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写了一首雾霾诗 发表到国外权威杂志上堪比学术论文

剑走偏锋,花开旁枝,生活里的意外惊喜往往不经意间悄然发生。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个歌手,《CHEST》胸外科学术杂志刊登赵晓刚医生的诗歌——《ILongtobeKing》,成为首位以诗歌登入《CHEST》的医生。

不会写诗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肺部磨玻璃影的自白诗: “我喜欢呼吸醇馥幽香的雾霾”

肺部磨砂玻璃影是我的大名,

朦胧的身影披着神秘与诡异,

……

你笑称幼时的我不典型增生,

你憎称青年的我为原位腺癌,

你咆哮壮年的我为浸润腺癌,

……

我也是从弱小逐渐变得强大,

我也是从隐忍逐渐走向狂放,

……

我喜欢呼吸纯馥幽香的雾霾,

散发着甘甜徐徐融入我身心,

我更喜欢抽烟喝酒熬夜的你,

创造着惬意的家园令我成长。

……

继续成长的我有机会成为老大,

突破层层壁垒、跨越千山万水,

每一根血管都有我的手下子民,

每一处脏器都有我的旌旗招展。

……

(节选自赵晓刚诗歌《我要当老大》)

坦诚地讲,对赵晓刚医生即佩服又担忧——佩服他不仅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且还具备写诗的才华诗意;担忧他把雾霾写进诗歌,自揭“家丑”,且发在外国的医学杂志上,会被人骂成。

  雾霾对公众的影响不仅仅是出行,更体现在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上。作为治理肺病的医疗专家,最近几年的临床经验却令他诧异,因为很多患者并没有吸烟的不良嗜好,也没有常常接触二手烟的经历。那么,诱发肺癌的外因中不能不增加新成员:雾霾。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但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发表声明,把pm2.5颗粒物划归到致癌物范畴,这足以令我们警醒。

  鉴于专业知识的深度,医疗工作者对雾霾的担忧,比我们普通人要深刻的多。赵晓刚写雾霾诗,而且能发在美国权威的医学杂志上,就是明证。或许,单从医疗学术价值、诗歌的文学素养上考量,诗歌《I Long to be King》的意义算不上强大,但是,它从专业的角度,阐发了作者对雾霾的忧虑之情,以及对公众健康关注的悲悯情怀,绝不比专业的学术论文差,也绝不逊色于那些具备宏大叙事的诗歌。

  国家突破之前“不顾环境、盲目发展”的窠臼思维定势,加大空气污染治理的力度,这多少令人欣慰。可是,公众对雾霾的担忧像雾霾一样不易消散,各种对雾霾调侃、吐槽的段子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赵晓刚的诗,也算一个吧。有网友给“二十四节气”增容,加上了一个“立霾”的节气,这无奈的调侃,无力的吐槽,显现出公众对空气污染的担忧。防范肺病,不能忽视雾霾这个外因,从某个角度看,国家治理雾霾,公众关注雾霾,何尝不是一种“破霾”呢?

  肺癌的发病率全球呈上升趋势,而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中国则是飙升,或许,这就是医生赵晓刚写《I Long to be King》这首诗的原始动力。雾霾几乎成了卡在每个人喉咙中的鲠,我们不会马上窒息,但是我们闻到了窒息的味道。我们应当有坦荡的胸怀,正视雾霾的存在,放开手脚科学地治理它,不应畏手畏脚,更不可用“家丑”的思维对待。显然,医生写雾霾诗,没有丑化国家的意思,而是担忧民众健康,是想再次吹响“破霾”冲锋号,大家切莫冷眼看待。

我们的生活有雾霾,同时也有诗歌。生活的每一次努力并不会带来瞬间改善,日积月累必当获得赞赏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