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俞萃雅”公众号年度十佳论文

点击上方“吴俞萃雅”订阅公众号


吴俞

萃雅

公众号创办周年纪念特刊


这篇文章的开始

要从“吴俞萃雅”公众号诞生的第一天说起

2016年12月28日


2016年12月28日,温州大学蒋宸博士,发心起愿,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现吴新雷教授、俞为民教授师门弟子的学术成果。

一时间,

技术党董国臣博士、赵倩编辑、南艺基层小老师,参与了编辑工作;

学术大咖赐下大稿;

曲界学人纷纷点击订阅。

一年时间里,

关注我们的人数从第一天的130人,上升到今天的2484人。

感恩每一位支持“吴俞萃雅”的同道!



关注“吴俞萃雅”公众号人数最多的省份

江苏省

共836人

关注“吴俞萃雅”公众号的女性多于男性

谢谢女性同胞!

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从朋友圈转发阅读所占的比重最大。

感谢每一位转发文章的朋友!



十佳论文评选

“吴俞萃雅”公众号推送论文哪家强?

时值“吴俞萃雅”创办一周年之际,三所高校的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分别布置了一道作业(如下图):

参与答题的同学,均为本科生,他们来自各个院系,年龄层次介于90后末尾与00后开端。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130篇论文中,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论文。

为了感谢同学们的支持,特将这三所学校的图片贴出:


南京艺术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同学评出的十佳论文:


排序

作者姓名

篇名

得票

投票该文最多学院

1.

王  宁

《“清赏”与“雅玩”——昆曲的文人环境与地域色彩》

33

美术学院

2

鲍开恺

《昆曲“清唱”与“剧唱”之关系考》

30

传媒学院

3

解玉峰

《<全唐诗> 应该收录词么?》

19

传媒学院

4

苗怀明

《吴梅与王国维关系三辩》

15

人文学院

5

刘水云

《清康乾年间昆曲复兴的盐商背景》

12

美术学院

6

乔  丽

《论晚近男女合演及禁演》

10

人文学院

7

朱万曙

《明清戏曲理论的话语建构》

9

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

7

赵天为

《从《惊梦》看昆曲表演艺术的当代传承》

9

设计学院、艺术史论

8

解玉峰

《“唐传奇”辩论》

8

美术学院

8

苗怀明

《对大师精神的几点理解与思考》

8

传媒学院

9

杨惠玲

《从明清江南望族看昆曲的文化生态 兼谈昆曲衰落的原因》

7

数字媒体

9

刘  恒

《豫剧“红楼戏”述评》

7

音乐学院、传媒学院

10

苗怀明

《面对学术的道义与使命——读<红楼七宗案>有感》

5

广播电视编导

10

李江杰

《文化认同语境下清代戏曲的新疆发展与衍变》

5

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共90位同学参与投票,每人选出论文三篇,共计270票。


童鞋们并没有为了拿到这门课的高分,就讨好任课老师,作出偏袒的选择。因此,当评选进行一半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可见,小朋友们的态度是严肃的、真诚的,为他们点32个赞!



苏州科技大学同学选出论文前十强:


1.

王  宁

《晚明金陵名妓度曲考》

2.

鲍开恺

《昆曲“清唱”与“剧唱”之关系考》

3.

朱万曙

《论清代宫廷大戏》

4.

杨惠玲

《论明清江南家族文化与昆曲艺术的互动》

5.

解玉峰

《“唐传奇”辨证》

7.

张婷婷

《从曲唱角度看元曲的用韵特征》

8.

赵天为

《从“惊梦”看昆曲表演艺术的当代传承》

9.

刘  恒

《豫剧“红楼梦”述评》

10.

王  宁

《“清赏”与“雅玩”——昆曲的文人环境与地域色彩》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评出十强论文:


1.

解玉峰

《唐传奇辩证》

2.

王  宁

《晚明金陵名妓度曲考》

3.

朱万曙

《〈全清戏曲〉整理编纂的理念》

4.

