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影响因子”和其他来评价SCI论文,你希望是什么?

长青藤医学咨询

您的SCI论文咨询专家

文/Somnus


评价SCI论文,你用什么标准?影响因子?研究意义是否重大......


写SCI论文,你又是源于何种原因?为了毕业?为了晋升职称?为了获取基金资助?

不久前,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题为《重塑期刊评价体系,是时候了!》的社论,宣布改造学术论文“影响因子”。这一社论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关注。


有人会问,不用影响因子来判断期刊的影响力,那要用什么?


一篇论文,能发几分影响因子的杂志,这个和个人人的切身利益紧紧关联。如果你的研究做的差不多,意义有创新,但是不算很重大,若能发表稍微高一点的杂志,那也是厉害了。像有的单位,一分能发好几万的奖金,有的就少了,这个我只能摊手。


关键是要看脸?哈哈哈,肯定不是吧!得看凭自己的本事能到什么样的单位了~


很多人会用影响因子来评判一个人的学术成就。我觉得这个是错误的想法~


一个人的成就,不是用分数来定义的。屠奶奶一辈子没有发过什么论文,最后一个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不是因为她发表了几十分影响因子的杂志,而是她的研究,为整个世界提供了贡献!





一篇论文,初衷是为了帮助作者把自己做的学术研究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去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新的技术,新的东西,传承到各个地方,各个角落。


从这样的定义来看,判断学术成就是否要看其科研的影响力,重要性?在创新性上是否有重大突破,是否能广大科研人员所接受并且使用? 被使用的同时,是否能解决问题?


这个才是发表学术论文的最初想法吧?


一个好的科研人员,不应该把自己定义在分数之间,而是把自己定位在科研的意义上。


学术传承及学术链的形成和发展有几大特征和规律:一是学术论文的引言或者文献综述部分是对某研究领域学术发展的高度概括;二是学术传承效应通过学术论文中的标志性话语来呈现和传递;三是学术传承效应不断向相邻学科水平延伸,促成新兴交叉学科及新的学术生长点;四是师承效应是学术链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五是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学术传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


荷兰著名社会学家雷迭斯多夫等人提出论文的引用需要进一步区分为长期引用和短期引用。短期引用说明了被引论文处于研究前沿或研究热点中,反映的是选题的先进性和合理性;而长期引用则充分体现了被引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和原创性,反映了学术的传承与传播。


在兼顾学术传承和引用时长的基础上,采用第一指数F1和第二指数F2两个评价指标,能分别反映论文选题的先进性、原创性和影响力,就能准确筛选出具有持续学术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这样的做法是否能对“影响因子”评价时代做出一定性的改革,谁也不知道。


但是目前体制下的评价机制,一定是等待被改革的。


因为这是一个不合规的标准。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长青藤医学咨询,您的医学研究指导专家!

E-mail:paper@theivyconsulting.com

Tel:021-58810932

(欢迎致电咨询)


献给所有SCI作者


本文版权归"长青藤医学咨询"


 若需转载,请联系小编获取授权

长青藤医学咨询

您的SCI咨询专家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