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论文难于上青天?来看35条超实用技巧 科学人

研究界有句残酷老话——“要么发表,要么被炒”(publish or perish)。发论文攸关生死,而且真的很难。

而任何困难的事,都值得研究一番。

于是,我们得以看到这篇发表在《植物蛋白质组学》(Plant Proteomics)上的论文[1]——来自比利时、英国、瑞典、瑞士、捷克、奥地利和荷兰等地的十名博士后,凭着过往在各种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文的经验,总结出了35条发论文实用技巧,献给正处在研究生涯早期的年轻科学家们。

这些技巧有用吗?很可能有。毕竟,这些作者们成功发表了这篇文章不是吗?


至少在他们自己身上用上了。图片来源:tumblr.com

下面就是这35条技巧的具体内容—— 

怎么找人合作?


合作很重要。首先,合作意味着可以研究一些跨学科的题目;同时,合作者可以激发灵感,带来新鲜的想法;第三,你能借用合作者的一些设备和资源;最后,你可以化竞争为双赢,跟合作者商量同时发表论文(back to back papers/companion papers),从而降低竞争风险。

好处是多得很,但一个新手研究者到底要从何开始呢?

1. 多多参与学术会议——科学环节很重要,但茶歇、咖啡时间和集体用餐也一样重要。别沉默地躲在角落独自吃喝,多多走动,跟人交谈吧。


35条发论文实用技巧所在的这篇论文的作者列表。这显然是个合作良好的示范,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当然,学术大牛们往往被多人包围,很不容易搭讪。于是有了第二招—— 

2. 事先给潜在合作者发电子邮件。邮件的秘诀在于,一必须标题党,二不要求立刻回复。标题必须醒目,内容必须合宜,目的是让潜在合作者有兴趣点开并读完。不强求回复,因为对方通常事务繁忙。这封邮件的目的在于给对方留下印象,方便未来搭讪。

3. 多推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宣传自己从前的研究,科学界越多人听说过你的研究,潜在合作者主动接触你的几率就越大。欧洲科技合作组织(http://www.cost.eu/)就常资助研究者举办学术会议或研讨会,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

(P.S. 如果想宣传你的研究,联系果壳科学人wuouou@guokr.com吧~我们的订阅者中有大批科学家喔~ ) 

4. 也别忘了商界。寻找和业界合作的机会很重要,以生物学研究者为例,跟生技公司联系往往能带来研究资金支持,未来的工作机会,有时还能接触到最新的技术来帮助科研。

如何顺利合作?


合作不成变仇敌的事情,在学术界也时有发生,如何避免这种不幸的情形呢?

5. 永远尊重合作者对所有合作者一律平等相待。合作者有意见时,认真倾听,保持开明态度。 

6. 保持良好沟通。善用协作工具,如分配任务,即时消息,文件共享,视频会议,在线会议记录等等。


论文里推荐了一些协作软件/网站,打*号的免费。(部分网站因为你懂的原因无法在国内使用)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7.  小心语言障碍造成误解——这在依赖网络沟通的跨国合作中尤其常见。解决办法:①定期会面,或者至少定期视频会议,②如果觉得有语言因素造成误会,切勿犹豫,立刻要求澄清。

8.  一开始就明确合作规则。许多合作到后期争执不休,都是因为前期没有明确规则造成了隐患。一开始就决定好每个人负责什么部分。指派一个项目协调员。事先碰头,商议好科研伦理标准,行动计划,产出分布,大致投什么期刊,数据归谁所有,作者排序如何。最好一开始就定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如果是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研究,一开始就要签下合同,明确未来如何发表,以及知识产权归属。

9. 避开如下合作陷阱:①不要因为渴望一团和气,就不发表自己的意见;②如果合作人数太多,很多人就会不那么努力。你必须意识到这点,然后敦促大家充满热情地积极投入。

10. 争当组长,不要总当组员不要参与许多项目,但每个项目都不是主导者,也不会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一开始当助攻是可以的,但要在过程中学习并积累经验,以便在下一次成为主导。

11. 处理好与大牛的关系。跟大牛合作很棒,但要注意①不要让大牛什么贡献也没做就挂名,②不要浪费机会,试着学到大牛的经验,并使用一些大牛的关系网;③别让大牛独揽功劳,④不能全部依靠大牛,也要发表一些跟大牛无关的独立文章,让别人看到你自己的能力。

向什么期刊投稿?


