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理科非应届双非跨方向考博经历


2018年理科非应届双非跨方向考博经历


作者 | 简

编辑:学长

从17年6月份有了考博的念头,10月底辞职,复习4个多月,18年3月获得导师考过的通知。一路走来,有自卑,有后悔,有惊喜,有忐忑,有惭愧。想写下自己的经历给考博路上的学子一些鼓励和指引,希望你们大胆向前走,不要心存顾虑;也希望自己走过的弯路你们不要再重复,有一些过错的弥补是需要很大代价的。


再具体介绍下自己的情况,本人于17年获得某双非学校理学硕士学位,16年11月回家乡找工作,就职于私企。17年10月工作满一年后辞职,开始全面准备专业课和英语复习。备考期间报考5个学校,最终被某211高校录取。虽然对结果不是很满意,但是也明白这和自己的付出是对等的。认识到自己距离名校还有一定差距,也意识到自己距离一个真正的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面我就个人经历,把自己在备考期间存在的担忧,踩过的坑,跟大家聊聊。


非应届生不要担心有歧视。刚开始准备的时候,我特别担心老师会对非应届生有歧视,其实主要是自卑心理。就我个人而言,平时的工作内容,几乎不涉及自己专业课知识,英语也接触不多,再加上硕士期间也没有养成阅读专业相关书籍和相关文献的习惯,可以说是毕业就等于放弃专业。


再回忆起研究生在学校那会对专业课的学习也仅限于通过期末考试。对比应届生,他们刚刚学过专业课,还在进行相关方向的文献阅读,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熟练程度要远远高于自己。所以刚开始我对自己没有半点信心,觉得备考就是从零开始。由于自卑,自然会认为外界,尤其是博士生导师更会这么认为。


但考博期间,我发现一同报考的考生中有一半甚至是一大半都是工作后决定考博的人,而且大部分还都在工作岗位,边工作边备考。就我被录取的这个学校而言,我们专业考生共8人,其中1人是硕博连读,4人是非应届(包括我),其余3人是应届。最终被录取的5人中有3人是非应届。所以不管是从报名情况,还是录取情况来看,非应届生和应届生是没有差别的,博导并不会仅仅因为非应届的原因而拒绝你。


双非同学不要有自卑心理。在我报考某双一流高校且双一流学科的时候,我是很胆怯的,担心自己本硕学校不好。到了考场了解到和我一同考试的很多同学都不是名校学生,而且面试的时候老师也不会注重询问你的过往学校,更注重的是了解你的科研潜力以及专业基础素养。博士考试是一个具有很强包容性的考试,是以科研潜力,以专业积累论英雄的筛选人才方式。


跨方向考博一定要特别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我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和博士报考方向不一致,所以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毕业论文都不能给我报考博士加很多分。报考期间就有导师质疑过我的专业基础,担心我在他的方向做不好。


这个担忧是很正常的,因为博士期间的科研是要依托硕士期间积累的成果的,导师肯定更倾向于招收硕士科研方向和他研究方向一致或相似的学生,这样对导师也好,指导更易上手;对学生也好,不用从零开始。


所以一般不建议大家在报考博士的时候跨方向,跨专业的更不建议了。因为这需要跨考的学生下很大的功夫。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在硕士期间做研究时苦苦挣扎,虽然也发表论文,也拿到毕业证,但对于研究方向真的没有兴趣,对自己写出来的论文也没有成就感,拒绝硕导985高校的推荐,一心只想再换个方向,那就踏踏实实把专业课学好,如果有多余的经历,再多看一些报考博导的论文研究。


因为如果我们在硕士期间的积累起不了作用的时候,我们只能让导师看到我们具备新方向研究所需的专业知识,我们也在关注着新方向研究的最新科研动态。我报考某名校失败的原因就是,我忽略了自己在专业基础上的劣势,专业基础考试没有通过。面试时老师着重了解我的专业基础时,由于前期积累不足,备考期间复习不够下功夫,我一下子就露怯了。


