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中全年级成绩领先的学生到了高中这样一个全是成绩优秀的学生群体中名次会发生巨大变化,很多同学的年级名次是大幅度下降的,高中出现80分70分,或者是不及格也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很多孩子自尊受挫,出现了厌学倾向,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及时的干预,那么在孩子高中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山东省家庭宣讲团专家,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心理教师李绪兰与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帮助高中生孩子学习的相关问题。
初中到高中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整体呈现的是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趋势,而高中又是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难点最集中的阶段,同时为了学生更好的更全面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很多学校还开设了一些发展特长、拓宽知识面的校本选修课程,教学进度比初中明显加快。很多同学,面对高中阶段这种高难度、大容量的学习时,难免会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同时,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非智力因素、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要有所发展和提升。高中生不再是一个同龄人的自然群体,而是经过了中考筛选的非自然群体,整体的学习水平较高,再加上学习目标涉及高考,升学的压力,会使得同学间的竞争会更激烈。
高中阶段家长和老师的外在监控减弱,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更多的采取启发和引导式的教学,将学生摆放到学习任务的主角位置,而且对作业的检查也不再像小学初中时那样详细具体。高中生不能再依赖老师的督促和检查,不能只靠上课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前突击学习,而需要更强的自主意识、自觉预习、自我管理课堂听课、课后的复习和作业,不断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向他人学习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深入探索学习的规律,善于利用考试辅助自己的学习,从考试中发现知识理解或运用的问题、答题技巧的问题,思维方式的问题,学习习惯的问题等,以期下一步的学习有的放矢。
家长要做孩子理性而坚定的学习上的支持者,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困难。教育的前提是理解,被理解的孩子才能走出情绪的困扰,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
家长要理解孩子,要正确解读孩子的成绩和实力。家长要清醒的认识到,高中的名次是在一个新的参照系中重新定位的,不能拿孩子在初中的名次和现在比较,那样预估和评判孩子的学习实力是不客观的。家长要用成人的智慧引导孩子通过成绩看实力,孩子有了对实力和潜力的信心,才有继续学习的动力。
家长要尊重孩子学习的主体地位。孩子成绩下滑、学习不适应的时是最考验家长家庭教育、智慧的时候,家长所做的,应该是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给孩子适当的引导,要避免过度管教引发的超限效应。对于孩子的学习,孩子才是第一责任人,家长要做好孩子坚实而温暖的后盾,为孩子加油鼓劲、收集信息,做好一日三餐……越俎代庖,反而只会出力不讨好。智慧的父母会在孩子学习成绩升降中稳定自己的情绪,不急于在学习的具体问题上替孩子出主意,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时,要注意多关注过程,少关注结果。
家长要鼓励孩子利用同伴资源。高中集合了孩子同龄人中的学习优秀者,有着广泛的相互学习的范本。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与同学多交流,能使孩子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有收获,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的激发、观念的碰撞、人情的温暖、心理的支持、交往的经验无不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促进,优秀的同学群体将会是促进孩子成长的优质资源。家长要相信孩子的心智不断成熟,学习成绩会渐渐提升上来,父母诚挚的信任和耐心的期待,就是对孩子最贴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