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分享:我是如何把行测突破到79.8分的!

先介绍一下背景吧。我是应届生,第一次参加公考,学的是财经文秘专业。这次国考的行测成绩还算对得起自己过去的努力(79.8分),所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从公考小白一路摸爬滚打下来的经验,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于准备时间,之前看很多大神说公考不建议打持久战。这点我表示同意,毕竟人很容易倦怠,一旦精神疲惫了,你的行动一定也跟不上调,本来应该激烈有序的复习硬是变成了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我觉得这样既浪费时间有消耗热情。我自己来说,就复习了两个月,从九月下旬大四开学了(是的,我们学校开学就是这么晚2333)才开始准备到十一月下旬考试,满打满算不超过65天。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比那些复习了大半年的小伙伴准备得仓促,尤其是行测,五大模块每一个都需要下功夫提高,但是时间安排好了一样可以事半功倍。


下面我按照自己考试的做题顺序给大家分模块说一下。


言语理解:之所以把言语放在第一位,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数量上,言语有40道题,相当大的题量,需要阅读处理的文字信息非常多。我个人感觉做完这一部分基本上心里就有底了,无关对错,而是那种解决了一个大麻烦的踏实感。


从考试前到考试中,其实进入做题状态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言语可以帮助缓冲,因为她并不像数量或资料分析一样会就是会,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虽然都可以蒙),那种焦灼和挫败感言语不会带给你,有点像温水煮青蛙==就算有的成语不认识,但是我们可以凭借语感啊,我们可以适当排除啊等等。总之意思就是说,先做言语的话能给自己一个定心丸。


言语又具体细分什么词语啊,成语啊,语序排列啊,中心概括啊,接语啊等等,选词填空啥的没什么好说的,积累。尤其是成语,会有高频词,像“举重若轻、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国考出完联考出,联考出完省考出。这个平时多关注一下各大机构微信平台整理发布的推送积累就可以,我是把自己不熟悉的老是出错的都整理到一起,有手抄的,有打印的,形式不重要。


好像有两种题型非常容易混淆:文段中心和文段概括(具体是不是叫这两个名字我也忘了==)反正就是有一种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强调\意图是XXX”。另一种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XXX”这两个需要区分。凡是带有“意”的,一般都是需要你揣测的,这时候就需要注意文段中的关键词,比如:可是、从这个角度讲、必须、不难看出……根据这些关键词来找作者的想法,但是不要过度揣测


另外那种就是单纯归纳中心了,客观点。一!定!要!注!意!中!心!词!比如文段就是围绕某个中心词来讲的,那么选项一定要有这个中心词!警惕偷换中心词!当然具体做题的时候肯定不是我这样说起来这么简单,一定要绷紧这根弦。


像语序排列啊、接语选择啊,都要讲究逻辑的。语序排列我就不说了,因为一直做得不好==仿佛跟原作者脑回路不是很吻合==大家还是多做题吧,你会发现有规律可循的,比如逻辑连接词,比如行文结构,比如,语感……

 

资料分析:之前我看别的大神经验,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位做,他说那样脑子很清晰,效率高。但是我自己实践后发现并不适合我。因为一开始我根本没有进入做题的状态,思路没有打开,看见一个数据都要反应半天,正确率和速度都像shi一样。于是我就把资料分析放在言语后面,做完言语,预热好了,接着做资料,非常爽。


资料分析不同于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属于小学奥数,多少带有点技巧,稍微考验智商==上了大学以后我就没有接触数学了,所以小学奥数也对付不了。但是资料分析不一样,根据考完试我在粉笔的估分,我的资料分析最多错了一个,我完全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算出来的。其实一开始做题的时候,资料分析完全是重灾区。百分比和千分比看错、斤和公斤看错、2015年的数据看成2016年的等等,做题完全不带脑子。很多人应该也发现了,资料分析不难,就是太琐碎太麻烦,稍微一走神就完了,小数点百分数又烦的一比。所以必须有耐心,耐着性子做,刚开始不建议过分追求速度,比如25分钟之内做完啥的,没意义,看准数据和单位,把正确率提上去再说。


我做了一本华图李委明编的资料分析专项书。这本书还算不错,很系统,对于我这种一直孤军奋战的人来说简直打开新世界大门。里面对一些常考的题型都做了归纳,什么两期比重比较问题,平均数的增长量,平均数增长率……一开始看起来云里雾里,但把公式跟例题联系起来还是会发现思路蛮清晰的。这本书最后有很多真题练习题,不光有国考的,也有省考的题目,质量还算可以。


