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法科生如何投稿写法学论文?


投稿发论文,写论文每个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师都得面对(本科生也可以写论文投稿)。法学学生怎样投稿,如何选择期刊采稿率高,论文写作有什么注意的,都需要我们面对。就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求得抛砖引玉。


全文如下:

首先,谈谈学术规范。1,中介的问题。不要找中介花钱,日后一旦查出污点,以免影响。杂志行业的问题迟早国家会干预,只是管制的重点尚未辐射到这个行业,管了以后一大堆问题反而更糟。2,无论发表什么目的,都不要抄袭。论文造假的破坏里不亚于正式规范性行政法律文件。3,态度端正是首位的,你一什么态度对待他,他才会犯快给你什么结果。如果为了发表而发表,功利性的攀比,浮躁的堆砌文字,作品是经不起考验的。写一篇就要写好,优秀的文章至少是经过三次修改的。 如果你把它当做负担对待了,结果不会理想。论文好比一项工作。目标管理,项目设计,实施,调整,反馈,检查---各个环节都是是对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一对自己的工作态度积极,容纳,其二当做能力方法的锻炼过程,自己的成长就是伴随论文工作不断成熟的。


其次,投稿技巧。硕士论文各个高校要求不同,北大硕士不要求发表,而很多地方高校要求发表省级期刊。博士论文国内高校要求中文核心或者cssci两到三篇。过去几年,中文核心很好投稿,高校老师在中文核心或者A类核心投稿,如果级别支撑够格,比较容易。如今,中文核心对于一般211大学的教授都是求之不得,可以考虑的。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稿件供求关系失衡,其二,期刊杂志的水平差距拉大,其三,不合理的潜规则存在。依法学学科为例,每年杂志社的数量新增有限,大量的倒闭,大家眼中杂志水平往往取决于挂靠单位。高校的差距事实上是在拉大的,从各个方面。以中外法学为例,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国法学代表了中国法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十年前的收录稿子作者可以说在国内兼容并包。211,985的一般和名校教授,博士生都有。五年后就是副高级和名校名家的平台了。如今的中外法学的目标是争创世界一流刊物。至少一半的文章是哈佛,耶鲁等院校学者单独或与国内学者合作的。潜规则的问题一直存在。有的杂志起点副高,有的硕士本科都可以投稿。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就白投了。具体的技巧,以下几方面供大家参考:


第一,建议写的不错的文章比较优秀刊物的作品,看看最近几个月的文章有没有对学历职称要求,自己低,就不要投了。当然了,自己导师带着自己投,或者他告诉你就容易了。


第二,投稿时必须注意格式和征稿要求。如果不符合,杂志社都不看、有要求寄送打印版的应该同时邮寄信件。建议每次投稿都寄送打印好的,因为档次好的杂志社都是要打印版的。


第三,杂志社的资料有的知网有,有的没有,没有的话去找他的主管单位。比如河北学刊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板的,去这个主页去找。注意别的渠道的大多是假邮箱,要约的邮箱不要信。


第四,学报的审稿周期长,国家级的学报比其他核心杂志投稿难。学报的社科类覆盖面窄,每个学科门类文章数有限,照顾本校和名校的学者,还得靠关系。


第五,每四年更新一次期刊目录,10版中文核心和cssci可以查到,如果你对那个杂志感兴趣,先看看它的作者资料。目前西南西北的杂志也已经枪手,东部名校的学者都在上面投,西藏内蒙广西甘肃的杂志竞争程度不亚于中东部地区杂志。不要盲目投边疆地区核心刊物。挑选一个杂志前,先看作者单位。以广西大学学报为例,如果作者都是关系内部单位或者广西大学的就别投了,尽管对外征稿,但是潜规则就在你面前,外校的就别投了,。


第六,几个号投稿的杂志大家可以网上找一找。功利化投稿心态的的,尽管不喜欢这个字眼,我们大多是这样的,我自己也是。如果想审稿快,版面审稿费低,baidu一下,有提示。省钱的办法就是在这类杂志上内容提炼的越少越好,因为两千多就是一个版面,一个版面能发就发,就别多写。不要一稿多投,心存侥幸。杂志社信息交流系统畅通,人脉关系也是互通有无,你做的他都直到。内容前瞻的同时也要不乏稳定性,经得起考验。迎合时下热点的分析一旦投稿失败就作废,如果期限长没发表,转投也是问题,不妨留个回旋余地。


其它建议:1,如果你英语好的话,就去国外投稿,去美国欧洲国家或是澳大利亚投稿,他们其实很欢迎中国学者研究中国或者全球问题的,当然了思想的对高度宽度密度要求较高。真正有水平的是不在国内投稿的。2,如果有条件的话,和留学生合作写作。资源是整合来的。不少杂志喜欢这种形式。3,可能的话申请国家青年基金,或是外国基金,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整体意识。4,跨学科交叉学柯的写作,学习。学科之间的边界从一定角度非常微妙。社会科学这个东西,很多法学学科写深了就不是自己。因为你只能通过所挖掘的社会关系的深度反映问题的透彻,结果经济法成了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经济学,民法成了哲学,,等等。跨学科的研究首先就保证了前沿,思想上离了调子。其次方法的融合必然带来创新。内部外部都需要大胆的跨学科,鼓励跨学科研究。5,非常重要的一点,社会学的学习,掌握社会学基本原理,主要是社会学调查方法。做好一个社会调查,实践一个方法,对你的帮助必看是本书要有用多。除了身体力行,利用互联网或问卷调查简单易行。6,社会就是大杂烩,每一显示社会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多的涉足每个大学科门类的基本原理。自然科学,工科不妨学习通俗的基础知识。社会科学哲学,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新闻,艺术,都要涉猎。想要站稳学术的根基,不触类旁通是不行的,哪一个文科大师不是上述几个学科的专家。任何一个学科的权威都是史学大师。


身份关系不平等,资本规则和熟人社会是造成论文不公平和种种问题的根源。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体制中的每一个个人,从我做起,注重个人品行和良知的塑造,比发表多少文章重要得多。学术规范的培养和做人一样,一开始就得树立,成就的取得不是一时的投机,灵感来潮,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不断地思考,努力,总会有成就的,即使没有看得见的建树,得到的实惠总归是自己的,因为你真正得到了实惠,名利始终不该是我们的最高定位,尽管你我都难以摆脱。如老师所言,壮烈的牺牲并不可贵,可贵的是坚守阵地,忍辱负重,默默的改变这个体制。你适应这个规则和体制是为了将来改变它。规则和体制就是为了打破而生的。就是好比知识分子难以摆脱油盐,至要知到从怎样的一个高度对待 这些东西,身体上可以,内心一定不要成为功名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