,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在写作博士论文的过程中,走出“象牙塔”,访谈了不少跨国并购领域的实务界人士。这一充实的学习过程不仅让我的博士论文研究有了更坚实的现实基础,而且为我日后走上教学岗位,能够系统地讲授投资与并购专题夯实了理论和实务基础。


博士毕业后,我很幸运地进入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工作。学院给我提供了做学问的良好土壤,让我可以在文化与跨国并购这一研究领域继续深入探索。新的起点,我满怀信心与期待。同时,我也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充实但却也艰辛的路。科研是要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的,而且,除了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我还有一个家庭需要去守护。记得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我正是一名准妈妈,孕期的胃酸倒流使我胃出血至5个月,而课题申请起到了很好的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的作用。在此,更要感谢学院老师们,在递交课题申请书的最终冲刺阶段,是他们无私地帮助已住院待产的我完成了后续的修改、在线和纸质提交等等繁冗的工作。最终课题能申报成功或许是小猪送给Mummy Pig的新生礼物,但更像是基金委对我们这个不计个人得失的厦国会集体的嘉奖。


除了国家、省级课题之外,在国家会计学院我还能参与到财政部的课题与政策研究中,真正感受“学以致用”。2015年财政部的招标课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使我得以深入调研中兴通讯等在预算管理方面处在行业翘楚的企业;2016年财政部课题“重要性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理论视角”弥补了我未能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缺憾,与毕马威、致同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深度学习合作;,透彻学习了俄罗斯等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在国家会计学院的培训和教学于我而言既是一份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更是一份溢满幸福和感恩的神圣职业。感恩能与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实务界精英共同分享财务与投资话题,为其企业的发展贡献一份思考和智慧,感恩MPAcc的学生们认真完成的每一次案例作业让我受益匪浅,感恩研究生们在论文答辩通过后仍然通宵修改、收集数据的“完美主义”。所以,当看着学生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感谢母校时,当看到学生在研究生就学期间就能有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当毕业仅两年的学生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里升至经理,开心地发微信跟我说 “老师,我现在带小朋友了”,我真的觉得“老师,真是最好的职业”。


后记


一直以来,都在“赶路”,很少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回顾自己的来路,感谢学院院刊编辑部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温故知新”。未来自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庆幸的是,梦想未变,初心依然。经历过少年求学的苦,中年持家带娃的累,凌晨做科研的孤独,拥有了知识的储备和人生的阅历,当下的我,褪去年少的鲁莽和涉世的焦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多了一份外在的从容和内心的坚毅,让我可以更自在地去感受长途跋涉的乐趣的和漫长时光的美妙,更尽情地享受每一分耕耘的收获,更真切地感受梦想的美好所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