做完前面的例题可以掐表做真题了,20道题目建议用时不要超过30分钟,有说20分钟的我觉得太苛刻,我考试的时候用了差不多25分钟。到最后你就能达到一种境界:做得又快又好。一般磨磨蹭蹭做很久的话,我觉得正确率也并不高。对了,做题要用公式的时候千万不要一边做一边随意翻笔记找书,记不住公式就是记不住,考试的时候没人让你翻书,不要养成这种习惯。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虽然跟言语一样是40道题,但比言语有意思多了,做完资料分析这时候脑子就稍微有点懵了,没关系,来点图形推理调剂一下。刚开始接触行测的时候,我特别害怕图推,因为根本发现不了规律,感觉所有的题目都很随意,没办法得出共性的东西。看解析的时候又觉得其实规律挺明显的,但是我就是看不出来。后来我就随意从网上找了一些公开课视频,华图中公随意哪个忘记了==其实公开课讲的东西挺基础的,但是因为我没有上过培训班,所以听起来觉得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比如怎样看点、线、面、素;汉字的观察重点是什么,九宫格注意什么,对称轴的方向数量,奇点等等。自己记录下来,然后做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按照一定的逻辑链条去走,不然真的无处下手。


图推保持做题的感觉很重要,就是如果你这一段时间感觉正确率不错就松懈的话,下次做题图推一定会报复你==每天都做图推是一定要保持的,直到考前最后一天。也不是说非要刷几千道,你在看错题的时候就要总结规律了,自己的弱点到底在哪里,是平移旋转还是立方体。


类比推理其实特别好玩,挺鸡肋的,据说分值不高==。里面涉及的内容还是挺广的,不止是词性词义,还有其他的历史常识、生活常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造句子组短语,对付绝大部分类比推理足够了。但是不排除有麻烦的题目,比如那种好几个词语一起的,前后对应关系要看好。实在不行就到网上搜一下类比推理的题目大批量练习。


就把定义判断和逻辑推理放一起吧,定义的话我也觉得挺好玩的==千奇百怪的理论和现象,别看有的定义特别长,其实就是纸老虎,关键的也就几个字词,一定要全部对应。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定没错。


逻辑推理就不是很好玩了==比如说逻辑里面的“有的”也包括所有的意思,跟我们平时讲话的“有的”就不一样了。一开始我非常不习惯这一点,总是用生活化的经验和例子去做逻辑题,结果真的不能直视==对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什么否前不能否后,否后无法推前,只有逆否才能成立……这些几乎是必考的,所以无条件记住。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可以动笔写一写,前件是什么,后件是什么,多做点题目有助于培养感觉,到时候你不用特意写就能知道怎么推能成立了。加强和削弱的题目也是必考的,这个要分清是加强\削弱主体还是条件,我这一块一直发挥不是很稳定,所以不多说了==


对了今年国考逻辑这一部分除了新题型,就是那几个关系户小王小李啥的==后来对答案的时候仿佛我只对了一个==逻辑推理我一共错了5道题好像,其中4道都是这个新题型的==

 

常识判断:不好意思这又是一个我觉得非常好玩的部分==但讲真我没怎么复习,因为范围太广了,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柴米油盐史地生政,真要是复习的话,性价比太低,回报率也低。但还是建议考前多看看这一年的时政,比如开了啥会啊,航天又干啥了。其他的像党史科技史好像也是必考,这个平时没事看着玩就行,考前各大机构都会汇总整理,自己不用费心思整理。


看到这里,我把常识放在了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其实真正考起试来,当你做到常识的时候,距离考试结束差不多有三四十分钟的样子。呐,多多少少有点放手一搏的意思,常识你会就是会,不会了果断蒙。我做题的时候如果有的题目能够排除一半选项,剩下的两个我就凭直觉选一个,记住,选好了就千万别回头看,更别改,谁改谁后悔==我平时的涉猎范围很广,不光是时政新闻,娱乐八卦、时尚穿搭、野史段子、赛车体育我都看==所以做常识的话正确率一般都在60%以上,虽然不是很高,但大部分人的常识真的只能做对七八道的样子。

 

数量关系:真是一点爱都没有==刚开始准备的时候我还天真地记了很多数学笔记,什么集合容斥、追赶相遇追及、排列组合等等,可是到后来我发现,我没有做数量的慧根==你给我时间我都不会做,更别提是在考场上。于是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放弃数量惹……时间紧迫的话我就全部都蒙上,如果能剩个一二十分钟,我会考虑抢救一下,比如做最简单的年龄问题啊,算个扇形面积啊,牛吃草的问题提前背个公式啊等等。总之也不要完全坐以待毙,有一次模拟的时候我就连蒙带算对了7道题目,巅峰成绩啊==至今记忆犹新并回想起来热泪盈眶……

 

关于做题速度:其实行测真的不难,只是时间紧任务重,看你如何分配取舍了。关于做题的速度,我个人感觉是建立在刷题量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你只有各路妖魔鬼怪见识多了才能见招拆招,势如破竹。如果题目做得少,遇着一个新题目你还在那里来回打量呢,人家之前见过的早就已经下一个了,如果每道题目都有个四五秒的差距,看起来不多,可是别忘了行测有一百多道题目呢。