解玉峰

《〈全唐诗〉应当收录“词”么》

5.

王  宁

《“清赏”与“雅玩”——昆曲的文人环境与地域特色》

6.

石峻山

《20世纪中叶美国改编版〈琵琶记〉》

7.

苗怀明

《对大师精神的几点理解与思考》

8.

鲍开恺

《昆曲“清唱”与“剧唱”之关系考》

9.

刘  恒

《豫剧〈红楼梦〉述评》

10.

苗怀明

《面对学术的道义与使命——读〈红楼梦七宗案〉有感》


吴新雷老师与俞为民老师慈祥地笑着仿佛在说:

年轻人真会玩

赢家“江南戏曲文化研究”群主王宁展露出胜利者的笑容



上榜论文作者照片

Author Photo




部分作业选登:

南京艺术学院 丁钺同学:

王宁,“清赏”与“雅玩”

评论有三:1.如同现代人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一样,古时候人们对于“清赏”的需求也多种多样。歌妓,酒会,这些市集活动繁荣了昆曲,如同现在的地方台,有着地方的特色。

1. 文人的欣赏趣味加入之后,昆曲就不仅仅是丰富百姓生活了。所谓的“雅玩”,其实就是文人生活中对于昆曲的一种“改造升级”,就是将原本有一些低级趣味的,士大夫们看不上的去除掉,加入文人热爱的东西,将昆曲更细致,更精致的表现出来

2. 从一个赏玩之物,要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这就需要经过文化环境的长时间的熏陶,和一代代文人对于这门戏曲不断地投入热情。


南京艺术学院 秦梦蝶同学:

杨惠玲:《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艺术》后记

1.字字真情,十分感人;

2.通过回忆的处处细节,事件中人物的鲜活生动,作者一字不漏的各个深情感谢怀念,令人感恩之余感叹人性的美好;

3.善于记录真是一个好习惯。


南京艺术学院 贾蓉桢子同学:

苗怀明:《吴梅与王国维关系三辨》

1、从中能知道吴梅对王国维的戏曲研究成果颇为看重,《宋元戏曲史》对其的影响较大。

2、能够了解到吴梅与王国维两人在三个时间点与地点存在往来关系,这样的往来关系使其能够相互影响。

3、相对于王国维对吴梅的来说,吴梅对王国维的戏曲研究成果有较多的关注和肯定。


南京艺术学院 张一行同学:

解玉峰:“曲牌”本不分“南”、“北”

喜欢理由:1.我很喜欢他的名字很赞成这个观点曲牌不分南北,这个标题吸引我

2.通过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外行我知道了许多的曲牌,这些曲牌中有南北共收也有各自的,有起源以及曲牌为何被分为南北,讲述的有层次感,不至于读懵。

3.很喜欢文章中对二郎神这一曲牌的分析与讲解。文与乐的关系文为主,乐为从。


南京艺术学院  刘婕同学:


1.向我简单叙述了豫剧“红楼戏”的剧目和剧本,说到了移植于越剧,并且和全盘皆收不同,剧在曲词和念白等方面都经过了改编。长知识了。

2.让我很感兴趣的是对《王熙凤》《刘姥姥》的简单介绍,简单介绍了中心事件、剧目安排等,让我很想去看一看。

3.作者笔下关于豫剧“红楼戏”的意义,让我很赞同。在豫剧转型过程中,“红楼戏”在题材风格和行当更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豫剧传播过程中,豫剧“红楼戏”为其拓展了新的传播渠道,扩大了传播范围,吸纳了更多接受者。以小见大,从豫剧这一剧种,我们可以同理思考其他剧种的生存发展与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苏州科技大学同学作业选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同学作业选登:




吴俞萃雅



2018年“吴俞萃雅”公众号将继续推发古典戏曲小说类研究文章以及戏曲研究相关信息。

期待学界同仁继续支持

诚挚欢迎赐稿:

wuyucuiya@163.com



曲研究



俞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