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专题 北大中文系吴菡博士论文后记

-----载花船-----


题记: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就在学位服的衣袂随镁光灯的闪耀而飘拂的初夏

一本本硕士、博士论文也热气腾腾地上场了

我们将推出学位论文后记专题

在学术中见真性情

于思想外得感恩心

让大家畅所欲言、唱响离歌

 

今日推送的后记,来自

中文系2012级博士吴菡

论文题目《制图理论视角下现代汉语副词的句法位置分布研究》


期待踊跃投稿



毕业的笙箫之学位论文后记专题


《制图理论视角下现代汉语副词的句法位置分布研究》后记


春日这个和暖的下午,我的博士论文终于定稿,虽然论文本身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却也算是我博士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感谢给我提供梦想舞台的燕园,感谢有你们陪伴的四年!

四年前,怀着对北大中文系的崇敬,怀着接受严格学术训练的渴求,我有幸成为了沈阳教授在北大中文的关门弟子。作为一名小语种背景、非科班出生的考生,能被沈阳教授纳入门下于我而言是奇迹的发生也是缘分的开始。沈老师不计较我对汉语语言学认知的浅薄,四年里不断加以鼓励和引导,积极指导我去寻找突出自己优势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路径。他一边督促我补修汉语语言学的理论和基础课程,一边在我申请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的过程中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意见,使我最终选择去到符合自己语言背景的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师从著名语言学家Guglielmo Cinque教授,从事以制图理论为基础的跨语言的句法研究。学习探讨的过程中,沈阳老师总能针对问题本身,从旁人未能企及的高度提供最有效的修改建议和最具启发性的解决方案,指出问题一针见血、分析问题鞭辟入里。恩师四年来的展现出的学识令学生钦佩,带给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终生受益。此外,我也要向威尼斯大学的Cinque教授致敬致谢,教授理论功底扎实、研究思维开阔,在比较句法、类型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均有开创性的贡献,学术上著作等身,为人又和蔼可亲,求学阶段能领略大师风范,得其悉心教导,实乃学生三生之幸。 

在中文系学习的四年期间,修习了诸多中文名师的课程,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诸位老师们的宝贵意见和指导。郭锐教授的严谨治学、一丝不苟,袁毓林教授的高屋建瓴、哲思学意都是学生膜拜学习的榜样。感谢郭锐老师、袁毓林老师、蔡维天老师、詹卫东老师、董秀芳老师、项梦冰老师、朱彦老师、叶文曦老师、王超贤老师、汪锋老师、杨荣祥老师、宋亚云老师、胡敕瑞老师、刘子瑜老师在学习、考试以及论文考核的各个过程中给予我的教导。四年中跟随各位老师所获的知识、所得的建议是伴随学生继续前行的宝贵财富。

能鼓起勇气踏入北大,进入一个陌生的专业学习还得益于硕士导师张宇靖副教授的鼓励。因为意大利语专业国内没有博士点的窘境,又因为怀有从事意大利语教学和意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志向,我放弃了当时其他的工作机会,在老师的支持下立志读博。四年里如果说沈老师像父亲一样为我学术研究的航船掌舵、那么张老师就像母亲一样对我的生活和学习时刻保持了关注。此外,从本科到博士毕业的十年时间里,周莉莉老师、职莉莉老师等都在不同阶段助力我追逐自己的教师梦,诸位老师给我的宝贵机会和深深爱护让学生感激不尽,学生无以为报,唯愿像各位老师一样,做一个在专业上有建树、在生活中爱学生的好老师。

其实四年里,燕园赐予我的除了烟雨湖水俱徜徉的秋光春色,更有这一塔湖图之中得遇的如意郎君。感谢大波三年以来的爱和陪伴,感谢他为我们的梦想做出的努力和奉献。然而最不能忘记的,是要感谢父母这么多年对我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坚定不移的支持,女儿离家数载未能承欢膝下,只盼毕业工作以后能让二老过得更安心更舒心。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各位同门。感谢赵志国师兄在我论文选题阶段贡献的意见和智慧,正是师兄的提议帮助我确立了出国联培的研究方向。感谢于泳波师姐在我入师门之初给予我的无私帮助,没有她的介绍也就没有我和沈门大家庭的缘分。感谢刘探宙、王小溪、王婷婷、郑伟娜、朴珍玉、魏航、李阿衡、陈丽君、李晓奇、奇唯美、李潇等同门对我四年的关照和支持,我们有过相聚,我们也会分离,但我在燕园的旅途因你们而艳丽。


吴 菡

 2016年4月17日于北大畅春新园



(图片来自网络)

学衡 · 荐读

(发送数字至后台,可获得全文)


12 读庄会 :穷逼、毒舌、爱打鸟的逍遥派

13 学林广记 || 北、清、复、南的学风与良师

14 《原善》精读 || 戴震的“晚年定论”

15 时评 || 读书不读乔秀岩,读遍群经也惘然

16 文人武斗:梁启超被抽了一个大嘴巴

17 原创 || ?

18 当代学林点将录之李泽厚(刘再复)

19 杨逢彬:学术不是“吃死人血”

20 乐黛云:学衡派源流与主张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 添加学衡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与朋友分享!阅读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学衡】微信公共平台!我们也一如既往地期待您和我们分享您的意见、文章和智慧!投稿信箱为【xueheng1922@126.com】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学衡】微刊由北大学人发起,意在承续民国《学衡》杂志“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之宗旨,秉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之主张,介绍、反思古今中外之学术,分享新的知见与思考。文章力求内容原创、思维敏锐、文字雅洁,栏目涉及学术、学人、文艺、时评等等。《礼记》言:“合志同方,营道同术”,愿海内有同志者助我臂力,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