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需要什么医学知识以外的技能?


我是个医学生,虽然不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回答,但还是结合各位前辈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一些微(dao)小(ting)心(tu)得(shuo)谈谈看法。在我看来,技多不压身,但是以下几点最为重要。



1 .  沟通

「老师,我这病有救吗?」

「没有,绝症。」

 

医疗的对象是人,因此最重要的,不是科研、英语甚至临床技术,而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学习「诊断学问诊」时,老师告诫我们,临床经验不足并非无法做法问诊的理由,很多病人求诊的目的是寻求答案,而非解决问题。而 20 条问诊技巧中有 7、8 条都是询问患者对疾病的看法、关心疾病的影响,甚至解决患者生活上的困难。

 


尽管在实操中不一定能做到,但是这种理念要时刻保持,使患者信任你,拉近医患关系。很多医疗纠纷就起源于沟通不利(且不论过错究竟在哪一方,沟通的不利肯定是院方引起的)。不过,良好的沟通不仅仅停留在笑脸相迎、毕恭毕敬的。

 

我院一位胃肠外科教授,性情乖张脾气恶劣,患者却交口称赞。一次查房,他当着所有医生的面拍着一位中年体胖患者的肚子,边拍边说:「这种肚子叫青蛙肚,脂肪又多,骨盆又窄,最**难做。」而患者不仅不生气,还一脸不好意思的赔笑,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毕竟医生对病人来说是医学问题的权威,因此也要在沟通中保持自信。

 

小标题上的对话是一位呼吸内科老师和患者间的问答。但是老师后来又补充:「现在的医疗技术是无法根治你的疾病,但是只要你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病情也不会恶化发展,对你的生活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认为这既体现了医生对疾病的看法给出了权威的论断,又照顾到了病人的想法和顾虑,给予了信心。

 

当然,以上两个例子都有些极端,切忌暴力模仿。患者不会关心你发表了多少篇论文,申请了多少基金项目,甚至不关心医疗手术技术到底如何,只会从双方的言行举止中对你做评判。简而言之,医患间的沟通能力是患者眼中好医生的最重要体现。

 

2 . 过硬的身体素质

强大的膀胱是医生的必备武器



 

一女生去找某外科教授做导师,对方打量了她 150 cm+/70 kg+的身材,三秒钟即答复——不要。这并不女权,只是不管内科还是外科,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临床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工作的本钱。

 

在我最开始上手术的时候,做的就是两件事:持续性拉钩,间歇性挨骂。连续几个小时都全神贯注在几厘米的切口上,虽然过程中没什么感觉,但当手术完成的一瞬间,会有种要死了的感觉。虽然只是拉钩,但是仍然要关注手术每个细节:纱布擦晚了、吸引太慢了、钩子没牵开、线头没提紧,都会挨骂,导致身心俱疲,更何况主刀医生。每当术后,很多人会选择在休息室里抽根烟放松下,烟雾缭绕的环境里 PM2.5 直接爆表。

 

许多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现在已经有着各种各样的操作,与外科之间的工作节奏差距越来越小。此外,每天数小时的查房,住院医师长期的夜班,主治医生没玩没了的琐事,教授一天天的门诊,无一不考验着医生的身体。如果呼吸科医生天天咳嗽,消化科医生每天嗳气,神经科医生总是头痛,估计也不会被患者翻牌吧。

 

近年来不少新闻报道年轻的医生因为工作压力等猝死,且不论过度工作是否合理,一个良好的身体总是健康生活工作的保证。所以离开 LOL、零食、熬夜(这个有点难),去健身吧。

 

3 .  英语

「fine,thank you,and you?」



 

很多老师都说英语能力非常重要,举例说某院士在早会上当场读英语文献。但是不少人曲解其意,醉心于各种英语考试分数和词汇量的记忆。

 

语言是一门工具,良好的综合应用能力才是英语水平的体现。大学中有些同学头顶学霸光环,英语分数让人望其项背,但一开口总有种久居俄罗斯的东北人既视感,词汇量丰富却听不懂机场的英文广播,英文摘要的阅读完全依赖于翻译软件。很多人经历过研究生考试后,仅一两年英语水平就原形毕露。

 

为何?用进废退。

 

很多时候,英语最主要的应用还是在写文章做科研评职称,因此,英语水平能满足工作所需足矣,最重要的还是灵活运用。坚持读英文文献,偶尔追追美剧,毕竟过犹不及,除非坚定想法要去国外行医。

 

4  .  逻辑思维能力

我思故我在


 

在诊断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其实是 ppt based learning)课程中,老师反复强调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如何从一个现象或问题中发现内因因并提出验证的手段与解决方案,不仅在临床工作方面很重要,更是一般性问题的正确处理思路。

 

换言之,这是一种科学观,拥有这种科学观才是正确处理问题的基础。而科研,就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一些论坛上,很多回答所的知识我根本看不懂,但我要尽力理清回答者的思路与角度,学习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一种疾病,究竟什么才是诊断标准,现有的治疗方案适不适合,能否有改进的措施。这些才是推动医疗水平进步的动力。否则临床技术再高超,终究只是医疗工人,而不是医学家。所以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思维而不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