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图文,77级校友张效雄带你重回青葱湘大



       张效雄,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77级中文系校友,写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出身的小说作家。长期从事党政和法制新闻的报道工作,曾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高级编辑,是中国首批都市报的创始人之一,曾获得青年文学创作竞赛报告文学一等奖,2015年1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畅销长篇小说《风起》。

       那年春天,张效雄在学校旧书摊淘到了一本没有姓名的日记,那本日记里,却记着他的名字。由此,他开始了一场青春寻梦之旅——


(视频:那年春天 一本没有姓名的日记)

大学生活十记(节选)

      那个时代真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年代。没有世外桃源中人,大家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文科的同学表现得外向一点,理工科的同学表现的方式则有所不同,但每个人的心里全都揣着一团火。


补  课

我们的大学生活赶上了好时代。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前期,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岁月,全社会都非常重视文化、科学、知识。

那个时候的大学,没有铜臭味,品位和成就是那个时代追求的时尚。

学校安排补课就是一例。我的师兄任秀江说过,他是学化工机械的,学校安排了部分优秀的学生补习数学,我则是英语补课的参加者。

学校安排补课,完全是为了培养人才。老师补课也不要加收费用,他们很乐意,花的功夫比正常上课还要多,老师很高兴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愿意学习的学生。

大约是1979年的春天,学校教务处的薛老师,也就是历史系讲课很出色的李广一老师的夫人,她将77级一些英语成绩好点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英语提高班。上课的是一个美国的女老师,主要是培训口语。过了半年,薛老师又把78级的一些同学找来,继续扩大了这个提高班,教授的老师,是一个英国来的女老师,叫伊利莎白,后来是外语系的罗英豪老师。我们这个班没有文理工科之分,主要是学语言。外国老师用的他们带来的教材,罗老师教的是许国璋教授主编的教材和当时很流行《基础英语》。

(课堂上课场景)

我们连续上了3个学期。我一直是负责联络文科学生的文科班长。理工科班,开始是77级电子物理专业的田裕人,后来接任的理工科班长是大名鼎鼎的袁亚湘,77级计算数学专业,早就是院士了,他一直是湘大以为骄傲的代表。

我们那个时候学习特别认真。上午的专业课本来很紧张,每周要补两个下午的英语课。虽然是自愿参加,但谁也不想拉下,每堂课总是把教室挤得满满的。因为全部是用英语教学,学起来也挺吃力的,但大家总是抢着回答问题,老师教的劲头也挺大。记得我们的英语考试并不是在自己的班级,而是提高班的同学一起考。我们的绝对分数虽然比在自己班级低一点,但含金量高得多。

其实功夫并不在课内。从我们进入提高班以后,这些同学很自然地就汇在一起,记得最多的时候是每天晚餐后,一群提高班的同学到后山散步,大家聊天时坚持用英语,渐渐地,大家觉得水平提高了,兴趣也更浓了。这种“聚会”一直坚持到四年级做毕业论文的前夕。那真是一段难忘的黄金岁月。


壁  报

七七级的同学,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潘晓”。

潘晓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她的影响在于一场波及全国知识界,主要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大讨论。

,人们的思想一下子还转不过弯来。关于潘晓观点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人生观来进行的,在青年人,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当时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报纸刊物本来就不多,《中国青年》一时成为抢手货,颇有洛阳纸贵的意味。

当时的湘潭大学,就有不同形式的讨论会读书会,最活跃的是壁报、学生杂志和诗歌朗诵会一类的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壁报。潘晓自然也成了主要论题。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至于潘晓是谁,大家并不在乎,她只不过是个代名词罢了。

哲学班是全校思想最活跃的,他们举办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专题讨论会,邀请研究西方哲学的王守昌老师到会指导,吸引了不少外系的同学参加。

我们班级团支部办了一期壁报,就是在当时叫“西一栋”的学生宿舍墙壁上。我是团支部负责人,带头写了一篇杂文,讲五四民主思想的,现在看来,那是很肤浅的。也有别的同学关于对潘晓观点评论的文章,很有思辨色彩。同寝室的同学,当时就很有绘画天分,,在壁报的显要位置画了一幅《猛士》,展示的是一位伟大女性在骑马奋进。这幅画很有震撼力,许多同学们拍手称好。但因为画中的人物是半裸着上身的,也招来一些非议。不记得这幅画是被覆盖了,还是被撕掉了。但这个猛士还是久久地留在了我们那一代湘大人的心中了。

(76级、77级从汨罗考入湘大的同学合影)

那个时代真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年代。没有世外桃源中人,大家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文科的同学表现得外向一点,理工科的同学表现的方式则有所不同,但每个人的心里全都揣着一团火。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可能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就像我们无法理解我们的前辈一样。现在,我们也只好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一样,感叹一代不如一代。但历史总归是要前进的,很难以前辈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我要告诉我的孩子们,那个年代,真是值得回味,值得记忆的年代。没有轰轰烈烈的思想改革运动,社会不可能发展到如此进步的程度。

洗  浴

刚进湘大的时候,似乎没有浴室,洗浴就在卫生间里。不记得是哪个学期建立了浴室,在食堂的北边。这个食堂是我们经常上大课和雨雪天上体育课的地方。

夏天和春秋季节,男生是懒得去浴室的。那里热烘烘的,几乎每个人都吼着嗓子在那里比歌,跑调的太多,听起来怪怪的。

黄土地上,阳光很充足。勤快点的同学去上课之前,用铁皮桶子盛满水,放到楼梯间的一侧,等到晚饭以后,这水就被晒成了热水,提到卫生间里可以痛痛快快洗个澡。这就是我们早年的太阳能热水器。

湘大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1979年的冬天,某夜,室外已经冰冻,北风忽忽作响。我们寝室12个人都已经钻进了被窝。有个同学突然对其他同学挑战:谁敢去洗冷水浴?