合作好不容易达成,下一步的投稿选择就相当关键了。

12. 一定要选择那些和你的论文主旨相符的期刊。匹配度越高越好。常有论文虽然研究质量很高,却因为不适合投稿期刊被拒稿。

13. 灵活运用选择期刊的两个小技巧:①看你的参考文献都发表在了哪些期刊上,这意味着这些期刊接收过相关内容,②有些在线工具可以帮忙,如http://journalfinder.elsevier.com/,输入你的标题和摘要,网站就会给出推荐。 


输入这篇论文的标题和摘要后得出的结果,图片来源:journalfinder.elsevier.com

14. 正确、实际地估计自己的研究质量。每个人都希望在高分期刊上发文,但不要只按照自己的心愿投稿。以Nature为例,他们2013年收到10952份投稿,平均每天都有30份,但最终发表的仅仅是其中的7.8%。另外92.2%的人,也只能抹抹泪,换个地方再战。

15. 也别以为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就一定保险。很多低影响因子的期刊,拒稿率一样很高。 说到底,别以影响因子为唯一的投稿标准你的研究质量如何,跟期刊主旨的契合度如何,才是最重要的。

16. 影响因子太低的期刊,有时发了比不发还惨。你申请工作、申请研究基金时,审批人可能会因此怀疑你做的研究到底算不算“好”研究。 当然,每个学科具体情况不同,也许你的学科里没有这个问题。 

17. 注意每个期刊审稿发稿的时间长短。有些期刊的拖延症特别严重,这意味着你自己的进度会被大大扰乱,特别是如果时间对你很重要,你正指望着这篇文章来帮你申请工作、申请基金、项目汇报、与他人竞争、赶上某个截止期限的时候…… 记得投稿前查查www.journalguide.com这样的网站,会提供一些期刊的审稿发稿速度。

Science杂志的反应:3周出审稿结果,接收后3周网上发表,几乎算极速了。图片来源:www.journalguide.com 

18. 期刊的话要打个折扣再听——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有时候,一些期刊会很快告诉你“需要修改后重新提交”,这其实不是叫你修改,而是委婉的拒稿。你可以从https://scirev.sc/这样的网站上获得同行反馈的真实审稿期。比如说,如果Nature在两天内就告诉你“需要修改”,别在一棵树上吊死,转投别处吧。


一般来说,拒稿信都来得很快,不会拖过一个月。真的有意接收你的稿子时,你就有得等了。图片来源:scirev.sc

19. 有时候不妨催催期刊编辑(the managing editor)。偶尔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审稿期拖得比平常更长,比方说,找不到审稿人什么的。提交论文时期刊往往会给你一个大概的回复时间,如果超出这个时间,不要犹豫,立刻发电子邮件问一下进度,当然语气要友好和善。

20. 如果你曾觉得开放获取(OA)期刊质量太差不想投稿,现在可以重新再考虑一下近十年来,许多OA期刊的质量和地位都显著上升。重新查一下你行业中OA期刊的影响因子吧。 

21. 关注接受率相对更高的OA期刊——PLOS系列,BMC系列,Frontiers系列,都是值得考虑的OA期刊。而且它们的接收率高过传统期刊。 

22. 在OA期刊发文后,因为人人都可以读到,因此有可能提升你的被引用率,这最终又会增加你的H指数(H-index)。2010年针对农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发在OA期刊上的文章的被引用率,是发在传统期刊上的文章的两倍。 

23. 有些老牌传统期刊也允许部分文章开放获取,比如说,植物学里的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The Plant Journal The Plant Cell这几本期刊就都提供这种选项。如果你的投稿被接收了,不妨问问编辑可否让你的文章开放获取。 

24. 避免向“野鸡期刊”投稿。当然,OA期刊里也有不少垃圾。如何识别野鸡期刊? ①主动给你发邮件推荐自己的;②完全没有拖延症,很快就告诉你稿件被录取的;③没有最终审稿人意见的。野鸡期刊的不完全列表可以在https://scholarlyoa.com/publishers/网站上查询。

25. 预印本(Preprints)很可能是个好主意。这样科学界会更快了解你的工作。另外,你完全可以先发预印本,再投稿给传统期刊。比如说,NatureScience就允许你投已经有了预印本的论文。当然也有些期刊不接收已有预印本的文章,请先确认好再投稿。 允许你发布预印本的在线数据库有ArXiv ( http://arxiv.org ),,bioRxiv ( http://biorxiv.org ), PeerJ Preprints( https://peerj.com ) 等等。

如何投稿?


