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Joakim Larsson教授发表论文,承认微生物是北京雾霾重要组成,是微生物“储存库”


顾为东  著     微信号:gu5607

作品能源4.0即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微信号

今天,北京雾霾是重度污染,然而瑞典人Joakim Larsson在国际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上发表的一项关于北京雾霾中的微生物的最新研究结果,却在我国引起了一场热议。

文中说:雾霾天,北京的空气或许已经成为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的储存库和传播途径。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瑞典哥德堡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心主任Joakim Larsson认为,空气可能会是抗生素耐药性传播的重要途径,而这之前没有被意识到。20152月,通过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数据平台(MG-RAST),研究团队从人类、动物和全世界不同环境收集了共864DNA样本。其中,他们选取了来自北京的14份空气样本,来寻找作为环境要素之一的空气,是否含有抗生素耐药性的基因。

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泥土、水等外部环境要素,北京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药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 genes)种类最多,平均有64.4种。为了调查高丰度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是否是空气的普遍特征,研究团队在“454测序平台调取了美国纽约和加州圣迭戈在家、办公室、医院三处的空气样本。对比北京的空气样本后,结果显示:在空气所含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的数量上,纽约和加州圣迭戈的三个场所与北京相当;但在种类上,北京的空气要比美国两个城市(办公室空气除外)更多。

值得警惕的是,研究团队在文章里指出,他们在北京的空气中发现了针对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抗生素的耐药性基因。这意味着什么?文章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称作一种可最后求助的抗生素。实际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被广泛应用在呼吸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病症上,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对现代人类的健康来说,病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是一大威胁,据统计,每年大概有70万人因此去世。

        这一论文也和我在2014年春发表的关于中国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的论文互为佐证。因为我国特殊的面源污染等综合原因,导致雾霾中含有大量微生物种群,是我国雾霾重要组成成份。


当时,有感于雾霾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于是利用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农村插队时,曾因研发无线电遥控群发消雹时恶补的气象知识,结合基础研究的积淀,从雾霾的生成机理和事物的耦合关系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写了这篇论文。

        文章发表后引起北京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2014北京马拉松比赛(10月19日,星期日)前,据悉的决策很难,因为预测当天将发生严重雾霾,从北京环保中心空气质量报告获得的相关数据,预计19日上午北京空气污染指数将超过400,PM2.5平均浓度超过300微克/立方。按照环保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分级方法,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为最严重的六级——严重污染级别。


                  上图为2014年9月14日马拉松比赛当日雾霾情况

        

   到底是跑,还是取消或推迟?因为国外同等严重的雾霾天,即使不跑步还有生命安全问题,当天总是辞世一批,而马拉松可是要高强度跑几个小时,还是几万人、在北京哪。据悉,当时主管气候的 xieznhua等领导分析了此文,当然最后还是艰难决定按原计划跑了,还当然了,跑下来没有一个人因雾霾出问题,更没有“死”一个人了。

       因为中国雾霾的生成机理与组成结构与欧美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就请您抽闲看看发表的《中国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研究》(多图)一文,在本栏目“协同论”(11月17日)上一期中可以查阅。
                                   上一期协同论的专题文章

         最近在国家专业的大气网上又转载了这篇拙文,感到很高兴,虽是我一家之言,但能为我国的雾霾治理起到一点决策咨询作用,也是很欣慰的一件事。

        在此说一下,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家园,让雾霾无处藏身。


   上图表明:北京很干净、周边很不干净

        同时,我作为首席专家、三个课题组(南京大学大气院、江苏省环科院和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治理雾霾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历时三年也将顺利结束。希望能有新的成果奉献给大家。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协同论



欢迎关注微信: gu5607





新书介绍:请关注即将出版的“能源4.0”一书。

        全书重点解决”木桶理论的一块短板“(水桶储水量,取决于最短一块板),拉长这块短板的方案和路径就在书中:

1、35年前小岗村”大包干“拉长了最短一块板,当年粮食产量增4倍,推动了我国发展开放的新发展,这是用大包干这一新的生产关系引爆了长期积累的生产力;

2、35年后的今天,我们要用能源4.0来拉长目前改革开放的最短一块板,用新的科学系统引爆长期积聚的生产力,推动改革,不忘初心、实现梦想!


书中还将解答:

,可为什么却要提出“只生一个好”,要搞计划生育?

20世纪60--70年代,全党、全国以粮为纲,为什么还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几乎所有食品、日用品都需要凭几十种票券供应?

为什么小岗村“大包干”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天下第一难题?

、是不正之风风源?

为什么我国能源领域是“捧着金饭碗乞讨的反思?

为什么现在我国煤炭比石油天然气便宜很多,却工业用电达每度0.65-0.85元,而美国仅为0.15-0.2元(人民币)?

关于风电和太阳的出路:一个未了断的公案。

为什么我国的房价一直降不下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高企?

科技泡沫与留给中国的几个世界第一。

为什么我国工程师、教授、科学家总数均为世界第一,科研投入总量已高于欧盟21个国家和地区总和、达到世界第二,却国家一系列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几乎要靠国外?

为什么欧美的雾霾成份比较单一,我国的雾霾组成却复杂、多元?我国雾霾不仅与工业污染还与水、土壤等面源污染有关?

“能源互联网”等理念从欧美引进,但如何落地中国化却长期没有很好解决?

美国、德国、日本对于工业”4.0“的版本都不一样,都是为了保持和发挥本国在国际化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中国版的工业”4.0“如何和而不同实现本土化、充分发挥我国的竞争优势。

为什么我国现在“遍地”都是钱,而马云、马化腾却到处碰壁,还被说成是骗子,非要到国外找到资金发展?

科教要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什么要回答小贝诺之疑?

如何兴趣为本,托起教育的明天?

为什么说新能源替代不了传统能源,“嫁接”可以双赢焕发新生机。

一个华丽的转身:实现高耗能产业功能的升级。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符合国情的中国智库?推动社会化智库和政府智囊决策并举时代的到来。


..................

这些都将在书中找到答案。

请关注即将出版的“能源4.0”一书。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协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