沉默了许久,没有人答话。外面的北风还在敲打着窗户,室内透着寒气。

有一个同学从上铺跳了下来。很快,又有3个同学相继从床上跳下来。我就是这4个人中的一个。

(张效雄摄于新落成的第一教学楼阶梯教室)

我们无声无息地拎着铁皮桶向卫生间走去。卫生间的窗户没有玻璃,也没有用报纸或塑料纸糊上。那温度绝对在一二度之间,或许是零度。

大家倒满水,大喝一声,将凉水从头至脚倒去。然后唱歌、跳跃、擦背、跺脚,等等等等。

好在湘大的自来水是井水,并不是透心的凉。几分钟后,4个人擦干身体,悄然返回寝室,钻进被窝。

没有欢呼,没有赞扬,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这4个同寝室的同学是:谢光球、袁铁坚、杨俊武和我。四个不怕冷的汉子,不是要强,完全是为了回应那句挑战的话语。

从第二天早晨起,我就开始每天一课的冷水浴。我此后坚持了若干年洗冷水浴。

毕业了,分配到省级单位,条件变优越了,人的挑战性早就没有了。现在家里24小时有热水供应,冷水浴成了遥远的回忆。


老  师

湘大众多的老师中,有两位永生不能忘记,就是图书馆的姜戈老师和邓琼芳两位老师。姜戈老师与我同乡,是我父亲教小学时的学生。他后来在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学习,,又从西安天文台调来湘大。他们夫妻俩对我十分热情,视同子侄对待。在湘大,他们家就是我的家,我学习用英文打字机打字,就是在他们家学会的。每逢节日,他们总要请我去吃饭。后来我把许进超也带上了,因为都是老乡。从他们住在农民家开始,到后来搬到东坡村,四年里一如既往。姜奶奶的厨艺很好,每次都能使我们大饱口福。那时我们也不懂事,进门什么礼物也不带,张口就吃。

现在想来,真是觉得很不好意思。姜老师对我们完全是一片诚心,用他的话说:“你们有出息了,我也就光彩了”。许进超已经是蜚声海内外的数学家,不晓得我这个学生是否让他觉得有些光彩。

不晓得现在湘大的师生关系如何,我们那个时候完全是水乳交融。学生有个什么病痛,好几个老师都会过来询问,带你去找医生。学生有个什么情绪,也会有老师来找你谈心,帮助你出出主意。老师家里需要干些体力活,学生们会很自愿地去做,顺便还可以嘬上一顿。

(77级袁亚湘、许进超等课后讨论数学题)

我总是说,那个时候湘大的老师是中国最伟大的老师。可以和他们相比的,。湘大创建初期,几乎所有的老师是怀着一腔热血奔来这里。这些老师从遥远的南国北疆汇集到湘潭这个贫瘠之地,期望的就是能够参与这片处女地的开垦。那时候很多老师住在农民的家里,点着煤油灯备课批改作业,从来没有听说过谁有怨言。

教我们班和哲学班公共英语的朱寄生老师,当时已有五十多岁了,夫妻俩借住在农民的家里。朱老师每天到新建的教学楼讲课,要走好几里田间小路,不论晴天还是雨天,总是穿着一双瓦口套鞋。别看他打扮很不入时,但讲课十分认真,语言幽默,给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记得有一次,朱老师约我到他的农舍去。进到屋里,房子很暗,白天看书都要点着煤油灯。我想他一个高度近视眼,那是多么的艰难。如此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在与大学老师极不相称。他却笑呵呵地对我说,学校要加强英语专业学科建设,计划找几个文学基础好、英语也好的学生重点培养,以后留校做教师。他向学校推荐了我这个他认为很得意的门生。看他那神情,很是认真,给我描绘了一副人生成长的蓝图。但我那个时候心气很高,不想像老师那样甘于清贫,于是婉言谢绝了老师的好意。我离开他那个农舍时,朱老师一脸的失望和无奈,那神色一直印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那么多年,我感到辜负了朱老师的期望,内心充满了内疚,再也无颜去拜见老师。

,现在大部分进入了知天命之年,有一些已经步入了退休干部的行列。中文系当年教过我们的老师,姜书阁、羊春秋、彭燕郊等等影响了我们一辈子的大家们,当年正是壮年,如今已驾鹤西去。在世的一些老师,也大都是垂暮之年。但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依然是那样年轻潇洒,那样风华正茂,那样侃侃而谈。他们在田埂上匆匆走过的身影,在同学们的脑际里永远不会褪色。


【湘潭大学新媒体中心】
来源 / 湘潭大学报
图文 / 张效雄
视频来源 / 芒果TV
编辑 / 刘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