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许久没有更新公众号了,因为最近在雕琢毕业论文。我不知道别人写毕业论文是什么感受,但是我这一个月来,倒是像去炼丹炉里走了一遭。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阎循观诗文研究》,按照我老师的说法,这算是一个硕士论文的题目。所以老师对我的要求是:三万字像样,五万字充分一些。


 

而目前这篇论文的写作接近尾声,在字数上接近五万,加上附录勉强十万,也能达到硕士论文的字数要求了。至于质量能不能达到嘛,我估计不能。一是写作时间太短,二是掌握资料不够,三是文本赏析水准不超标,四是学术贡献不足……至于五六七八我就不说了吧,惭愧。

 

以前看陈寅恪、胡适、顾颉刚以及现在一些学者撰写的东西,觉得那些人的考证挥洒自如,仿佛手里有一根鞭子,一甩动,书中的文字就活了起来,任由他们操控着去论证一些问题。看得我是大呼过瘾。

 

可等到我自己拿起这根鞭子去查资料论证时,虽然一些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却生疏笨拙得很。

 

比如说阎循观是清朝人,他没有身份证,也没有出生证明,更没有死亡记录。而他的朋友们后人们,也没有为他做一个年谱来记录他的一生。所以他的生卒年没有一个准确的记载。大家都会用百度百科去查一些资料,我也不例外。我还记得那天我在百度上搜索“阎循观”三个字,发现有他的资料,很是开心。可是等我仔细一看以后,我发现了问题。那就是阎循观的生卒年和百科中对他的介绍不匹配。

 

哪里不匹配呢?百科上说他是1724年出生,1771年去世,年仅45岁。我掐指一算,1724年算一岁,那么1771年,他不是48岁嘛。我以为我算错了,我又算了算,没错呀,就是48岁。这百科有问题吧?我不太自信,于是去检索了古籍。发现这件事,远不是我想象得那么简单……

 

古籍中都说阎循观是45岁去世,那么这个去世时的年龄,想来可以确定。只是他的卒年,古籍中都是说他当官两年以后去世,那么现在问题转移到了:他什么时候当的官。只要能确定了他什么时候当的官,就能确定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而我仔细翻检古籍,又发现他是在中了进士之后当的官。


那么问题又转移到了:他什么时候中的进士。只要能确定他什么时候中的进士,就能确定他什么时候当的官,就能确定他什么时候去世的。

 

我心中正暗自得意,没想到就在这时,古书中突然浮现出了左右两派,就阎循观的进士问题,咯吱咯吱地斗了起来:以《国朝宋学渊源记》《文献征存录》《揅经室集》《清史稿》等为代表,右派以《昌乐县志》《抱经堂文集》《碑传集》《二林居集》等为代表。似乎较为官方,而右派似乎较为民间。我对右派大有好感。


说阎循观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中进士,右派说阎循观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中进士。眼看着它们要打起来,我立马拉开了它们,捋了捋并不存在的长髯,哦不,竖起了夏洛克的大衣外套,嗯……准确地说,是推了推柯南的眼镜,对它们说道:我来解决。

 

我仔细又仔细地端详它们,试图发现蛛丝马迹。功不唐捐,许久之后,果然发现了问题。们对阎循观的论述流于肤浅,有应付的痕迹。推敲一下这些书,就可以发现它们对阎循观其人其事并没有特别关注,所以这些资料的可信程度,不够高。


而右派则不同了:阎循观是山东昌乐人,而《昌乐县志》对本县内的文人学士关心程度很高,所以记载较为可信。《抱经堂文集》中所收的《阎考功怀庭哀辞》是卢文弨亲笔哀悼阎循观的记述文章,而卢文弨作为一个长者,他在乾隆二十二年曾力争录取阎循观,可是却没能如愿。外人传他抱着阎循观的考卷哭泣,觉得遗漏了一个人才,而他也得到了一个“抱经”的雅号。由此可见老卢和阎循观的关系之亲密。


《碑传集》中所记载的,是韩梦周给阎循观写的墓志铭。这位韩梦周和阎循观更是亲密得不得了,他们少年同学,中年亲家,平时书信往来不断,还互相赠诗表达思念。而《二林居集》中所载的是阎循观的墓表,这篇墓表的作者彭绍升,和阎循观也是朋友。

 

所以在看清了左右两派的真面目以后,我觉得我应该相信右派。不仅因为右派与阎循观的关系较为亲密,更为重要的是,墓志铭与墓表的写作,错误的概率比较小。毕竟撰写者是熟人朋友,而且这种文章刻在了石头上出了错,想改也不方便,而且也拉不下脸不是?

 

……在找到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我又抽空去把百度百科给改了,让阎循观去世在了1768年。那一年是乾隆三十三年,是阎循观在乾隆三十一年中了进士、当了官以后的第三年,正好符合古书中对阎循观当官两年的记载,而这一年,恰好阎循观也是45岁。


上面只是一个简单的生卒年考证,已经让我手忙脚乱了。虽然最后下了结论,但我这个新手还是菜得很,以后还需多加磨练。

 

对我来说论文的写作大抵是一个一点点坚持、一点点努力的过程。虽然我很笨,但这个过程锻炼了我。学术写作有利于培养一个人严谨的习惯,更能提升一个人文本的深入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暴露出来自己行文的缺陷,乃至性格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发现,有利于自己去认识自己,然后,去改变自己。


最后,我想说,写毕业论文,如同进了一座炼丹炉。虽然已经去过了炼丹炉,但炉子里的考验,是为了炉子外的世界。对我而言,未来的学习之路还很长。毕业论文,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End

(论文的写作,最要感谢的,是我的老师侯老师的教导与修改。没有老师的帮助,这篇论文不可能进步到现在的模样。感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