关于联系导师,先找硕导等老师推荐,然后再考虑自己联系。这里我只是想说有导师推荐的话,考博会更顺利些;并不意味着自己联系导师就没有希望录取。


这里我着重说一下没有导师推荐,自己联系导师的情况。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能面谈就拒绝电话,能电话就舍弃邮件。这个要根据自己情况而定。因为我报考的学校都是外地的,而且距离900公里左右,见面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我是按照邮件、电话、见面的顺序来的。


先是邮件联系,说明自己的报考意愿,并发送一份详细简历。如果你之前的学习情况和科研情况特别好,导师会立马表示自己愿意录取的意愿。如果是这样,那就没必要继续往下看了,好好复习等着读博去吧。


当然,由于我们是自己联系的,大部分导师都会仅仅回复“欢迎报考”的邮件。这个时候不要停下,一定要再进一步沟通,询问专业课考试参考书,问问在备考期间除了专业课复习之外还应该阅读什么文献以方便跟进以后的课题研究等等说一些能够表明你有强烈的跟着导师读博士意愿的一些话)。并通过导师的邮件回复来判断是否该进一步见面聊聊。


一般情况,如果导师愿意见面,那就说明他对你还是很感兴趣的,这时候一定要做一些准备再过去,以增进自己考博胜算,建议做个ppt汇报下自己在研究生期间或者工作期间做出的成就。如,参与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毕业论文等能证明自己科研潜力和学习能力以及专业基础的东西


如果导师婉拒见面,并不意味着导师不要你,一般表示导师对你还在考察期,导师希望通过考试来获得优质学生。如果你特别想跟着这个导师读博,接下来你就要好好努力专业课复习了,但是注意,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只要老师没有明确表态,在复习的同时不能断了联系。不要想着,那我就专心备考吧。老师的生源和态度是会变化的,老师可能之前不确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能就基本确定谁更适合做自己的学生。


我就吃过这样一个亏,第一次联系导师之后,导师回复态度很中立,说有几个学生报考他,让公平竞争,没有拒绝也没有意愿,我就真的觉得那就好好复习,公平竞争吧。硕导和已经考上博士的朋友一再让我确定报考导师的意愿,我都没有在意,主要是不想把时间花费到这种事情上,觉得专业课更重要。


2个月过去了,当我完成报名并告知报考导师的时候,博导回复说是已经基本确定人选,推荐我报考其他导师。我当时真是伤心到极点,还没有上赛场就被告知已经没有比赛资格了。天真的以为考博和考硕一样,以考试分数论成败。殊不知在当下申请考核制的时代中,导师的意愿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意味着考博不是公平竞争,只是公平的形式不一样。


因为读博士和其他学习阶段是不一样的,博士更注重平时的积累,考试也更注重思想性的东西,绝非是通过一场考试就能筛选人才,或者通过临场突击就能掌握知识。博导作为该方向有多年科研经历的高水平人员,是最有发言权的,是最能识别出哪位学生更有科研潜力的。通过对学生某些方面了解的这种考核可能比通过简单几道题目的考试更能灵活高效地筛选出适合科研的人员。


总之,不管你是非应届,双非,跨方向,还是其他情况,考博对于你和其他考生一样,都是公平的。只是备考期间,一定要注意联系导师,并保持联系,尽量获得导师是否愿意培养的意愿;专业知识的复习越早越好,积累的越多越牢固越好。之前没有做好积累的同学也不要担心,只要没到考场,每一天都是可以用来积累知识的好时机。希望认真备考的同学都能顺利考上!


希望能给还在考博路上奋战的小伙伴们一些继续努力的动力。


学长欢迎你们用文字分享你们的考博经验,分享你们的读博故事。2000字左右。每篇文章一经采用,有200元稿酬或者购书费。


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你,赶紧写出你的考博经历,附带你的录取通知书发到学长邮箱3436044866@qq.com吧。


希望大家多多分享经验,给考博路上的人更多的努力。


往期精彩回顾

1.2019年考博学子必看文章汇总

2.双非专硕学姐2018年南京大学商学院考博经验

3.考上学长告诉你:考博的选择和一般流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科学规划,规范训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今晚晚19点开课

获取听课方式: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戳原文,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