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2017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一年一度的答辩季在5月拉开帷幕,今年,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共分为5场进行,众多校内外教授、学者作为评审委员参加了本次答辩,共有23位同学进行了精彩陈述,不同的学术视角在答辩场上碰撞,从不同的维度体现着当下社会的新视野与新观念。


黄勇教授主持答辩会现场


5月16日,美术教育组答辩拉开2017硕士学位答辩的序幕,姚姗姗作为本场第一个答辩的同学,陈述了其论文所研究的策展的内在逻辑——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内在机制,以多个维度为出发点论述了艺术博物馆策展和公共美术教育的多种可能性;耿珊的论文则是立足于儿童,探讨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儿童美术教育app的现状,以前瞻性的视角提出了儿童美术教育app在各种美术教育中所具有的革新性意义;康亿平的论文将视角聚焦在了高等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培养的问题,以具体的现象为例深入探讨了“美术性”与“师范性”关系的问题。


康亿平同学论文陈述

美术教育组答辩现场

同学们与答辩评委合影


次日,邢梦露陈述了论文“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观众拓展的转变与发展;刘亚宏的论文研究了“大地魔术师”展览的特点和对现今的启示意义;尹茜建立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搜索指数模型,并通过模型论证中国现当代艺术品市场与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关系;余娅聚焦于新媒体艺术收藏国内外的动向;郭一頔分析了美国迪亚艺术基金会的设立背景、收藏品味、管理运营等方面的独特性。


答辩现场

刘亚宏同学论文陈述

尹茜同学论文陈述

余娅同学论文陈述

同学们与答辩委员合影


宜小诗以中国美术馆为例探讨了博物馆公共教育中“馆校合作”的模式;迟昭介绍了在自己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于日本美术博物馆学艺员制度的研究;秦佳女展示了自己对侯瀚如早期策展实践的研究;韩康同学则是从革命展览馆的角度看青藏艺术机构的发展;何逸凡展示了自己对于当下艺术家驻地项目制度的研究。评审委员结合同学的答辩与论文给出了学理上的评价,并对其研究课题的日后研究方法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秦佳女同学论文陈述

同学们与答辩委员合影


在本年度答辩中,艺术学理论方向的10位同等学力的在职研究生也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刘宇河分析了文交所艺术品交易平台的现状,并对艺术市场现状做出描述;李韵的论文将关注点聚焦中国艺术品基金会的运作和管理;杨晓涵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析了台湾诚品画廊与诚品书店的协同经营模式;何伟则讨论了艺术品的可交易模式,并结合了文交所、艺术家公盘分析了艺术市场的现状;杨漓雪关注了国际的私人艺术品基金会。


杨晓涵同学论文陈述

李韵同学论文陈述

同学们与答辩委员合影


柳懿洋以美国史密森学会为例研究博物馆集群化的运营模式;刘琛探讨了中国私人美术馆的盈利模式,并以木木美术馆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黄芳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行为艺术表演与戏剧在美术馆场域中的关系;刘雪丽则讨论了市场营销理论对中国民营美术馆中公共教育的启发与应用;陈鑫以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美术馆和今日美术馆为例,探讨艺术博物馆跨学科资源整合模式。


刘琛同学论文陈述

柳懿洋同学论文陈述 

同学们与答辩委员合影


截至5月23日,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5场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已全部顺利结束,各位评审委员也就相关论文给答辩同学给出严格而中肯的点评。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是同学们给自己的学习生涯画上的一个小小的句号,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在今后,无论是投入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之中,还是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在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学习都让同学们获益良多,余丁院长在给大家的毕业寄语中这样写道:“从对‘道路、真理和生命’的体悟,到对‘理想、信念和方法’的探寻,我们永远要做脚踏实地的践行者……”,希望从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走出来的学子在今后的道路上牢记这段期许,祝愿毕业的同学们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