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大停招社工本科!大学不能以发论文、就业对口率等名义取消某些文科!


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学





2017年5月5日下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一名社工教师的微信朋友圈内容被广泛传播。内容指出,存在了十六年的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今年秋季将停止招生,社工硕士保留。多名中大社工校友同时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证实该信息内容。图片如下:


大学不能以发论文、就业对口率等名义取消某些文科!

——从中山大学取消“社工”本科招生谈起

作者 | 马娜歌

作者授权中国社会学平台首发。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本科招生被取消,引发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界的“惊讶”,而原因非常的令人错愕——此学科的产出论文比较少,就业对口率不符合官方要求等等。当然,这个理由虽是“道听途说”,却不无道理,甚至非常值得让人相信——因为大学与学科的评价机制。

 

社会工作在中国内地,作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其的确是偏向实务性的,你让一个“重实践”的学科去搞理论创新,这不是背弃了这个学科的初衷吗?难道所有人都应该去搞论文?到底搞多少算多呢?如此评价机制,难道不是快成为被论文搞了吗?难道还不反思教学,还在将错就错?

 

诚然,作为社会学,多多少少与社会工作有些关系,国内现在很多社会工作的老师,要么是社会学在从教,要么是哲学、马克思、管理学、心理学、犯罪学、医学等背景的人在从教,这些学科与社会工作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才可以从事看起来不怎么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工作,可是这是社会工作的错吗?难道不是国家在设置与大学在招聘的时候出现偏差所导致的吗?

 

具体而言:首先,据我所知,国内现在唯独只有中山大学有社会学下的社会工作方向的博士招收。而一个偌大的中国,怎么就只有这一所大学有“博士招生”?怎么就不应该设置若干个专门的博士点,专业的培养社会工作?要知道,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路子真的有些不同,更别说其他学科了。


再者,大学为了自己的学科排名等,一方面,弄出一个社会工作,甚至有的职业技术学院都在开设这门学科,怎么回事?另外一方面,社会工作硕士现在根本很难进入一本、某些二本学校从事教学、研究的工作,但是大学或学院为了某些东西,居然在招聘条件中声称“博士学历”(强制性的条件),这岂不是很尴尬的事情?又没有专业的博士培养,又要博士学历,那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放在哪儿?所以,这么一弄,也只有社会学等专业的,有博士学历的人去“充数”。


根据笔者经历,我从985大学里看到了一些“门不当、户不对”的做法,为此造成社会工作在最初几年可谓是“四不像”,什么都学,开设的课程也是——拍脑袋开设,也导致一些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个学科的教师不得不转行,因为社会学博士就业饱和了。同时,老师们的研究方向也为此改变。这到底是害了谁?不是为了饭碗,谁又愿意这样?

 

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存在十几年的社会工作本科招生取消在全国排名靠前的中山大学发生,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而原因更是啼笑皆非。首先,政策的制定者,您去了解过这个学科吗?其次,社会工作的学生就业没去做社会工作,难道不是社会问题?却把账算在这个学科上面,实在是有些强词夺理。


社会发育不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偏差,社会风气更是以钱来衡量,社工又是“助人助己”的服务理念,为此你让他们如何是好?一边打着帮助他者的旗号,道德上风采无比,却背后去四处捞钱?这不是和某些腐败的官员差不多了吗?这还是人吗?所以,在笔者看来,社会不待见这个学科,社会风气在排斥这个吃亏不讨好的学科,才是学了社工不做社工的原因。


毕业生月收入倒数第三的,是社工专业



在此,多问一句,学一个学科和以后从事这个学科难道关系就那么大?有几个是对口的?有些校长工科出身又去搞教育,搞行政管理,这对口吗?再根据笔者的亲身经验来说,我的几个朋友,都是社会工作的本科、硕士,毕业以后去了银行、村官、销售、辅导员等部门工作,想必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为何不改变?不完善?中山大学的校领导们又去听了教师和学生代表的声音吗?如此莽撞地取消一个学科,对于这个学科的师生而言,意味着什么?作为“社工看广东”来说,又意味什么?中大可谓是社工的一个标杆啊。

 

所以,在我们的朋友圈里,一位在中大念社工的同学今晚语重心长的说:

 

