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职:憋死于名额,累死于组卷!

教育·美文·感悟

交流/合作-微信:hbliuchanghai QQ:466015734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明珠絮语

-1-

当老师,评职称绝对是心里永远的痛。

我们知道,老师这行职业前景和上升的空间都很有限,对自身利益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评职。

评上了高一级的职称,工资能够向上迈一个大的台阶。

虽然可悲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讲,整个职业生涯只有两级台阶可迈:从初职到中职,从中职到高职。

而更可悲的是,就这两级台阶,还不让你顺顺利利地去迈,在中间设置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障碍。

-2-

一是憋死于名额。

教师评职第一大难题就是设置名额。

按照现行的职称制度,一个学校的教师可不可以参评高一级职称,不是先看教师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而是要先看这所学校的岗位设置。

比如一所中学有20%的高级教师岗位,若这个学校有100名老师,那么只能有20位老师可以评上高级职称。而只要这所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满了20人,其他教师就算业绩再突出,能力再出色,也对不起,没有名额,不能参评。

直到那些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或退休或调走或死亡,其他人才有机会参加评审。

俗话说“活人不能叫尿憋死”,但老师们评职,真的可以让名额给憋死。

这就像全世界评大富翁,A有一亿美元生活在了美国,于是评不上富翁,因为名额早就满了;B100万美元生活在索马里,却被评上了,因为人家那儿有名额。

这简直就是开玩笑!

-3-

二是累死于组卷。

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两个名额,好不容易在几十甚至几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还不算完,另一项艰难的事情在后头:组卷。

所谓组卷,就是按照要求,将毕业证、教师资格证等等各种证件,近几年考核表、个人总结、单位证明等等各种材料,获得的奖励和荣誉的各种证书,装订成册,上交给评审组评审。

那份卷,足有几十甚至上百页之多。有意思的是,今年论文不作要求了,有的地方却要求有半年的手写教案。

上面那么多材料,经历过的老师们都知道,不死也得脱层皮,至少天天睡不好觉是肯定的。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是正式老师,那些毕业证、教师资格证一类的东西都是基本条件,评职时何必还要上交?而那些荣誉证书,如果连最知情的本单位都审不出问题,评审组又如何看出问题来?半年的手写教案,你又如何分辨不是别人代笔?《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说可以用教案代替论文,并没有说用半年的教案代替一篇论文啊!要知道,抄半年的教案,那是多大的工作量!

人家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闯过来了,你还查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有意思么?

就像一个高三学生考了学校的第一名,进了名牌大学的分数线,学校还要让他提交中学生的学生证,查看他三好学生证书,并提交近年的寒假作业,意义在哪儿?

如果怕老师不是一线教师,一个讲课环节就足够了。后面那些所谓的评审环节,根本就没必要,至少可以大大简化。

《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也说了,要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于开展自主评审的单位,政府不再审批评审结果,改为事后备案管理。

这才是改革的方向啊!

-4-

又是评职季,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说这么多,是想为老师们的评职难抱一声委屈。

老师们评职不易,但这不易,真的不是因为老师们能力有多么低,而是人为的设限太多,无用的程序太多。

对于评职当然要保持必要的严肃性,但不能没有困难创造困难,让老师们疲于奔命。

只要年限到了,资历够了,符合条件的老师们直接晋升职称就好,不应该有什么名额限制;那些评上了的老师,经过必要的审查,填表发证就好,最好不要交那么多看似重要实则无用的材料。

别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影响老师们的精力,让老师们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到教育教学上来,多好!

作者简介

遗君明珠:教师,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

公众号:明珠絮语

公号内容:教育 美文 感悟

公号ID:tsliuchanghai

个人微信:hbliuchanghai(欢迎添加)

推荐阅读:

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张别离票

有时候,错过一次,就是错过一辈子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标有“原创”标识的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共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商业网站、传统媒体等)转载需联系作者授权。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明珠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