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出高质量的研究固然是关键,但如何向别人介绍你的研究一样很重要。有时,写作技巧能决定你的工作影响多大,被引用率多高,是长青树还是昙花一现。


走上投稿之路,免不了就要接受挑战。图片来源:Nick Kim, Massey University, Wellington

26. 文章一定要写得清晰易懂。论证逻辑严谨,读起来思路流畅,这样编辑才愿意把你的文章发给审稿人。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最好一个都不要有。在投稿前,找个母语是英语的人帮你校对一遍吧。

27. 跟编辑第一次交流时,一封好的投稿信(cover letter)至关重要。至少你得说清你的研究内容,以及为什么你的研究对于期刊感兴趣的领域很重要。有些期刊会要求你在投稿信里回答一系列具体问题。投稿前务必仔细看一遍期刊网站,看看有无此类要求。

P.S.如果你还是不知道怎么写投稿信,查查AllisonDoerr 大前年写的“如何写封投稿信”( How to write a cover letter)吧(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就能看),里面列出了哪些该写,哪些千万别写——比如说,别写太长,通常一页足矣。 

28. 在提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时,既不要过度自傲,也不要过于谦虚。要强调自己的研究是新颖的,是重要的,而且要给出很好的这么说的理由。

29. 试着假装自己是编辑或审稿人,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重新读一遍自己的信和文章。尽量保持客观中立。这个技巧在每次跟编辑、审稿人通信时都适用——别光顾着自己想说啥,想想别人读后的反应。

如何跟审稿人据理力争?


30. 对审稿过程心里有数。差到被编辑直接拒绝的论文是少数。一般来说,当编辑收到你的信和文章后,他会确认一遍,然后发给两到四个专家。专家们审稿后,把自己的意见又发还编辑。然后编辑汇总全部专家意见,据此决定到底是把文章发表,还是拒稿,还是发回要求修改/增补数据。有时候审稿人的观点截然相反,有时候审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见相互矛盾——这都是很正常的,做好心理准备。 

31. 对于审稿人意见,要逐点回应,不可无视。对于每一点,要么接受意见作出修改,要么礼貌地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澄清一些可能的误会。如果你跟审稿人确实观点有分歧,可以引用一些其他论文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一些交流时有用的模板——

你说得对,我们将这样解决这个问题……“You are right, here's how we addressed the criticism…”

这里由于陈述问题造成了误会。我们澄清一下……“This is a misunderstanding because things were unclearly formulated.We have clarified…”

一般来说,确实需要注意这个。不过,我们这个工作的特殊之处在于……“This is a legitimate/pertinent concern in general, but in thisspecific case…” 


32. 审稿人意见很重要,但最终裁量权在编辑那里。如果你觉得审稿人不公正,或者审稿人误解了你的工作,就和编辑说明这一点吧,记得带上足够证据来支持你的论点。另外,同行评审过程往往会让你情绪起伏,但记得交流时把自己的个人感受尽量剔除。

33. 有时候你会觉得难以接受来自同行的批评——这很正常,特别是你已经为此工作付出了几年心血的时候。永远记住,审稿人对你是有帮助的。同行评议的目的不仅仅是纠正错误,还能切实提高你的研究的质量。

34. 礼貌地、有条理地回复每个评审的意见。记得,那些未来将读到你的工作的人也会心存疑问,评审意见只是提前反映了大家的问题而已。一旦你能顺利搞定这些意见,你的工作价值就会随之提高。

35. 当然了,有时候确实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随机因素会影响你发论文。也许那些随机因素就叫“运气”吧? 

总而言之,做出坚实的研究永远是发表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此之后,希望这些技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你发论文的机会。 



那么,祝好运!

(编辑:Calo) 

参考文献:
[1]Glover,N. M., Antoniadi, I., George, G. M., Götzenberger, L., Gutzat, R., Koorem, K.,… Mayer, P. (2016).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Getting Published: 35 Tips for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Plant Proteomics, 610. http://doi.org/10.3389/fpls.2016.00610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科学人
科研最新进展,学术最新动态,顶级学者的思考和见解。
长按二维码关注科学人(微信号:scientific_guokr)。
点击“阅读原文”
学习如何写投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