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茹:中国政坛“奇女子”(附励志好文《也说“顺”》)

 

对于谢茹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是看过她简历的人都会震惊,因为她从副县长做到副省长仅用了9年听着是不是很吃惊,那么谢茹仕途为何那么顺她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下面为大家揭秘中国政坛“奇女子”——谢茹


谢茹简历——

19687月生,女,汉族,浙江奉化人,19907月参加工作,无党派,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1986.09-1990.07,江西大学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90.07-1997.03,、助理研究员)

1997.03-2001.07,、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1999.05-2001.07,挂职任景德镇市浮梁县副县长)

2001.07-2007.06,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其间:2002.09-2005.06,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7.06-2008.01

2008.01-2008.03,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08.03-2013.10,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其间:2011.01-2011.06,;2012.09-2012.11战略思维与领导力研究专题班学习)

2013.10-2014.03,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兼)

2014.03-2018.01,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兼)

2018.01-,、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兼)

第十一届、


(任副市长时的谢茹)


据了解,1986年,江西大学经济系的年轻老师何筠担当了86级政经班的班主任。在这个班上,只有五六个女孩子,谢茹担任了班干部她跟我想象中差不多,蛮能干,学习很努力,班上的事情做得也不错,后来她在校学生会也担任了学生干部。何筠说。

1990年,当谢茹大学毕业之时,,推荐了谢茹。

,他觉得谢茹的研究能力不错,,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她每年都发表很多文章,在年轻同志里是比较突出的

谢茹为人很随和,同时也很顾家。谢茹当时的同事,现在的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平说。

谢茹是入党的积极分子。杨荣俊回忆,这一过程很顺利,马上就要批准了。这个时候,江西省委统战部提出,希望从知识分子中培养一些优秀的年轻党外人士。

当时我想到了谢茹,便向院里的领导提出建议,说谢茹正准备入党呢,我还担心她会不会有顾虑。当时在人事处工作的一位人士说。所长杨荣俊向谢茹说了组织上的建议,谢茹听从了组织的安排。

9年,在这9年里,她出版了个人学术专著《新中国农地制度述略》80余万字的科研成果,并获得了20多项各种等级的奖项。

在此期间,谢茹被破格提拔

一、9年间谢茹从副县长做到副省长

1、副县长谢茹

1999年,。

,对基层不是很熟悉,但是很谦虚,经常深入到农村农户去调查研究,她没有官气容易跟大家打成一片浮梁县政府办公室的张主任对本刊记者说。

浮梁县政府与谢茹接触过的人觉得,她的理论功底很好,张主任回忆,谢茹喜欢看书,喜欢写东西从她的办公室走过,经常看见她在看书。

一位当年的老同事说,谢茹跟他聊过,她的小孩小,丈夫又是记者,大家都很忙,有时候没太多时间照顾家庭,而家庭对她很重要。那是真心话,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有这种感受。

张主任介绍,谢茹在浮梁县的任期到了之后,准备打点行装回南昌,突然接到了通知,叫她不要走,因为她被确定为景德镇市副市长的候选人了。她从副县长成为副市长,在当时很轰动。

有知情人士回忆,有省领导到浮梁县考察工作的时候,对谢茹印象深刻。

杨荣俊说,谢茹到浮梁县之后的时间,她曾先后参加过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给大家留下了印象。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进入大家的视野了,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才。

2、副市长谢茹

在担任景德镇副市长的时候,谢茹考上了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的博士研究生。

2006年谢茹成为副市长

她不是在职博士研究生,她是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上来的,这样的难度很大。谢茹的博士生导师,时任江西财经大学校长的史忠良教授对本刊记者说。

谢茹曾告诉史忠良,她每天不管忙到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学习两个小时。谢茹当时在景德镇工作,爱人在南昌工作。她于是把孩子带到景德镇,送到一个老师家里,请老师照顾。她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双休日基本上是不休息的。

在副市长的位子上考上博士研究生的人在全国都不多,而且又是女同志,真是不简单。史忠良非常满意自己的弟子,我对她的要求很严格,没有什么特别的照顾。

说起谢茹考博士的初衷,史忠良教授介绍,谢茹在担任领导之后,对于区域经济、招商引资有很多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原来学习的东西最好还要提高,我说好啊,你可以再去进修嘛。

