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士论文盲审制度致校长的一封信】引发的讨论

PS:这不是我交的学生写的哦,是转载


发信人: minminminmin (minminminmin), 信区: doctor
标 题: (转)关于博士论文盲审制度致校长的一封信(已送校办)

大家好,我是哲社学院2011级博士班班长,已经将大家关于博士论文盲审制度的看法写出来。,至于学校主页上的校长信箱,校长看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并给研究生院负责学位工作的老师也送了一份,同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等待回复。当然,在送信之前,我做了一些精简和修改,加进了大家的一些回复,并将此贴的浏览和回复的数量加了进去,以增加说服力。

敬爱的董校长:

您好!我是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1级博士班班长。冒昧的打搅您,是想代表全班向您反映一个学习上的困难。学校新出台了博士论文评审的制度,这对我们的学术是一种鞭策,给了我们勤奋学习的动力,我们都认为,从长远来讲,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不仅期待自己学术水平真正提高,更期待公平和公正。不过,就像火车代替马车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火车刚发明时却跑不过马车一样,咱们学校刚刚实行的这个制度,也造成了对学生权益的损害,因而,我想将大家的想法反映给您,期待这个制度能得到完善,成为科学合理的制度。

咱们的评审结论分为四个层次,同意答辩(我暂且称为A层次)、稍作修改后可以答辩(B层次)、须做重大修改后方可答辩(C层次)、不同意答辩(D层次)。我们学校规定,三位评审老师中,只要有一位老师给了C,其余两位是A或者B,就不允许参加答辩,本次申请无效,且申请机会只有两次,两次申请无效只能肄业。
再加上我们实行网络送审,是真正的“双盲”评审,老师无任何徇私的可能,因而这个制度可以说是全国最严苛的制度。但是,这个制度却又产生出新的严重问题:

首先,论文评审制度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毕不了业,而是要提高大家的学术水平,我们班同学查阅了39所985学校和部分211高校的论文评审制度,只有咱们学校一家实行只允许申请答辩两次的规定,其余学校若评审不合格,可以在规定修业年限(一般博士为8年)内无限次的修改和送审,或者要求重新开题重新写论文,这样给了同学以不断修正、不断进步的机会,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失败了几千次、爱因斯坦做小板凳实验好多次一样,学术研究,尤其是学术创新、灵感迸发,是不能急功近利的,并不是规定个期限,逼一逼就能够实现的,相反,这会让人心思烦乱,或者采取拔苗助长式的为创新而创新,为写作而写作的方式,反而事得其反。延期的目的是让我们有时间完善和修改我们的论文,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因而我们期待学校能给我们足够的修改和完善的机会,取消两次申请的限制,只有送审后我们才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因而送审对我们更是一种指导和鞭策。

第二,我们学校规定,三个老师中,如果有一个给了C或D,另外两个是A,或者B,那么这篇论文不能认定为不合格,只能认定为“争议论文”,也就是说,老师们对这篇论文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我们文科的论文,老师们各持观点不同,一篇论文存在争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争议论文”不等于“不合格论文”,将“争议论文”判为不合格,太过武断,对学生学术成果也不太尊重,尤其是对于两个老师评判为A,一个老师评判为C或者D的论文,更要谨慎对待,不可一棒子打死。运动会上,对举重运动员的评判,只要三个裁判两盏白灯,就算是试举成功,因为这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咱们是网络送审,不存在老师碍于人情不能真实评判的问题,所以,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似比一票否决更加合理。(东北师范大学便是三个评阅人两票否决)。

我们班同学查阅了39所985学校和部分211高校的论文评审制度,就我们掌握的在各学校研究生院公布的文件来看,凡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专家进行匿名评审的学校,对待“争议论文”都是十分谨慎的,有的采取两票否决,有的则要求必须增设一到两位专家进行再审(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辽宁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其中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博士是四年制,学生更有精力有时间写好论文,对待“争议论文”尚且如此谨慎),然蟛拍芫龆ㄊ欠衲芄淮鸨纭U庥胛颐茄5闹贫炔煌颐窃凇�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补充通知》中说到:“如有一位评阅人不同意答辩或认为论文须做重大修改后方可答辩的,本次申请无效。如导师组(或专家组)对评阅结论持有异议,经培养单位负责人同意,可提请学校增聘一名评阅人进行评阅。”这也就是说,增聘一名评阅人不是必须的,而是申诉后的解决手段,还需要导师同意,然后经过讨论,经过领导批准等层层手续。就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有一个评价是C的学长和学姐,基本上都不能按期毕业。这个问题也关联到下面的侍猓

第三,我们的论文评审结果是A、B、C、D四个档次。只要一位老师给了C,就判作申请无效,那么给C和给D就没什么区别了。不少学校是将C和D区别对待的,比如将B定义为“修改后答辩”,C定义为“修改后重审”,D定义为“不同意答辩”(比如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被评定为C和D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比如,C可以修改后一个月后或者三个月后再重新送外审,而D就只能延期半年或一年后再重新申请答辩,或者重新开题(如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就有此政策,其它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对C和D两个层次作了区分),也就是说,被评价为C的学生一般在本学期还有一次修改的机会或者至多推迟三个月还有一次送审机会,而被评价为D的同学则是完全不合格,要一切重新来过。这样就有所区分,也显示了公平。

第四,现有的985高校,据我们所查询到的信息,博士论文的匿名评审,只有我们学校和中国地质大学实行网络送审,其余学校都是纸质版邮寄或者快递。应该说,网络送审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盲”。不过,在老师这一方,则拥有了绝对的生杀大权,从而缺少了权力的监督或制衡,因而,如果学生对最终评审结果有异议,并给出充足理由,比如,评审老师是因观点不同而给予学生不合格的评价,此时还应给予学生申诉的权利。

