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来,科学论文可读性在降低; 用AI来辅助诊断抑郁症 | 每周科技播报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惠家明、黄华、冯枭

责编 | 叶水送


  


 

No. 1 怎么吃让猴子变得更聪明

灵长类动物聪明灵巧,但我们并不知道它们的大脑为何这么发达。曾有学者认为,灵长类拥有发达的大脑可能是为了适应其群体社会结构的复杂性。最近,纽约大学多名研究人员在比对了140余种灵长类动物的数据后发现,脑容量大小并不是由社会结构复杂程度决定的。相反,饮食结构的变化与脑容量大小变化具有一致性。文章解释称,以树叶为食的灵长类每日获取营养较少,即使其群体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也难以演化出更大更发达的大脑,而以水果为食的灵长类可以获得更多能量,剩余的能量用以维持大脑的演化。

文章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17-0112

图片链接: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3/eating-fruit-fuels-bigger-brains-primates


 

No. 2 AI可从头开始学习并且“举一反三”

尽管人工智能近年来有很大的进步,但在许多方面仍有诸多限制。其中一个限制是,人工智能的“学习方法”需要由研究人员进行编程和设定模型。近日,百度提出了一个新的AI系统,该系统可“举一反三”。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简单游戏中,AI可理解并执行此前从未接触过的指令,它还会接受虚拟教师用自然语言的提问,再进行行动,虚拟教师会根据行动正确与否给予奖励或惩罚。研究人员发现,不需要训练很多次,AI即可举一反三,执行一些以前未出现过的指令,准确率高达90%。这意味着,该AI系统具有“zero-shot学习能力”,有能力理解由已知词和已知语法组成的新句子,更接近强人工智能。

文章及图片来自:https://128.84.21.199/pdf/1703.09831.pdf


 

No. 3 大脑的GPS的作用不仅仅是导航

大脑海马回的位置细胞与内嗅皮质的网格细胞,构成了大脑中定位系统的细胞基础,被称为“大脑的GPS”,这一发现帮助三位科学家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文称,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大脑的GPS”除了导航作用,在学习、认知和记忆等方面也发挥着更广泛的作用。研究人员给大鼠一定的声音刺激,并使得它们在特定频率下做出应答。具体来说,他们通过奖励机制,训练大鼠按压杠杆,从而增大扬声器上播放音调的频率,当音调达到预定频率范围时释放杠杆。与此同时,研究人员通过测定海马回和内嗅皮层区域的神经元活动,记录小鼠这些区域的活动模式。结果表明,小鼠海马回和内嗅皮层存在共同的机制,参与各种各样的任务。这项研究揭开海马回和内嗅皮层在位置和记忆方面的神秘面纱。当我们去到新的位置时,这些区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新的地图,还可形成位置记忆。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3/170330115157.htm

图片来源:sciencedaily.com


 

No. 4 用机器学习来辅助诊断抑郁症

抑郁症每年影响超过1500万美国成年人,是导致美国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长时间以来,研究人员通过检查脑功能与神经成像数据结构的方法来研究精神障碍的成因。最近,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合作,成功地实现了通过大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来检查和预测哪些人更容易患有抑郁症。由于检测数据的数量巨大,研究人员无法通过以前的观察的方法来找出里面的复杂关系。因此,研究人员使用了机器学习里的支持向量机方法(SVM),将参与者的MRI数据构建成指示大脑皮层内蛋白质通道的完整性指标后,由SVM分析和发现不同部分之间的微妙链接,从而构建出新的分类模型。借助德克萨斯高级计算中心(TACC)的 Stampede 超级计算机的帮助,这一方法可以达到75%的准确率。

文章及图片来自: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3/170327164940.htm


 

No. 5 新方法保护用户的查询隐私

每天我们都要在互联网上查询各种各样的资料,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近日,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密系统 Splinter,这一系统可伪装用户查询,以防止泄露用户的重要个人信息。Splinter 利用了名为 function secret sharing 的技术,将一条数据库查询转变为一组互补的数学函数,然后发送到不同的服务器上,不同服务器上的返回值在被组合起来以前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一技术最早三位以色列科学家于2015年提出,该研究使得这一技术的处理速度提升了将近十倍,更具有实用价值。

文章来源:https://phys.org/news/2017-03-web-users-privacy.html

图片来源:https://frankwang.org/papers/wang-splinter.pdf


 

No. 6 一百年来,科学论文可读性在不断降低

当你在阅读最新的科学文献时,有没有陷入云里雾里的感觉?别急,这不是因为你变笨了,而是文章变得更难读了。近日,来自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者整理了自1881年至2015年间发表的70余万篇生物医学论文,发现其可读性在一百多年间持续下降。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家的文笔越来越差,而是要归因于行业术语应用得越来越多。对此,研究人员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如果论文的可读性过低,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后续的深入研究,都会更加困难“。

文章来自:http://biorxiv.org/content/early/2017/03/28/119370.full.pdf+html

图片来自:todayinsci.com


 

No. 7 为什么每个人的面孔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的面孔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它们都由几乎相同的基因来决定。最近,瑞士的科学家发现了调节面部形态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学术杂志Science上。这项研究表明,细胞中一种特定的染色体物质能够使得神经嵴细胞(决定明显形状的颅面结构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保持转录的准备状态直到它们完成迁移,从而保持产生不同的面部要素的潜力。这项研究是用一个了解不同的面部特征的全新概念框架,表观遗传学很可能会使神经嵴细胞迅速适应位置环境的变化,从而解释个体之间的面部形态差异。

文章来自: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7-03-epigenetic-formation.html

图片来自:fanpop.com

制版编辑:叶水送 |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该不该学奥数|数学巨匠|五音不全|抗癌药 

新年献词|最受欢迎|西湖|农场|学术辩|日本奖

屠呦呦|王晓东|白岩松|何江|张锋|杨振宁|李佩

卢煜明|王小凡||女性成就|张纯如|数学教皇


知识分子
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知识分子




点击“阅读原文”,牵手科学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