谢茹的博士论文写的是《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研究》。她当时作为分管旅游的领导,下面报项目上来,她是要做一个判断的,这样的研究能帮助她的工作。这篇论文在2007年获得了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史忠良觉得自己的弟子做官有些和别人不一样。比如,谢茹从来都不喝酒,这在官场是很少见的。

3、副省长谢茹

2007年,谢茹从景德镇回到了南昌,。很多人此时已经并不惊讶,他们把这次调任看作是谢茹继续晋升的信号。

江西省副省长谢茹

她很快就熟悉了统战工作,她很好学

20081月,谢茹当选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引起全国关注。

何筠在过年前收到了副省长谢茹寄给她的贺年卡,这些年来,她收到过副所长谢茹、副县长谢茹、副市长谢茹给她寄的贺年卡,所有的贺年卡都归于——学生谢茹。

她现在在浙江考察。史忠良在电视上看到了自己的学生。何筠说,她经常通过媒体获知谢茹的行踪

当了副省长之后,谢茹和老师见面时,她会谈她的一些工作体会。她觉得,副省长这个位子对于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担子是很重的,要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可,需要自己的努力。

这么年轻的女性能担当副省级领导,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很大的进步。史忠良说。

很多人都会觉得谢茹太顺了。所有接受采访的人表达的观点看上去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谢茹是那个做好了更多准备的人。

(任副省长时的谢茹)


二、揭秘:谢茹仕途为何那么顺?

谢茹仕途之顺,似乎让人意外。仔细分析,实则不然:女性、无党派、知识分子,政坛戏言的“无知少女”四标准中她占了三条。更重要的是,如这位最年轻副省长所言,她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一个能够滤去世俗浮躁、保持宁静心境的人,一个能尽心用心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人,这种官员理应体会到的感觉。

她说,自己是经过长期深入的基层调研,从完善政府职能、关注民生的理念出发,提出了上述两个建议。由于数据翔实,调研深入,她的建议受到很多老委员的赞同和响应。

熟悉谢茹的人对她的评价是“认真务实”。谈及为官之道,她自言自己总是严格地坚守“三做三不”准则,一是踏踏实实做事,不投机取巧;二是清清白白做官,不谋取私利;三是平平淡淡做人,不追名逐利。她说,如果说努力和汗水是成功的基础,那么真诚而简单地做人才是成功的关键。

翻开谢茹的简历可知,这位一九六八年出生的副省长,拥有经济学博士高学历。其人生轨迹可用字来形容。一九九0年大学毕业,她仅用了十年时间便完成了职称晋升中的从初级、中级到正高的三次破格。二00一年当选景德镇市副市长时,她才三十三岁,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一个多月前,她又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副省长。

对此,谢茹也承认自己很顺。她曾专门着文《也说》,从中,人们发现在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如,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九年里,她科研成果颇丰,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获得了公认的好评,而背后是,即使在怀孕和休产假期间,她都没有停止阅读、写作和发表论文。

走上景德镇市副市长岗位后,她分管全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十多个部门,紧张的工作之余她仍在孜孜不倦地攻读博士学位。为了考博,她曾在家里的储藏间闭门苦读度过五一和春节长假。

这位有着一个聪慧女儿的副省长说:顺与不顺,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一个能够除去世俗浮躁、保持宁静心境的人,一个能尽心用心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人,应该是能够体会到“顺”的感觉的。

三、全国最年轻女副省长谢茹成长之路

10年三次获破格晋升谢茹女,生于1968年,浙江人,经济学博士。原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西省浮梁县政府副县长,20017月至2007年,任景德镇市政府副市长。20081月至今,任江西省副省长、;

希望自己沉下心来先做一年,一年后看看做成了什么事情。面对约访,谢茹显得低调。

她说自己还很年轻,只希望先做些事情,不辜负老百姓对她的信任。

她确实年轻,生于1968年,20081月当选为江西省副省长时不到40岁,分管科教卫生等工作,是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

履历显示,她大学毕业用10年时间完成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三次破格晋升职称。33岁时当选为景德镇市副市长,成为江西省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一边工作一边还拿下了博士学位。

别人说她的时候,她说“顺,真的是事在人为。”

讲话稿很少让秘书代笔谢茹1990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经济系,,1999年下派到浮梁县挂职锻炼,2001年任景德镇市副市长。

