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16万字毕业论文全部手写,而且他已81岁!

↑ 点击上方“壹图壹材”关注我们




☞人物聚焦☜



苦难打不倒,手写16万字


619日下午,教室内外掌声四起,满头银发的留学生郑建阳终于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为此他努力了10年。


郑建阳今年81岁,是上海大学传播学专业的一名留学生。2009年开始撰写论文开题报告以来,郑建阳先后经历了中风和母亲辞世,加之对自己要求严格,他的论文结题时间一拖再拖。答辩过程中,他为此向答辩委员会致歉,泪洒答辩现场。


每个问题他都回答十多分钟,特别认真,还引经据典地举例子。我母亲生病期间,我和妹妹照顾她。我就坐在母亲床边,母亲的头枕在我的腿上,我手上拿着小木板,在木板上修改我的论文。尽管辛苦,但是写论文帮我度过了那段苦难时光。


郑建阳不会打字。整个论文修改的过程中,他一直是以邮寄的方式把手稿从马来西亚寄给身在上海的导师郑涵,有时候邮寄得耽搁一两个月。

 

 

身份多重,但最重要的是学生


郑建阳有很多身份。他是一个定居在马来西亚的华裔,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做过报馆的翻译员,也做过英文教员……而他最重要身份之一,是做一名学生。


2005年,70岁的郑建阳报名参加了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大学合办的交流项目,成为上海大学传播学专业的一名高龄留学生。几周前我去上海机场接他,他特别着急地问到时候答辩老师可能会问什么问题?我要是答不上来怎么办?’” 这几句话出自一个父辈人之口,作为导师,郑涵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在机场,郑建阳一见到郑涵就让他带自己去商场买一套好西装,他觉得答辩一定要郑重。但其实仅是在机场出关站了一个多小时,郑建阳就已经撑不住了,差点跌坐在地上。


由于中风后遗症,郑建阳走路非常慢。从大门到图书馆也就200多米的路程,要两个人搀扶着他走好久,上台阶基本得靠人架上去才行。郑涵说。


但直到答辩的前几天,郑建阳还坚持去图书馆查资料。郑涵形容他的材料都已经堆成山了,论文前后改了六稿。可郑建阳还总是嘟囔材料会不会有疏漏啊……”


自从知道自己的论文符合答辩要求之后,这位81岁的老人就变得非常紧张,吃不好睡不好。但是论文答辩之后,同学说他晚饭吃得不少郑涵也松了一口气。

参加答辩并不是说我就是有学问了,而是可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继续深入下去。

 


以书为乐的真境界


答辩结束后,年轻同学们纷纷要求和郑建阳合影留念。杜友君和同学们都敬佩他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境界。在杜友君看来,他学习不是功利性的,而是把学习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有一种对知识的敬畏。


郑建阳已经退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我以书为乐,看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是离不开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