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主招生看论文,我就花钱找“枪手”、买版面

论文买卖市场居然向高中生渗透了,也是悲哀。


文/熊丙奇(教育学者)


据报道,近期在刊发论文的“大军”里,突然出现了一批“新兵”——高三考生。
此前,90所自招试点高校已发布的招生章程里,有近半的大学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列为自主招生报名资格条件之一。在此背景下,论文买卖市场“盯上”了自主招生人群,有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买省级刊物版面,甚至还雇人代笔。这块自主招生的“敲门砖”,沦为奇特的论文买卖产业链一环。




论文买卖渗透了要参加自主招生的高中生,无疑会侵蚀自主招生的公平和质量。有些考生、家长可能冀望通过花钱买版面发表论文,在自主招生环节走捷径,殊不知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违规行为。


早前有研究显示,我国存在数亿规模的论文买卖交易,近年来这一产业链仍不小。而论文买卖难杜绝,根源在于学术评价重视论文发表,而非论文价值;关注论文发表期刊的档次,而不是对论文创新价值的评价。




有些考生想通过买版面买论文获得自主招生资格,有些机构把这作为“商机”,大概也是认为只要有论文正式发表,就可入围大学自主招生复试,进而有可能获得自主招生资格。


如果高校在对自主招生申请材料审核时,只看论文发表在哪,那必然助长论文交易。


但若高校在对材料进行审核时,根本不关注论文是否发表,而更多地审核论文本身有无创新价值,那么那些在期刊上发表的低质论文,或许还会反过来拉低对申请者的评价;若高校再进一步,对可能涉嫌论文买卖的申请者论文进行调查,取消买卖论文者的自主招生资格,将其作为高考作弊处理,记入诚信档案,恐怕买卖论文搭上“自主招生”这条线的乱象会大幅减少。


因此,要遏制自主招生中的买卖论文乱象,高校当有所作为。


首先,应在自主招生简章中明确说明,学校对论文的审核要求,不是发表与否,而是论文具体的创新价值,以此评价学生的创新潜能、学术潜质。


其次,涉事高校应建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制定招生标准并监督落实,应由同行专家对申请学生提交的专利、论文,按学术标准进行审核、评价,避免权势介入搞自主招生腐败——以买卖论文“满足”申请要求,放松对论文审核顺利入围,面试中进行“关照”获得自主招生资格。



这对高校自主招生公信力的补救尤为重要:本来高校自主招生提出论文要求,,但以论文作为申请自主招生时的参考,本身不是问题,论文确实是评价很多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指标。问题在于怎么确保对论文的评价不偏离学术评价,确保消除“唯论文论”。这就需要摸准论文审核的“点”,也以学术评价改革作为配套。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如今已推进了15年,可至今自主招生(在调整到高考之后且严控5%)仍存在争议。而要让自主招生改革深入推进,有赖于高校推进学校内部治理改革,把招生事务交给独立的专业委员会,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希望自主招生中的考生论文评价,能契合这个改革诉求。



往期推荐:

特朗普取消投票:推翻奥巴马医保,真的没戏了吗 | 川普的谱

当你买不起房时,172名公职人员却进了楼盘“关系户名单”

今天迎来60岁生日的欧盟,是否“气数已尽”

能不能把共享单车也纳入“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体系?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新京报社论”公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新京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