在景德镇市,谢茹分管科教文卫等十几个部门,市政府办科教科的工作与她相对应。在科里的王秘书印象中,谢茹的讲话稿很少让秘书代笔,一般都是部门提供材料,她研究后自己起草,形成自己的东西,可能与她的学者出身有关吧

四、谢茹最新消息,

2018126日上午,,选举1名主席、9名副主席、1101名常务委员。其中参加选举的委员共591名,出席会议的有562名,。此次选举大会上,,与她一起的还有李华栋、汤建人、刘晓庄、陈俊卿、张勇、肖毅、刘卫平和雷元江。

(谢 茹)


附谢茹原创的励志好文《也说“顺”》(2008年发表在主管的《党政干部文摘》第四期杂志上),为方便大家阅读,精华部分我已用黑体及红色字体标出,以下是正文——


认识我的人都众口一词说我“顺”,直说得我自己看“我”这个人都觉得确实挺顺的。

 

1990年大学毕业,仅用了十年时间便完成了职称晋升中的初级到中级、中级到副高、副高到正高的三次破格,其间还自学、苦学三年,通过了被公认为较难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具备了下海从商的基本条件。

 

1999年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下派至浮梁县政府挂职锻炼,2001年本应回原单位的我,经组织考察推荐为景德镇市副市长人选,并顺利当选,当年我不到33岁,成为了全省最年轻的副厅级领导干部。

 

随后,忙里偷闲复习了一年,又顺利考入了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并成为班上最早完成博士论文和获取博士学位的学生。

 

我生性好强,运气似乎也不错,下了决心的事总能心想事成。从小到大,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单位,都属于“优秀分子”一类。但评论我“顺”的话听得多了,也不免产生一些感慨。

 

 顺与不顺,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心态。

 

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一个能够掳去世俗浮躁、保持宁静心境的人,一个能尽心用心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人,应该是能够体会到“顺”的感觉的。正所谓:心顺凡事顺。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岗位、不同生活处境的人,对顺的理解和感受必定不同,但好比鞋穿在脚上,自身的感受远比旁人的评价重要得多。

 

其实,即使在不被一般人看好的社会科学院里所呆的九年,我也同样找到了很好很顺的感觉,除出版了个人学术专著《新中国农地制度述略》及80余万字的科研成果,20多项各种等级的奖项,我庆幸有宽松和相当自由的时间相夫教子,扮演着挺不错的贤妻良母的角色。

 

那时,我和爱人收入都不高,加上结婚时双方父母给予的支持非常有限,于是为了存钱置办必备家当,常常一个月中至少吃一星期面条,爱人的口袋里一般也只有5元钱,是用来防备自行车破胎时救急用的。

 

然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却常常请朋友同学到家里做客,只是要提前一天商量菜谱,精心计划着所需采购原料的数量。

 

女儿四岁半的时候,我们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让她学习钢琴。

 

当时且不说买钢琴的8300元以及每月200多元的学费给我们带来的经济上的压力,包括春节在内的每天陪练一小时,每周雷打不动地乘公交车到老师家上课,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坚持的苦差事,然而我却乐此不疲,为女儿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开心不已、兴奋不已。

 

一晃八年过去,女儿八次顺利通过全国钢琴等级考试,如今不到十三岁已达到业余钢琴十级水平,成为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

 

现在想想,无论在经济状况欠佳的日子里,还是在一个不被看好的工作环境里;无论是每周必须到单位学习的两个上午,还是自己背着单位在外兼一份工以补贴家用的时间里,自己的心情总是晴朗的,心态也并不差于今天。面对同时毕业的其他同学的高收入、好单位,我从未抱怨过什么,也没感觉到有什么不顺。说到底,大概就因为自己的心态是顺的,所以看什么事都顺,做什么都顺。

 

 舍得付出辛劳的人,人生之路最终一定会走得顺的。

 

我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智能上,而在于愿意付出努力的多少上。尽管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勤能补拙”、“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我坚信,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他之所以成功,一定是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会有理想的结果,有结果也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但不作努力就一定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所谓的运气和机遇,一定都与刻苦与勤奋形影相伴。

 

在学校里,我是尖子生,大学四年年年获一等奖学金,但我每天的业余时间几乎全泡在了图书馆或教室里;

 

,科研成果颇丰,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获得了公认的好评,但我即使在怀孕和休产假的时候都没有停止阅读、写稿、发表论文;

 

