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教育急需自我革命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近些年,,但是高等教育的学术生态问题由于其特殊性、隐蔽性,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教育本来不该有“GDP”,却存在一个又一个“教育GDP”,比如:从追求学位授权学科数量到追求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从要求论文数量到SCI论文再到影响因子再到ESI高被引,从争取教授、博导,到争取各类人才帽子、院士,从评审科技成果到争取国家、省部科技奖励,等等。由于“教育GDP”的影响,大学放松了本来应该专注的人才培养,管理部门一些推动大学发展的本意助长了对“教育GDP”的追求。对这些“教育GDP”的过分追求,使得我们在相当程度上忘记了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外化于行,怎样培养简单正直、担当奉献、专注职业的人格品德,怎样真正把办学重心、教师职业重心放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上,怎样营造实事求是、求真致新的学术文化等根本问题。

,对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基础性工作等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高等教育急需自我革命,重归大学根本职能,重塑大学学术生态。

  一是强化对书记、校长、院士的考核管理,。对高校党委书记、,重点考核全心全意工作和班子建设、现代大学的理解和管理能力、师生公认和带动学校发展、是否用行政权力谋取学术资源等。对院士,重点考核教书育人和促进学术发展、严格遵守院士规范与要求等。书记、校长考核已有制度,院士有要求无严格考核。管好了大学书记、校长和院士这些“关键少数”,、风清气正和健康发展。

  二是各级行政部门要真正落实“放管服”,让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同时,各级行政部门要依法管理,不要设置各类人才帽子计划、各类奖励计划,,发表国际上广泛认同的论文、解决业内公认的难题,与奖励、帽子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要在大学考核评价过程中强化奖励、人才帽子等衍生性成果,论文、专利、报告等原始性成果才是科学研究的表达形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取消这些评价指挥棒的干扰之后,教师就会少填很多表、少开很多评审会、少跑很多关系,更多致力于培养人才、解决科学问题和攻克技术难关;高校就会静下来更多思考中国大学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培养更多更好的学生,产生更多更好的教授和科研成果,也会产生一批新时代的教育家。

  三是大学要不忘初心、专注教书育人。大学要把党的建设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加强制度文化、职业文化和科学文化教育,培养未来爱国为民、崇德守法的社会精英和领导者,科学技术的推动者和发明创造者。大学要把办学重点回归人才培养,建立以人才培养新思想新举措、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效果为主体的大学评价体系,让学校、学者专注于人才培养。大学要制定严格可操作的学术自律、学术平等的制度体系,建立体现教师职业尊严的科学合理的聘用、评价、晋升、薪酬制度,促进教师提高职业修养和学术水平。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自我革命要建立大学宁静办学、教师安心教书潜心学术、学生刻苦学习追求创新的制度环境,。(作者赵跃宇系广西大学校长)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叶企孙与一流大学建设学术会议暨叶企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



推荐阅读

一流大学要为国家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力—纪念叶企孙先生诞辰120周年

教育的目的是认识世界

朱自清:教育应为信仰,不为功利

大学要护好自己的“命根子”




中华教育改进社

      建立于1921年,陶行知为主任干事,蔡元培、黄炎培、熊希龄、郭秉文等为董事,梁启超、孟禄等为名誉董事,主要成员还包含胡适、陈鹤琴等,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教育救国社团,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专业化、科学化、世界化进程。

  2011年恢复重建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现有社员三百余人,已形成有志教育改进者相互切磋和激励的社群,专业化的第三方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