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南小研说,关于毕业论文的“前世今生”

来自南小研的话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精美的影印品琳琅满目且随处可见,这时候我们可曾想到,在过去那样芳华的年代,前辈们是怎样完成他们论文著作的呢?

接下来,让南小研带领大家一起走近这段发展历程吧~

南开大学毕业论文的发展历程

图书馆陈列组图

1989化学系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1994国际经济研究所、

哲学系、外文系、化学系

1999经济学系

2004法学院

论文陈列一隅

论文厚度展示

以下图片可左右滑动

86年论文封面

论文部分内容

87年论文封面

论文部分内容

94年论文封面

93年论文封面

96年论文封面

99年论文封面

00年论文封面

03年论文封面

05年论文封面

06年论文封面

08年论文封面

15年论文封面

学硕、专硕与博士论文封面


使用英语的国家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打字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可以输出希腊字母、数学符号的打字机,其核心部件像个球(如下图所示),但我国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脑的大规模普及才把无数师生和文职人员从钢笔和稿纸中解放出来。虽然之前也有专业的中文打字机,但考虑到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没有较长的时间适应基本上是不熟练的。与后来的OfficeWPS相比,其效率更是天壤之别。




早期的毕业论文均为手写,然后印制。后来有了打字机,至少对文字部分是可以使用打字机的。对于需要公式的段落,先留空,文字打完后再手写上去,最后拿去印制。如果有写错的公式,则重新打印写错公式的这页,再重新书写。除非特别轰动的论文或卖得好的数理化文献,一般公式都是手写。

中文打字机

幻灯片

没有Excel的年代

尽管铅字排版早就有了,但只能具有一定规模的书刊报纸才值得印刷,少量的只能抄写。抄写员(copyist)是古希腊时代就有的职业,拷贝(copy)这个词就来源于「多」,一份变成了多份,就是copy。但对于学生试卷这种半多不少,抄几十份效率低、去印刷厂太慢又不值的东西,过去的老师们另有法宝——油印机。这东西要配合另外三大件一起用:铁笔、蜡纸、钢板。老师们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出字(下垫钢板防止划破),然后在油印机上用油墨滚子一滚,就是一张散发着油墨清香(其实并不香)的试卷,晾一会儿就能发给学生考试用了。


关于答辩

1

这是马中骐的博士答辩现场照片。马中骐博士是新中国第一个博士,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

2

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3

这是北大张筑生老师的答辩现场照片。这张图里就可以看到上文提到的幻灯片。

       所以,信息时代的所有技术、软件,在当年都有传统方法可以解决。只是纸笔和打字机进化成了Word,幻灯片进化成了PowerPoint,报表算盘进化成了Excel,油印机变成了复印扫描打印一体机,图书馆分类和文献引用变成了网站目录和超级链接,原理都是相通的。但这说明古人比今人更有智慧,今人只是把老方法搬到了电脑上吗?不是的,后来我们发明了互联网、搜索引擎,真正从原理上革命性地改进了信息的获取方式,成千上万倍地提高了效率。这是在旧时代找不到模版的创新,从模仿和传承进化出来的新兴技术。也许再过几十年,已经习惯了被AIVR、机器人包围的下一代会出于好奇,研究一下我们这代人是怎么依靠在屏幕前敲键盘这么原始的方式与电脑沟通的。

嗯哼!南小研先介绍到这里哈,我们下回再见啦~


图片来自网络及作者自行拍摄

部分文案内容整理自知乎(Vincross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771453/answer/184211720



编辑:林新辉
审校:刘晗
南开大学研究生会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