走上市级行政领导岗位的四年多时间以来,分管全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旅游、民族宗教、地方志、出版、档案、参事等十多个部门,紧张的工作之余仍在孜孜不倦地攻读博士学位。

 

为了考博,2002年春节和“五一”长假我在家里一楼的储藏间度过;为了写论文,近一年时间电视只看新闻,休闲娱乐购物等等爱好一概放弃。

 

我深深感到,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多么的有限,也深深感到稍有放松就会被时代淘汰的紧张和压力。的确,这么多年来,我就是这样近乎苛刻地对待自己,从不歇息,步步紧逼。

 

也许有人认为不值,因为人生苦短,生命的价值应在于享受生活乐趣,但我却把这种付出努力汗水的过程视作了人生的乐趣,在这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中,我不停地付出,也在不断收获。顺的感觉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最大乐趣。

 

 一个时时怀着感恩之心的人,是比较容易顺的。

 

人生之路顺利走来,我常常情不自禁发自内心地感激着我的家人、领导和同事。

 

我的父母不仅给了我生命,而且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父亲是一个本份的知识分子,从我似懂非懂时就开始灌输“唯有读书高”的理论,让我成了一个很会读书的女孩。

 

母亲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纺织工人,她的善良和好强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人做错了,你也跟着错吗?吃点亏就吃点亏,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些朴实易懂的说教让我成为一个善解人意之人,一个能看人长处、不过于计较的人,也成为一个比较容易获得大家真心帮助和鼎力支持的人,这也许正是我顺的关键所在。

 

爱人是我大学时的同学,也是我的好友,他不仅以宽阔的胸怀包容了我性格中的所有优点和缺点,而且常常毫不客气地给我建议甚至尖锐的批评,让我能够在成绩面前和“顺”的时候保持冷静。

 

我的女儿、我生命中的快乐之花,因为我的下派挂职锻炼以及后来留任外地工作,不得不自5岁半上学的第一天起便全托在别人家里,只有周末才能回家见父母,如今初三的她仍在学校寄宿。她的乖巧、自立、懂事极大支持了这些年来我的学习和工作,也让我对她的歉疚和感激难以言表。

 

还有这么多年来我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领导和同事,无不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指点过我、鼓励过我、支持过我、帮助过我。

 

我至今难以忘记,1990年大学毕业时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泓远,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教授,到处为我联系工作单位,并在我生病住院时骑单车几十里大汗淋漓来看望我的情景;

 

,多方协调并在下派之时给我的三条忠告;

 

难以忘记我下派所在浮梁县的马承祖书记以及县里党政班子每一位领导都主动联系一至两个乡镇,帮助我出色地完成了本应由我分管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热忱;

 

难以忘记在市政府工作的这些年,班子成员和同事共事的默契和相互支持配合,使得分管的工作亮点纷呈:

 

争取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中心落户我市,填补江西省没有国家级工程中心的空白;

 

,投资2000万元建成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基地一期,并成为全国76个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之一;

 

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上任两年后,使全市危房比例由位居全省前例降至最低;

 

特殊教育办成了全省的重点示范,整合三校后的景德镇二职办成了全省重点职校;

 

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由四年前的31%升至50%,高中毛入学率由36%升至55%。

 

新成立女子瓷乐队,走出了文艺团体的市场新路;积极开拓陶瓷艺术的国际外展市场,参加中法文化年、日本八城市巡展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负责的“创建”工作也可谓硕果累累,先后获得江西省文明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特别是旅游业实现了越跃式发展。旅游人次由2001年的142万跃至今年的600万,旅游收入由5亿增至21亿,占GDP比重由4.2%增至12%,使景德镇市的旅游业真正培育成为了全市的支柱产业……

 

(谢  茹)

还有我的导师,原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史忠良教授,由于他在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上的执着和敏锐,让我在从事农村经济研究多年之后,结合分管的旅游工作,在景区产权制度研究领域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让一个开始连我自己都觉着不顺的选题顺利地结出了果实。博士论文《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研究》不仅顺利通过了答辩,而且获得了华夏基金的资助出版。

 

冷静想想,这些年如果没有组织的关心培养,没有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领导同志、亲朋好友的指点支持帮助,自己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多的好成绩的。

 

所以,在旁人看我顺说我顺的时候,我更深切的体会,也是更想说的却是:顺,是一种心态;顺,在一份努力;顺,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顺,其实真的是事在人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