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试难度降低成大趋势

 

  通过降低考试难度,学校可以回归到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正确意义。

 

  

  今年的深圳中学入学考试从标准分到原分,还取消了普通高中的公开招生选拔学生。记者梳理发现,在新政等因素的影响下,今年的招生呈现出名校差距缩小、竞争更加激烈等特点,同分考生众多,在划定原有总分后,大量学校不得不将“最终和平等分数比较条件”作为录取标准之一。

 

 

  从表面上看,新政策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但不难发现,改革的核心是降低考试难度,通过缩小名校招生成绩差距和增加同分考生人数来体现改革的动态价值。今年年初,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也明确表示,中学入学考试的科目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进一步降低难度,重点检查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考试范围将更广。在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降低中学入学考试难度的道德规范是什么?

 

  

  降低考试难度是中学入学考试改革的要求。一方面,随着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中学入学考试的功能定位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其筛选和选拔功能将逐渐弱化,科学分流工作将进一步加强。淡化和筛选功能体现在检测的内容中,降低检测难度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体现。另一方面,从中学入学考试改革的方向出发,随着初中学历考试制度的建立,原有的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将逐步被学历考试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降低考试难度将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由水平考试本身的独特性决定的。

 

  

  降低考试难度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学入学考试是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差异性,方便学生的选择,考试内容往往超出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过高,而学生则需要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实践掌握相应的应试技能,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试题注重知识点的记忆,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降低考试难度,使学校教学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最困难的试题训练,转向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正确意义。

 

  

  从今后的改革方向看,推进中学入学考试改革,是探索建立以初中学历水平为基础的考试制度,以及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的招生录取制度,从根本上把科目考试成绩的简单加法作为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克服成绩率,减轻学生过度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按照这一中学入学考试改革的方向,降低中学入学考试的难度势在必行。

 

 

就目前的中学入学考试而言,降低高考难度可能给高中招生带来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通过完善招生制度逐步解决。从长远看,降低了考试难度,缩小了学校之间的招生成绩差距,有利于构建良好、健康的区域性高中教育生态。同时,降低考试难度也给中学入学考试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学生考试成绩相对较近的情况下,可以引入分数以外的评价手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有进行的空间。如何科学地将招生环节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当前高考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中学入学考试改革中需要认真关注和研究的新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入学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