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商学院李荻教授的论文被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正式接收




近日,北大汇丰商学院李荻教授的论文“Inefficiencies and Externalities from Opportunistic Acquirers”被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正式接收。该论文合作者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Lucian A. Taylor教授和印第安纳大学的Wenyu Wang教授。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经济学杂志》)是金融学领域的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与Journal of Financ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共同被视为金融学期刊中最权威的三大期刊。根据“期刊引用报告”,该杂志的2016年影响因子为4.505,近五年影响因子为6.991。论文在三大期刊上发表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的极大认可,也是国际上顶尖高校金融系科研水平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

 

此外,这篇论文还被2017 NBER Corporate Finance Program Conference、2017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2016 European Finance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和2017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Research Society Conference等国际上经济和金融领域最高等级的学术会议收录宣读。

 

在收购行为中,一部分机会主义收购者,由于认为其公司股票价值被市场高估,会倾向于采用股票收购而非现金收购,从而对与目标公司有高协同效应的收购者产生挤出效应,进而造成市场的无效性。李荻及其合作者取用了自1980年至2013年美国并购市场上的2771个案例,以结构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研究,主要分析此类企业并购市场上由机会主义收购者带来的效率损失和外部性,以期量化机会主义收购对并购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论文采用了结构化模型进行研究。模型假设市场上有两个互为竞争的收购者同时对目标公司发出要约,目标公司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法准确估计两个收购者的协同性,也无法精确评估收购者的股票价值及其采用现金收购的能力,因此难以做出符合效率原则的抉择。在这种两难境地中,股价高估而协同性较低的收购者有时会更具迷惑性,导致其更能赢得竞争而对高协同性的公司产生挤出效应。 他们所采用的模型能较好地分析拟合收购溢价分布与收购支付方式(现金或股票),以及其整个与收购规模的关系。同时,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收购要约人的公告回报与收购方法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机会主义收购行为带来的无效性在一般情况下较小,但是在一些交易情形中会带来大量的效率损失,同时在股价较容易被错估的情况下,这种损失更加容易发生。此外,机会主义要约者对协同性要约者会造成较大的负向外部性,即通过持续推高收购价格,股价高估的要约者会降低股价低估要约者的预期兼并收益,而股价低估的要约者可以通过转向现金收购予以规避。总之,论文表明公司行为对现实的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 





今年9月,李荻加入北大汇丰商学院担任助教授。他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经济学硕士及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加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之前,他曾供职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任麦克罗宾森商学院金融学助教授。他的研究聚焦于公司财务、公司治理、兼并收购、结构性估算等领域,曾在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China Economic Quarterly等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同时,李荻教授也会开始更多地涉及一些中国问题,希望通过对美国金融市场的研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所借鉴。他希望在未来的经济学研究中,可以找到一条被世界接受的“中国模式”,让更多的人主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使得中国的经济问题不再是边缘学科。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一直致力于经济、金融、管理的前沿学术研究,培养有领导力、有自制力、有远大视野的商界领袖。近年来,学院教授有多篇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China Economic Review、European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知名学术杂志,并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