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名单 学吧特稿

第一届(2012年)


优秀奖: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一个华中乡镇中的复合治理(1980—2009)》(华中科技大学)


陆远《早期中国社会学的困境——以1940—1950年代的社会学家为例》(南京大学)


马强《俄罗斯心灵的历程——俄罗斯黑土区社会生活的民族志》(北京大学)


提名奖:


陈涛《产业的生态转型——大公圩河蟹产业转型的社会文化机制及其效应》(河海大学)


黄志辉《卷入与多重支配:珠三角“离乡不离土”的“代耕农”》(中山大学)


刘冬梅《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西藏昌都嘎玛乡唐卡画师的艺术实践》(中央民族大学)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上海大学)


孙明《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复旦大学)


吴娅丹《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华中师范大学)


刑朝国《纠纷过程与暴力生产》(中国人民大学)


第二届(2013年)


优秀奖:



刘博《浴场劳工——服务者的生活世界与身体实践》(上海大学)


提名奖:


陈占江《农民环境抗争的逻辑与困境——以湖南省湘潭市Z地区为例》(中央民族大学)


郝彩虹《身份区隔:建筑工地内外的控制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


康红梅《社会排斥与身份认同研究——以环卫农民工为例》(河海大学)


刘威《对抗边界的生产:


刘燕舞《中国农民问题研究(1980-2009):社会互构论的视角》


马磊《国家干预模式、产权性质与组织间网络关系——对2000-2010年中国连锁董事网形成的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复旦大学)


赵德雷《不平等地位的合法性:形塑机制和解构策略》(北京大学)


周如南《折翅的山鹰:


第三届(2014年)


优秀奖:


樊佩佩《权力、动员与困境——基于汶川地震灾区救灾与重建的研究》(南京大学)


黎相宜《移民跨国实践中的社会地位补偿——基于华南侨乡三个华人移民群体的比较研究》(中山大学)


刘东旭《流动的社会记忆——珠三角彝人的组织与群体行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


苏熠慧《新生代产业工人集体行动的可能》(北京大学)


提名奖:


刘芳《社会转型期的孝道与乡村秩序——以鲁西南的H村为例》(上海大学)



邢婷婷《公益组织的宗教背景与组织有效性》(复旦大学)


徐曼红《制度变迁背景下企业劳动时间管理与秩序重构——以超大型国有企业J厂为例》(吉林大学)


第四届(2015年)


优秀奖:


陈涛《涂尔干的道德科学——基础及内在展开》(北京大学)


高学德《社会流动与人际信任关系研究》(南京大学)


李超海《农民工工资增长与结构:基于企业农民工的量化研究》(中山大学)


严霄云《符应理论视角:职业教育与中国新产业工人的生产——一项对H市XS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职校工(生)的研究》(上海大学)


提名奖:


陈昌凯《时间焦虑感——剧烈社会变迁中的“中国体验”》(南京大学)


李祖佩《分利秩序——鸽镇的项目运作与乡村治理(2007-2013)》(华中科技大学)


桑扎《旅游发展与社区重构:空间视域下的九寨沟研究》(中山大学)


许琪《中国父系家庭制度的延续与变迁:投资和反馈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北京大学)


周延东《双向嵌入:乡村民营企业的乡土性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