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社会调研、发表专业论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且看萧中学子如何变身学术牛娃!


学术牛娃”——1817班陈蔚


近日,我校高三17班学生陈蔚的论文《谁有权决定捐献遗体器官?——浅析遗体器官捐献的决定权归属问题》在《中国高区》杂志2018年第2期上发表。这是陈蔚同学在进行了数月关于器官捐献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后,写出的具有独立思想和一定专业深度的论文。


《中国高,国家科技部主管,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科技部火炬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作为一名高中生能在这样级别的学术刊物上发专业论文实属不易。这也为陈蔚参加“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包含学术作品、数学建模、机器人等五个竞赛项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均认可该竞赛成绩。陈蔚同学参加的是学术作品竞赛项目,目前,正在初赛阶段,之后将进行复赛和答辩。


对于为什么选择“器官捐献”这个课题,

陈蔚同学这么说:

“最初了解到器官捐献,是我们学校午间播放的新闻热点。那是一段从事劝说人们器官捐献医生的访谈记录,他们谈到了他们被误解过,被伤心欲绝的患者家属恶语相向过,甚至遭到殴打,但是当一些患者家属含着泪签下协议后,他们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访谈的结尾剪辑,是他们幸福而满足的笑靥。

随即,我便去关注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公众号,并关注一些器官捐献的相关信息。渐渐地,随着了解程度的加深,加之又有比赛等相关动力和周围朋友的支持,我便选择了研究这个课题。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又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需要自己去了解客观事实,并形成自己的思维判断体系。

我观看过许多采访案例,深有感触。我国器官捐献的受体和供体是无法相互知晓的,当患者家属时隔几年后收到被救助者的信时,即使仍无法知道自己儿女的器官究竟移植给了谁,却仍热泪盈眶,自己儿女的生命在他人生命中得到了延续。你还活着,是的,我还活着。大仲马曾说: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器官移植事业给了人们希望,让他们甘于等待自己新的生命的到来,敢于乐观面对生活,感受到这个社会应有的美好。


同学、老师们对陈蔚及她的研究课题又是怎么看的呢?


“当时她为了了解高中生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在网上大面积分发调查问卷,甚至用发红包等方式鼓励同学填写,却收效甚微。然而我并没有看见一个就此放弃的陈蔚,反而看到她夜以继日地修改问卷论文,并向有相关经验的老师同学不断请教。作为器官捐献的关注者、支持者,我很高兴见证了这篇有思想、有深度的论文的诞生的;作为好朋友,我更欣慰她能在这几个月中摸爬滚打,在调查研究中成长得更勇敢、成熟。”


——1817班同学朱紫蓝


        “她,以笑容为笔,书写灿烂青春期;以汗水为基,筑建辉煌之路。她笑着拼搏着却从未怕着,不怕同学的叨扰,不怕烦心的琐事,她用自身笑着伟大的魅力成为班级里一米灿烂的阳光。”


——1817班班长李佳颖


        “她具有敏锐的目光与深刻的思考,她体味生活的千姿百态,关注人生的喜怒哀乐,用自己奇妙的思维包容多样,兼收并蓄,迸发出独特的光芒。”


——1817班主任鲁智锋


        专注学习,关注社会,发表独到的见解!在萧山中学还有许多像陈蔚一样的同学,让我们为萧中的“牛娃”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