关于复习进度:对初次接触公考的人来说,一轮复习还是要打基础,买本中公华图的书系统看一遍都有什么题型,做好第一遍复习笔记。基本上复习完这一遍你就知道哪些是大老虎了,难啃的部分也就要多加重视了。


二轮复习的话分模块吧,上述五大模块,总有一款适合你。我建议是根据一轮复习的感受分重点突击,比如认为逻辑很吃力,那就多分点时间给逻辑,做专项题目,看错题,一定要重视错题!看哪里错了,为什么错,我有的错题做了两三遍还是会错==不过没关系,你会对他同类型题目有所重视的。


当你认为各个模块以及啃得差不多的时候,少年,来套卷子吧!一般建议在考前二十几天的时候开始做卷子于是进入三轮复习。卷子呢也不是啥都拿来做,我之前做过中公还是哪里的模拟卷,真的质量不敢恭维。还是真题参考价值大。自己淘宝购买也行,网上打印也可以,一定要掐时间!全真模拟考试环境,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提前上好厕所,尽量不要让别人打扰你。(PS:来参加拼拼公考的行测集训冲刺吧!每周六上午9:00-11:00与你不见不散


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看时间,比如言语用多长时间,资料分析多久,自己心里有数就行,每个人擅长的模块不一样,我就不说自己各部分的用时了,好像也不记得了==做完了一定要对答案!一道题目一道题目地订正,尤其是言语逻辑和资料。常识看着玩就行==前面说过我已经放弃数量了,所以也基本不会花时间研究怎么做==建议考前抽时间把做过的试卷全部翻一遍,尤其是错题和当时犹豫的题目,有心的同学搞个错题本也是不错的。


不过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那就是我们平时刷题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很多真题了,有的答案都快背过了,再接着做真题试卷还有没有必要。绝对有必要,我感觉你记住单个题目的答案跟你做整套试卷是没有太大联系的。因为真做起题来,你的本能反应是怎样去解题,而不是搜肠刮肚在那里想以前的答案,一旦进入做题状态,就算之前已经做过N遍的题目你还是会下意识思考一下的,至少我是这样。还有,做试卷不建议一天一套,那样太累,中间最好隔一两天,让脑子休息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

 

关于其他学习渠道: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完全可以借助各种平台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啊。什么QZZN、微信公众号平台、QQ群、贴吧,里面有很多好的经验介绍,看看别人怎么走过来的,能少走不少弯路。

 

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


1. 不要过度迷信什么秒杀技巧,风险太大,还是一步一步解题好。所谓的秒杀,更多的是培训机构的噱头而已。


2. 不存在什么刷题过万行测一定考多少多少分。刷题能带给你安全感,但不给你正确率。现在粉笔显示我只刷了2765道题目,加上线下做的试卷,我估计不到8000. 但是我做2765道题就有2765道题的收获,我反思错题,我把每一次模考的失分点都记在本子上,有进步的就划掉,最后剩下的老大难就直接放弃。比如我到现在也不会做图推里面的小方块题目,看见了就直接蒙。


 3. 每个人都希望正确率跟速度兼得,但大家都知道几乎不可能。作为选拔性考试,行测不光考你的知识,还看你的心理素质。不会做的题目就蒙,但别空着。至于怎么蒙,全凭个人喜好。


4. 我所理解的总结就是看错题。没有错题就不会发现问题,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提高。


5. 平时的话有必要提高阅读速度,我的阅读速度很快,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我两周内可以读完并且不会弄乱人物关系==这需要耐心,也需要反应能力和一定的记忆力,我觉得这对于提高做题速度也有帮助。


 6.要相信一个良好的考试状态会让你超常发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吧,当你真的准备好了的时候,好运会眷顾你的。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了==半篇毕业论文的字数出来了2333. 希望大家能做好规划,不一定是多长期的,你可以在晚饭的时候根据今天的完成情况安排明天的学习任务,并保证能得到良好的执行。


自夸一句,我是一个很自律的人,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图书馆复习了两个月,小伙伴们有实习的,有考研的,有报班的,我一个人从早八点待到晚十点,食堂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已经很苦逼了,所以我不能让行测使我的生活苦上加苦,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做行测的原因,听起来有点变态,但真的是由恨生爱。


我一直坚信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助于获得成功,也就是说,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留条后路不代表意志不坚定,而是以一种温和的力量作支撑。


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以上所有观点均是我自己的建议和经验。有道理的就借鉴,不在理的就别往心里去。  

                                           

 这是来自拼拼公考唐僧学员的笔面心得,感谢无私分享~

点击下方图片,参与小打卡活动

一起学习交流共成长!



通知

拼拼面试60期VIP小班正在招生,仅剩1个名额,欲报从速,报名请联系珊珊老师qq2767782738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报名学习大白巅峰申论系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