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因硕士论文太优秀,被直授博士学位的学生,后来怎样了?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 里面的历史都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人木有套套,咋办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 订阅我们立刻马上看!

1964年12月,我们小分队在滇西北找矿。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卫战士每人配备一支。一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一段就会被雪坞住。我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就在我们又一次下车推车的时候,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我们正惊疑、猜测时,纳西族老乡急喊:“快、快赶紧上车,是一群狼。”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但是很不幸,车轮只是在原地空转,根本无法前进。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只狼,个个都象小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战士小吴抄起,纳西族老乡一手夺下小吴的抢。比较沉着地高声道:“不能开枪,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钻进树林,狼群会把车胎咬坏,把我们围起来,然后狼会嚎叫召集来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他接着说:“狼饿疯了,它们是在找吃的,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除了紧张,大脑似乎已经不会思考问题。听老乡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往下丢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红了,兴奋地大吼着扑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着,刚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乡继续命令道:“再丢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约50斤肉品又飞出了后车门,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又被8只狼分食的干干净净。吃完后8只狼整齐地坐下,盯着后车门。这时,我们几人各个屏气息声,紧张的手心里都是冷汗,甚至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令我们从狼群中突围出去。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又发话道:“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想保命就别心疼这些东西了!”此时,除了紧张、害怕还有羞愤……!作为战士,我们是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资的,哪怕牺牲自己。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车被坞到雪地里出不来,只能被困在车里。我们的子弹是极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唤来,我们会更加束手无策。我们几人相互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谁也没有说什么,忍痛将车上所有的肉品,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8只狼又是一顿大嚼。吃完了肉,它们还试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但没有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经滚圆,先前暴戾凶恶的目光变得温顺。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其余7只狼没动。片刻,那只狼带着狼群朝树林钻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儿,8只狼钻出松林,嘴里叼着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树枝帮我们垫起轮胎,让我们的车开出雪窝。我激动地大笑起来……哈……哈……刚笑了两声,另外一个战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这突兀的笑声惊毛了狼。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但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呢,赶快发动车,”车启动了,但是没走两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先往车轮下垫树枝,然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最后一次,汽车顺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这时,8只狼在车后一字排开坐着,其中一只比其他7只狼稍稍向前。老乡说:“靠前面的那只是头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并用力地向它们挥手致意。但是这8只可爱的狼对我们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连凶猛的狼都懂得报恩,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身?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应当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来源:中外高校情报


他,26岁时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


他,28岁时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


他,指导了12位博士获得全国优博,从2001年2011年更是连续11年入选全国优博指导教师,遥遥领先其他博士生指导教师,被网友称为“最牛博士研究生导师”。



那年,顶刊NCS的编辑人员列表里有三百人,只有5个是中国人,曹雪涛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从“最年轻的医学教授”到“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从“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再到“南开大学校长”;


从“让专家评委拍案称奇毕业论文”再到如今“三个月连发2篇Cell和1篇Nature”。


曹雪涛的人生里充满了太多的传奇色彩,然而这样一位顶尖的科学家却没有国外的学习经历,是个纯正中国本土培养的顶尖科学家。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曹雪涛的传奇经历和人生转折点。




01

走进叶天星的实验室



1986年,22岁的曹雪涛还是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那时唯一的梦想就是能做著名免疫学教授叶天星的硕士研究生。


那时的曹雪涛成绩优异,完全有免试读研究生的资格。


然而一向严谨的叶老甚至连见都没有见他,就甩过来一句话“我不要免试的,考上来算。


30∶1的录取率,两个月的复习时间,一旦不取,免试莫谈。”


曹雪涛也是有一股子韧劲,既然叶老这么说了,那就非要考上不可。


终于,经过了两个月的奋战,曹雪涛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走进了叶老的实验室。


叶老对曹雪涛的勤奋努力十分欣赏,尤其看中他身上的那一股韧劲,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对曹雪涛也是关怀备至,教导有加。


这也使曹雪涛写出了《白细胞介素Ⅱ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这样让专家评委拍案称奇的毕业论文。


