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宝教授在贸大法学院做“法学论文的写作及发表”学术讲座

2017年4月14日,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教授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总编辑、中国法学期刊张新宝教授在宁远楼金杜模拟法庭给法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以“法学论文的写作及发表”为主题的专场讲座。法学院龚红柳副院长、梅夏英教授等与150位师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由石静霞院长主持。石院长首先热烈欢迎并感谢张新宝教授在百忙之中莅临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给师生传道解惑,之后简要介绍了张教授在学术领域和专业领域的骄人成就。张新宝教授的主题讲座主要从五方面展开:

 

(石静霞院长主持)

首先,关于法学论文写作和发表的目的及动机,张教授经分析后认为,不同群体(如法学院教师和硕士博士生等)的写作目的并不见得相同。对于有发表要求的高校教师和研究生而言,学术论文的写作需要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但对于没有硬性学术发表要求的法科学生,则建议通过适当写作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张新宝教授进行讲座)

其次,张教授指出,论文写作前要明确作者所处的位置及将来努力的目标。文章从写作到发表需要一定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计划地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及早着手,才能从容应对各阶段的要求和相关压力。

第三,在文章选题上,张教授指出,一方面作者应该特别留意有投稿意向的期刊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弄清楚期刊的栏目特色、选题风格以及一段时期的关注焦点等。作者要根据期刊的特点决定或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向或方法,有的放矢地写作和投稿。另一方面在选题时,要特别考虑文章主题与我国法治实践进程的密切程度,社会大环境要求我们选题时相对更现实一些,学者和学生要更加关注热点问题并跟踪最新的发展,使得其研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张教授认为,研究国际法的学者尤其要注意避免国际法与国内法“两张皮”的问题,中国学者应该从解决中国法治问题的出发,从对国际法以及外国法的比较研究中汲取有益养分,但最终仍应服务于中国的法治问题研究及实践。同时,张教授还指出,作者也要善于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发言,利用适当的场合与编辑进行学术交流。

第四,关于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和文献引用,张新宝教授认为,一篇好的论文必须以充分的资料积累为前提。作者必须养成随时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的习惯,做好文献综述的基本功,并且及时更新,确保在自己关注的研究领域永远保持在最前沿的位置,避免基础性的错误。张教授特别建议了如何做好的文献综述。

在主题讲座的最后,张教授指出,文章类型不同写作方法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每篇文章写好之后都要要对文章进一步深化思考,找同行提出修改意见,多磨砺讨论,并参考外审专家的意见对文章进一步修改完善。

(讲座现场)

石院长对张教授的讲座做了提纲挈领的概况与点评。石院长认为张教授用他自成一体、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轻松谈笑间向听众阐明了法学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解析实用到位,非常值得在座师生认真消化吸收。

之后讲座进入问答环节。石院长从她担任刊物外审专家和文章作者的经验出发,向张教授请教刊物一般如何处理外审专家与文章作者意见相左的情况。之后在座师生分别就如何保证论文的创新性、论文涉及敏感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论文写作中案例选取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互动提问。张新宝教授对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最后石院长和全体听众用热烈掌声再次感谢张教授给大家带来这场受益匪浅的学术专题讲座。

 

(卢佩助理教授及学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