想来真是不幸中之大幸:我是中大最后一个转到社工班的,下一届就没有名额了,再下一届,对不起,连专业都撤了。到南校的这两年来,见识了草坪事件、校园拆迁、校园限外、院系拆并等等事情,居然能躬逢其时,真是不幸中之大幸。对“学校”颇为失望。不过,回想自己是因为情怀而选择读社工的,情怀又渐渐地被消磨去了一点,现在出了这么一件事情,遂激起了以前那种情怀(惭愧),这也是不幸中之大幸。还认识了这些好同学、好老师以及好师姐、好同事,在课程实习中接触了那么多淳朴的苦难的人,自己的内向的性格也因而有所改变,这真是不幸中之大大幸。这就是对专业的认同感吧。我希望社会工作专业有一天能在中大复出。(2017.05.05下午5:30,牢记这个时间)

 

可见,且不说社工对于社会有什么益处,却对一个内向性格的人首先就产生了作用,为此,难道社会就一点都收益不了这种社工人的变化?隐形地改变与改善固然没有所谓的SSCI、SCI、EI等来的快,但改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却是有益于社会人的,是一个学科的社会责任的体现。

 

我们常常说,“总是说不如做”,社工之于社会学来说,就是这个道理。社会学往往会提出很多经验性的解释,描述性的研究,对策性的表达等,从结构、文化、制度、抑或是个人来解析社会事实与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却与社工比较起来,甚至与一个村官比较起来,实践的力量的确是微小。一个社工可以改变一个社区,一个村官可以改变一个村庄,而中国不正是因一个个社区与村庄地改变而改变吗?如此来看,社会学是不是因为能发论文就不该取消?请问,社会学的论文能改变什么?这个圈子的诸多学人为何感觉到“无力感”?难道论文就是“力量”?那只是一个学校的一厢情愿吧,对于社会来说呢?论文改变了什么?

 

在笔者看来,归根结底,取消社会工作本科招生,还是思维的问题。一方面,中大现校长是学物理出身,一个文科著名大学被学理工的人管理,文科自然会被排挤。但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文科之所以受到重视,却与诸多前校长的努力分不开,例如杨叔子院士。这难道仅仅用中大没有杨院士这样的人而导致其不幸运来解释吗?


另外一方面,理工思维管理社会、管理大学存在一定的问题,过分的追求实用,这无疑导致一个大学变得没有灵魂、死板、没有活力,变成了机器人大学。一个社会也好,一个大学也罢,如果管死了,把纳税人出钱建的大学的校门都堵死了,那么这个大学会怎么样?毫无疑问会下滑,这个大学的文科会怎么样?也会有同样的后果。这个道理,从1978年前后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

 

进一步说,如果一个学科没有用,那么国外为何有这个学科?香港的这个学科为何发展的那么好?、社会学这样的文科?此类管理模式是否与改革开放以后的大潮流背道而驰?

 

有学者谈到,想饭碗不被取消,那么只有去学马克思主义了,这不无道理。问题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这个学科能产多少论文?与社会工作按照科学的方法比较一下呢?指不定谁胜谁败呢?

 

总而言之,窃以为“存在即合理”,存在的学科,必然也有他的道理。推己及人,我们可以发现,社工的价值不是说没有,而是需要时间。社工的意义,更是需要社会的进一步发育才能看到更多,否则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为何成为社工发展的佼佼者?


同时,以社会工作推及到其它的文科来看,一个大学好不好,其实与文科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文科死了,则理工科的创新不可能成功,思辨力就是一个问题,就别说什么判断力、批判力了。再者,一个理工科大师如果没有文科知识的熏陶与积累,它这个名号肯定是浪得虚名,也不可能成为大师。何况,文科都要借助文科的东西,、鲍曼、鲍德里亚、布希亚等都是如此。

 

所以,既然不重视文科,不支持它的发展,却还要取消它,?

欢迎大家评论


《 召 集 令 

身怀学术绝技的你速速前来!


1,有学术水准:一定的专业学术水准是必须的!

2,有独到思想:具深度,广度,锐度者为最佳!

3,内容范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不设限!

4,资讯或翻译类文章:符合上述条件的均可以。


学术plus咨询/投稿邮箱

xueshuplus@163.com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2017文章全收录(1-2月)

2016文章全收录 · 信息与电子前沿

DARPA的13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DARPA2016年最受关注的10大项目

DARPA的关键研究领域:信息,生物,技术边界

只要内容过硬,其他都无所谓的,2016微信大调查

两院院士:评选2016年中国、世界10大科技进展

15张图看未来30年科技改变社会

未来30年,塑造社会变化的6个关键趋势

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新视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新视点:中美在网络空间如何达成共识: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新视点:特朗普大选获胜是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