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研究生不堪导师压迫自杀 曾被逼喊爸爸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上面的蓝色字体“巴黎时尚网”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29日,一名网友在微博爆料,其弟陶某系武汉理工大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3月26日早上7点半,陶某突然坠楼身亡。

  30日,武汉理工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称,3月26日,该校一在读研究生在校内坠楼身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事件发生后,学校成立专班调查和处置相关事宜,已经将初步调查情况向家属进行了反馈。

  "根本没有预料到他会,他非常乖,学习也好。"陶某姐姐表示,在家人面前,他一般不会提起学习上的困难。

  不过,他曾向家人提起过导师王某,"在本科时候弟弟对王老师评价还不错,后来话语就慢慢变少了"。

  陶某姐姐出示的几份聊天记录显示,2016年9月,陶某已经准备出国读博,王某告诉他,"这一次一定要对你狠一点,否则你会以为每次都会不了了之",随后王某要求陶某离开研究所。去年11月,陶某去找工作,王某说"研究所没有你这样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多份QQ聊天记录显示,王某曾让陶某喊他"爸爸"。此外,王某常要求陶某去家中参加活动,为其带饭,"到茶餐厅帮我买一份香菇肉丝、一份黄瓜木耳鸡蛋,一份饭,送到我家。"

  


  


  学校回应>>

  王某表示不愿接受采访 学校已经成立专班进行调查

  29日下午,新京报尝试联系王某本人,王某表示不愿接受采访。

  30日下午,武汉理工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回应此事称,学校已经成立专班进行调查。

  


  


  无独有偶>>

  西安交大博士溺亡 曾未遂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当地警方出具的“公民死亡证明书”显示,没有证据证明是刑事案件。

  杨宝德的女友李欣(化名)告诉红星新闻,在她和杨宝德相处中,从来没发现他有心理问题,但是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向别人吐露,“什么事都闷在心里,自己扛。”让李欣感到难过的是,男友离开却没留下只言片语。

  李欣认为,男友的女博导周某与此悲剧有关。她称,杨德宝在读博士期间,周某经常安排他做PPT,打扫卫生,买东西……答应帮他联系出国,又未能兑现。“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他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作出了轻生的行为。”

  李欣认为,男友的是因为很多事情长时间累积在一起造成的。李欣说这已经不是男友第一次出现的想法了,她称,2017年5月,杨宝德曾因周某批评产生巨大的心理创伤,独自步行去秦岭,未遂。

  


  生存压力>>

  博士也有“潜规则” 被导师当作廉价的高级劳动力

  现在中国的“博导制”既不同于欧洲的“导师制”,也不同于北美的“老板制”。在学生需要导师提供项目和经费、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的“利益驱使”下,师生关系更像是“雇佣关系”。

  大多数的博士生认为,他们承担了导师课题一半以上的任务。对于发表论文要把导师列为第一作者的“潜规则”,很多博士生都表示不满。但在“雇佣关系”之下,导师在很多方面对学生发展具有决定权,学生又不得不接受。

  甚至有部分导师把博士生当作廉价的高级劳动力,故意使学生延期毕业,使得博士生所背负的压力倍增。

  就业经济学业压力庞大

  就业危机:根据中央电视台联合智联招聘发起的“就业力—2006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薪金标准的问题上并无明显优势;另外,参与调查的企业有近15%,都表示不招博士,专门针对博士的岗位稀缺,成为博士就业的又一大障碍。

  经济拮据:据记者了解,国家规定的博士生月补助是290元,各校可以酌情补贴。,每人每月1000元。而助学贷款和社会公共资助,则无一例外地向本科生倾斜。“助学贷款原则上本科生优先,硕、博次之,”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资助办公室韩老师说,帮困工作主要还是面向本科生,接受的社会捐款或基金,也是发放给本科生的居多;博士生的奖学金也很少。

  学业压力:2016年10月的一份调查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博士生表示,所在学校要求在攻读博士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最可怕的是博士论文匿名评审,要由各院系从校外相关专业的教授中随机选择至少两位,请他们对论文进行评审,达到一定分数才有参加答辩的资格。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全部学生进行匿名评审,,抽签决定。

  


  博士生怎成导师“家仆”?

  但毋庸讳言,在眼下的中国高校,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让学生替自己做家务活,这只是形式之一,一些导师甚至享受研究生称自己为“老板”,入学伊始就陷入导师所谓的“课题”之中。而这些所谓的“课题”,许多是凭各种关系运作而来,并没有多少学术价值。课题结项,导师可支配大量经费,学生却身陷其中,耗费大量时间不说,还得不到系统的学术训练。

  而另有一些导师,则把学生视为自己的“私有之物”,要把学生一切控制在自己的股掌之间,甚至干预学生私事和人生决定。而有些导师在与同事发生私人恩怨纠葛时,要求名下研究生选边站队,甚至支使学生参与攻讦与自己有矛盾的老师……还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并不仅仅存在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一些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或辅导员,也常常把大量私人事务或本应自己处理的工作强加给学生。

  我们期待更多的高校,能够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还校园中风清气正的师生关系,维护学生基本权益。这也应成为我国当下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