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后记【刘亮】

作者:刘亮,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博士。


据说,写后记时哽咽甚至泪流满面是常有之事,以致我不敢轻易动笔。毕竟无法逃避,倒不是担心因此不能毕业,而是真心认为有必要记录下此刻的所思所想,给未来的自己。

从2008到2018,在这美丽的华政园,我完成少年到青年的蜕变。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人,读大学原本只为求一份好工作:农村人所称羡的“铁饭碗”或者看起来最赚钱的金融行业,因此,无论是华政还是法学,最初都不是我所向往的。造化弄人,“压线”进入华东政法大学,读一无所知的行政管理专业。懵懵懂懂地度过几年大学时光,大三时“随波逐流”参加司法考试,无心插柳柳成荫,忽觉有必要正儿八经读个法学专业,唯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最合心意,遂入此门。

博士三年,欢乐、痛苦和迷惘交织,感恩与歉疚之情氤氲胸间。

博士生涯伊始,我与相恋六年的女友步入婚姻殿堂,随后一年初夏,女儿降临,我从而完成人生中两次重要升级。期间,看着女儿从坐到爬,到满屋子跑来跑去;从丫丫学语到每天在我进门时娇滴滴地喊,“爸爸回来呐”,再抱着我的腿撒娇,初为人父的快乐不言而喻。学术研究方面并无太多值得夸耀之处,纯粹试试看的情况下收到《行政法论丛》的用稿通知,着实让我兴奋了一阵子。其余称得上欢乐之事并不算多,每周固定的羽毛球时间,在香港访学期间,走在经典港片里的大街小巷,作为一个资深观影人,算得一种乐趣。

友人常因我读博而赞赏我的勇气。然而,除经济因素外,一开始我并未觉得读博需要什么勇气,仍旧如同硕士时读书、写作,然而,当我面对博士论文写作和发论文时,才觉察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如今,再有学弟学妹向我寻求读博建议时,我大多劝其慎重考虑。正式开始博士论文写作是到香港之后,虽然在此之前对选题已有一定想法,却未能系统地阅读文献。面对900多篇文献,我每天早上9点左右走到邵逸夫图书馆(香港交通费太高,走路可以省钱),晚上近10点离开图书馆回到4平米的住所,如此持续两月有余,可谓身心俱疲。因久坐导致颈椎疼痛,一个个闷热潮湿的夜晚,失眠成为常事,更为闹心的是,原先拟就的提纲问题重重,必须推到重来。屋漏偏逢连夜雨,一篇原先说好待发的论文,突然被告知不能发表,就此开启发表论文之痛,很长一段时间,一边忙于博士论文,一边忙于小论文,双线作战。离港时,学位论文完成最费周折的现状描述部分,几易其稿,始终不甚满意,而核心期刊仍未解决。回到上海后,继续着这样的煎熬。预答辩后重新面临修改难题,为此常常夜不能寐,直到现在。

眼见发小、同学宝马香车,而我却仍在这校园里混迹,若无触动,显然不真实。我常常思索,读博为了什么?古代学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夙愿,而我,为了国家法治事业的进步?正如坊间笑谈,吃着地沟油的命,。即使真有此宏愿,这几年做的那些研究、写的文章,到底产生了什么社会效益?几乎为零!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何谓好工作?要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要么有丰厚的经济收益,对得起家人朋友。如今,找一份工作都困难,如何奢谈“好工作”。为了提升自我?或许对自身能力是有一定提升,但必须通过读博才能有如此提升吗?多少有些自欺欺人。大部分人由于没有经历过而对博士大加想象,实则只是一段不一样的经历,读完博士并没有高人一等。当然,我的迷茫或许源于我不够优秀,并非普遍现象。

于我而言,最不能忘怀的是家人和师友对我的包容和帮助。妻与我小学同学,本科毕业即参加工作,如今已近六年,每天乘坐近两小时地铁,经受早晚高峰的折磨。经济上,婴幼用品、房贷皆由她一个负担,而她对此毫无怨言,还在我愁闷之际不断地安慰我。为照顾我女儿,母亲只身来到上海,每天的辛苦难以想象。若没有她们的付出,我将过着怎样不堪的生活?我的两位导师,王月明教授和朱应平教授,对我的关怀,没齿难忘。自读硕士起,王老师一直是我的导师,学业上的帮助自不待言,生活中同样关怀备至,为我提供学习场所,繁忙工作之余为我的工作而操心,师恩如海,终身难报!每次向朱老师请教,朱老师总会毫无保留地给我提供建议,经常为我提供写作素材,只恨自己愚钝,不能完全领会老师的思想。练育强教授既是我的老师,又是师兄,自硕士时起,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一直给予我充分帮助。童之伟教授、刘松山教授、范进学教授、林彦教授、江利红教授在开题、预答辩以及写作过程中,提供诸多建议,在此一并致谢。不能忘怀的,还有在香港期间指导我的朱国斌教授和王书成教授以及一起在香港学习的熊樟林老师、陈明辉老师、付婧老师、陈骏博士,诸位师友既给予我写作建议,又在生活上给我关怀。很难说,若无熊、陈两位哥哥的帮助,我是否能保持身体和精神的正常?属于我们的日落石硖尾,散步、聊天,身心压力得以纾解。在上海,幸得诸位师兄弟(恕我不一一列明)以及胡荷佳、姚澍两位博士一起喝酒、畅聊。此外,需要感谢为我校对文稿的梁铭明师弟、朱昕怡师妹以及教超打印店老板等。

当然,歉疚之情同样盈于胸间。对妻子,蜗居在小房子中,经济负担由她承担,而我几乎从未为她购买心仪的服饰,算不得一个合格的丈夫;对父母,即将而立之年,却未能给予他们宽裕的生活,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儿子;对女儿,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她搭积木、给她讲故事,给她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算不得一个合格的父亲;对老师,我没能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让他们欣慰,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学生;对朋友,不能经常陪他们喝酒聊天,给他们提供帮助,算不得一个合格的朋友……

惟愿在新的人生旅途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愧于家人和师友!


201846于华政六三楼(斐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