专家们一致认为论文在四个方面有独到的创新见解,已达到博士生的毕业水平,建议他马上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以补修博士生第二外语等课程。


直到4年后曹雪涛博士毕业时,全校一共12名博士,都准备选择到国外留学,其中也包括曹雪涛。


但是当年近80岁的导师叶天星到医院看望正因胃出血住院的曹雪涛,并且挽留这位才华横溢的学生时,曹雪涛被打动了。


后来一篇描写曹雪涛的文章说,叶天星老先生当时对曹雪涛说:“我一生有两大遗憾:一是没能把二医大免疫学科建成博士点,二是没把教研室建成全军重点实验室。


你年轻,有才华,希望你留下来,完成我的夙愿。”


山东人的豪气顿时在他胸中激荡,让这位年轻人一口答应这位他待之如父的导师,要留在国内,“干一干”。


在2008年经济观察报采访曹雪涛时,他说:


我的导师叶教授,我读到硕士第二年他就退休了,后期身体不好一直卧床。


跟叶教授我更多同他谈一些理想,我对他非常敬佩,因为他对科学有一种 真正的好奇心。


他四个孩子去世了三个,他的夫人去世,包括他去世,葬礼都是我操办的。


他夫人去世那天我去看他,他晚上还在灯下看免疫学的杂志,他已经对生与死悟透了。


你想他晚年白发人送走了三个黑发人,这种打击太大。


所以叶老是很淡漠功名的一个人,在生物界他的交往很少。




02

全军重点实验室的日日夜夜



受到叶老的影响,曹雪涛决心做一位本土科学家,一定要建一个全军重点实验室。


开始的时候,缺钱缺实验器材。


1991年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三万块钱。


曹雪涛跑到北京去答辩,住十几块钱的小旅馆,六个人一个房间。


第二天答辩完很兴奋,要省钱又连夜坐车回上海。


就是这样舍不得花钱,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这个实验室。


免疫学那时只是一个小学科,要想取得大的成果,就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那几年中,曹雪涛所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他几乎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有时候,他和同事们为了求得一个实验结果,一连几个昼夜奋战在实验室。


时常是干一个通宵,回家打个盹,又硬撑着爬起来。


终于,经过不懈努力的曹雪涛迎来了梦想成真的时刻:


几年下来,他们竟“杀”开一条血路,一路斩关夺隘,捷报频传: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两项;三种基因药物通过国家药审进入临床试用;申报国家专利16项……


,文中这样写道:


他把全部身心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科技事业。


他曾几次累得胃出血,昏倒在实验室 ———他永远忘不了导师的那句话:“中国的科技上不去,永远被人看不起”




03

对待科研的境界



曹雪涛实验室一直持续产出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与导师的境界息息相关。


根据统计,历年曹雪涛院士共指导12位博士获得全国优博,从2001年2011年更是连续11年入选全国优博指导教师,遥遥领先其他博士生指导教师,被网友称为“最牛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人才培养方面,曹雪涛一直认为:


三流导师传知识,二流导师教方法,一流导师授理念。


作为导师,要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把自己当成瞭望塔甚至发射架,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


我不希望自己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匠人,而希望是一个启发学生悟道的明师。有时一句朴素的话,就能让学生茅塞顿开。


就如同他和叶天星教授一样,更多是传承了一种对科学的追求。


曹雪涛说:


从他身上学到一种科学家对很多事情的淡漠。


要说科学研究体系上面,当然这种话我说出来不是很恰当,我觉得叶教授更多的是科学方法上的指点,研究体系更多的还是我建这个实验室之后自己慢慢找到的。


曹雪涛一直珍藏着一张从泰山上俯视泰安城的照片。


这是2004年,研究生钱程在登泰山时拍下后,作为圣诞节礼物寄给了曹雪涛。


“从事科研就要站在高起点上,站在泰山顶上才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曹雪涛说,“这是一种境界。”


曹雪涛的成就和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多到两天两夜也讲不完。


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功因素可以归纳为三点:机遇、努力、境界。


这也是每一个人人生转折的因素,是每个人通向成功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