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两微一端10万+”论文同于发表核心期刊?

日前,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其中规定如果学术文章在“两微一端”影响力传播力巨大,比如 “微信公众号”发文阅读量达到10万+,头条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40万,即可定为在一级学术期刊刊发。该《办法》一经发布,就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

按照该校发布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原文的表述,在杂志刊发,并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其他,在两微一端产生重大网络传播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10万+,将享受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刊发同等的认定。

部分在校学生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新一代阅读习惯是手机媒体。最重要的知识体系的传播,所以如果能够让学术以一种更亲切的形式,让读者读到,是鼓励大家把学术走下神坛,更亲近普罗大众。评判标准可以用新的来试验,如果不是很理想,大家也可以做纠正。

而在年龄结构偏大的往届毕业生群体里,反对的声音就开始多了起来。部分人认为文章的转播量来衡量文章的价值这样是有所偏颇的,因为这个转发是有很多认为可控的因素在里面,可以操作的。新的口径的打开,可能会导致一些学术领域的人把精力放在新媒体上,减少了学术的努力。

而支持者则认为,学者不能只是做象牙塔里的读书人,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传播公共知识,已是当前基本社会共识。学者的社会价值应该在新媒体的话语体系里起到更多的作用。

传统上凭职称都是看在核心期刊上发的文章,发了多少,可能看的都是这个小圈子里的人在看。假如说以网文的形式,写出质量比较高的,又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作者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社会的价值也很高。同时这也回归到了学术评价体系的初衷:关注成果本身的价值和影响力,而非是否发表于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