第五,之所以不少高校未曾引入这一网络送审的制度,是因为不少学校给予延期毕业的博士生以住宿和补助(如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旦引入此制度,将有大量学生延期毕业,给学校增加沉重的负担。而我们学校不给予延期毕业的同学补助,不让延期毕业的同学住在宿舍,这给延期毕业的同学带来极大困难。补助不发,这并不算什么。我们认为延期毕业最大的困难是宿舍问题,因为北京的租房价格非常之贵,如果我们在外面租房(租一个可以安静写博士论文的住房,不是狭窄的隔断间和跟好几个人一起合住一间),一个月得两千元左右甚至更高,那矗饩稣獗首式穑捅匦胍诒本┱曳萑暗墓ぷ鳎牵绱艘焕矗疵挥惺奔渥鲅芯亢托绰畚牧耍馐亲盍钊丝嗄盏氖虑椋蛭松撇荒馨残淖鲅剩弦到虼顺晌RN奁诘氖虑椤Q悠诘耐е砸诒本且蛭悠诘难鲅芯恳残枰褂猛际楣萆踔列枰U业际腿ヌ恍┛巍U飧鑫侍庖踩梦颐歉械胶芸志濉

今年我们哲社学院的一些专业,博士延期毕业的达到一半以上,甚至三分之二,让我们压力剧增,不过,延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的论文得到足够公正的评判,对于延期我们是心服口服的,此外,延期的目的是让我们有时间完善和修改我们的论文,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因而我们期待学校能给我们足够的修改和完善的机会,如果可能的话,也期待学校解决延期毕业同学的住宿问题,让延期的同学能够真正的安心做学问。

以上反映的是制度本身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对制度的实行和制度的制定也有如下的建议:

关于制度的实行,首先,我们感觉太突然了,我们博士二年级已经开完题,而开题的标准都是按照旧的评审制度来的,所以对我们来讲,太仓促了。对今年博三的学长学姐更是如此,他们是在完成论文后才得到通知的,因此已经来不及了。我们觉得,从尚未开题的博士生开始实行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第二,评审制度的实行,应当与其他制度配套。如果博士生的培养制度不能一并改革,如果对博士生平时的指导不能细致起来,对博士生中期考核不能严格把关,那么最后的论文评审一下严格起来,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就如同一个人高中前两年半都没有好好学习,最后半年突击高考,也无法考上好大学。除了培养制度,还有学制,三年的学制,的确太紧张了,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开题,第三年面临找工作,非常仓促,因而,高质量的论文往往还伴随学制的延长。现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已经延长至四年。


关于评审制度的制定问题,由于现在已经制定出来,所以只能是修订了。我想,在制定一个制度之前,是否能召集我们学生一起座谈一次,征询一下学生的意见。如果今后要修订此制度,我们希望在修订之前能和学校管理层有良好的互动和沟通,能说出我们的看法,共同商谈去解决制度的问题,完善这个制度。

以上就是我们的困难和建议,期待能得到您的答复,并尽早告知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期限。言辞有不妥的地方,还请您多多包涵。

谢谢您能在百忙之中阅读这封信,衷心谢谢您。

此致

敬礼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1级博士班班长
2013年6月8日


lcwiss:
强烈同意,我上次就是被一个外行老师评的,然后申诉被驳回,然后就浪费了宝贵的一次机会,被延期了一年,建议新任领导好好评估一下盲审制度。


smartworm:
交大博士论文期刊库划定范围过于苛刻,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对小论文要求聪伟具体规定,博士生毕业理学类的也仅仅是1篇,不同的专业和方向发论文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博士的招生和毕业应该交给导师和系所。现有的大论文已经执行这么严酷的盲审,博士的毕业国际惯例也是看大论文,小论文只是参考。交大这么残酷的小论文期刊目录也没见的各种排名超过复旦、上交,浙大等。学生长期为小论文发愁,很难有心思和经历做一些基础性的应用(作为工科院校,一味强调高端SCI可对?是否本末倒置?),研究生们不敢从事应用型特强的高端制造方向。高端SCI论文的残酷要求的结果是研究生放不开科研,特别创新的课题不敢做。事实已经证明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落后国内同类学校,足以说明现有的研究生毕业制度有问题。

cloudyun :
上次看到有人说存在一种人,阅读只能读“140个字”。
这比140个字长多了,我算是信啦
反过来说,,这么多人只能读“140个字”
哪位觉得审查过程不合理,请提出一个我校版本的吧。列个别的学校的,就算学校想改进,反射弧也做不到那么长。


GrayWolffy:
其实我更希望撤销博士第6个学期的后半学期才能进行送审手续的规定
应当把博士毕业年限给去掉,凭啥必须3年才能毕业?

人家牛掰的人2年就能干完好些人5年的活,并且取得相当大的研究成果,那么为啥不然人家毕业啦?

现在学校能4年毕业都属于快的了,6年毕业的很正常。

能早毕业的叫人家早点毕业,大好青春的在学校干一些重复性的东西对学生很不公平。

但是到单位的时候,你会发现别的好些学校没卡,而且人家比你年轻,学校又比你好,输在起跑线。

咋们学校得好好反思啊,所谓学校是教书育人,学生再建设学校,当你自己得学生要是在相应的岗位干的一般时,怎么建设母校呢?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登录兵马俑BBS与大家分享~

阅读原文可以直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