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盘点 | 2017年,复大发表40多篇SCI论文!表现最突出的竟然是……

2017年刚刚过去,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分别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40余篇研究性文章,总影响因子达88.2045,其中影响因子5分以上的论文共发表3篇,纳米刀(不可逆电穿孔)研究文献共16篇,成为世界范围内发表纳米刀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的单位。



近年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科研经费等投入的持续增加,有关纳米刀的研究进步明显,在国际相关领域的顶尖学术期刊上,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也越来越多,部分研究常有突破性进展。

 

美国权威学术期刊Pancreas(《胰腺》)和Oncotarget《肿瘤靶向》以及德国肿瘤学权威期刊J Cancer Res Clin Oncol(《癌症研究和临床肿瘤学》)作为当前国际上在肿瘤学研究领域,尤其是肝癌、胰腺癌研究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每期发表文章质量较高,发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2017年,复大科研人员共发表论文46篇,包括30SCI16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其中有关纳米刀的SCI论文共发表16经查,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表纳米刀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的单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几篇颇具亮点的纳米刀SCI论文。





    

01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林茂在Oncotarget上发表成果(影响因子5.17

 


201712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博士林茂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纳米刀联合免疫治疗肿瘤领域的研究文章,成果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Oncotarget

 

该文献报道了两组经过纳米刀治疗的患者的整体情况,两个实验组分别为单纯纳米刀治疗组,另一组为纳米刀联合免疫治疗组,实验通过评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率(OS)来研究纳米刀联合免疫治疗Ⅲ/Ⅳ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研究揭示了对比单纯纳米刀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能明显延长三期胰腺癌PFSOS,能延长四期胰腺癌OS;对三期胰腺癌来说,多个疗程免疫治疗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林茂向笔者介绍,近年来,有大量研究文献观点认为,纳米刀对于中晚期肿瘤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纳米刀联合免疫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文献却迄今鲜有关注,纳米刀联合免疫治疗肿瘤是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率先探索出的一种肿瘤治疗新方法。医院临床研究显示,纳米刀联合免疫治疗后对晚期胰腺癌有明显延长存活时间的效果。这一研究发现揭示了一种全新的纳米刀治疗方法,大大促进纳米刀以及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




    

02

    

林茂的另一篇文章发表在J Cancer Res Clin Oncol(影响因子3.5

 

△实验室中的林茂


林茂在不可逆电穿孔(纳米刀)技术的疗效评价方面做出重要研究,该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 Cancer Res Clin OncolUsingcirculating tumor cell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irreversibleelectroporation for unresectasble pancreatic cancer.(用循环肿瘤细胞来评估纳米刀对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本文的第一作者为林茂,暨南大学硕士导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牛立志为该文的通讯作者。据林茂介绍,该研究是从检测CTC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和相关基因(CK19Ep-CAMCEA三个基因,RT-PCR法检测)的表达两个方面反映纳米刀对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林茂通过对4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统计发现,经过纳米刀治疗后第7天和第30天,患者体内的CTC数量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对比纳米刀治疗前),说明了CTC的变化也可以作为衡量纳米刀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林茂解释,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存在于外周血中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因自发或诊疗操作从实体肿瘤病灶(原发灶、转移灶)脱落,大部分CTC在进入外周血后发生凋亡或被吞噬,少数能够逃逸并锚着发展成为转移灶,增加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CTC检测通过捕捉检测外周血中少量存在的CTC,监测CTC数量和相关基因变化的趋势,以便实时监测肿瘤动态、评估治疗效果。

 

与以往单纯从治疗后生存期长短来评判疗效不同的是,本次研究通过液体活检(CTC)结果来评价纳米刀的疗效,为纳米刀的疗效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据了解,肿瘤的液体活检,简言之就是通过检测肿瘤患者的血液中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来动态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方便的监测手段。

 

近年来,肿瘤的液体活检技术发展迅速,但大多还处于临床前期阶段。2015年席卷世界的精准医疗计划被提出,2016年美国精准医疗的精华版推出了包括液体活检在内的具体5大实施方案,将使用“液体活检”血浆开发新方法来评估治疗反应以及抵抗可能的耐药性。




    

03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与吉林大学联合发表一篇Pancreas(影响因子2.967

 

20171月,暨南大学硕士导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牛立志以第一作者完成研究,成果Percutaneous 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for pancreatic VIPoma(针对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的经皮不可逆电穿孔的个案报道)发表在美国权威期刊Pancreas上,该文献报道了一例十分罕见的癌肿,是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对一例34岁男性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患者进行纳米刀治疗的案例报告,文献对纳米刀消融的安全有效性进行了论证。

 

论文中指出,患者检查发现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激素水平异常高,CT检查显示,在胰颈和胰体部位有约6.0×5.0厘米大的肿瘤,并伴随低钾血和代谢性酸中毒。经病理检测确诊为“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患者接受纳米刀消融术后15天,没有明显的并发症,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值,CT检查显示,胰腺病灶大面积坏死。该案例表明,纳米刀消融对于治疗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该文献揭示了纳米刀相对于其他消融技术,具有更多优点,比如,对组织的消融具有选择性,只破坏“细胞”,不伤及血管壁、神经、胆管、肠管等;消融过程可在超声、CTMR上清楚显示出来,从而保证消融达到最大效果。牛立志经过临床研究发现,纳米刀消融特别适用于临近大血管、肝门区、胆囊、胆管等的肿瘤,在治疗胰腺癌和肝癌方面显示了独特优势。




    

04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牛立志在Pancreas上发表胰腺癌专家共识(影响因子2.967

 

20177月,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牛立志博士带领科研团队,在徐克成教授以及世界各国专家的指引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研究文章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Cryosurgery of Pancreatic Cancer(胰腺癌冷冻手术临床实践指南)。该文章为冷冻治疗胰腺癌的专家共识,于20179月正式见刊于美国胰腺癌权威学术期刊Pancreas。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牛立志与何丽华博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文章介绍,胰腺癌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消化系统癌症中占到8%10%,且呈现上升的趋势。手术、化疗和放疗是胰腺癌治疗的常规手段,但疗效并不显著。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却有超过五分之四的患者由于达不到手术适应症需求而无法进行手术。而化疗和放疗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为一些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短暂有效的帮助,但却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医学的进步使冷冻治疗在过去十年内成为大多数不可切除的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以往一些系统性回顾文章表明,冷冻手术,尤其是经皮冷冻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的特点,对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冷冻手术结合其他治疗时,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也显现出明显的优势。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缺乏针对冷冻胰腺癌的规范化治疗指南。

 

该篇“共识”汇集了来自奥地利、日本以及中国等国际冷冻治疗学会和亚洲冷冻治疗学会的专家对于胰腺癌冷冻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临床路径达成的一致意见,并且引用了牛立志博士科研团队过去已发表的11篇胰腺癌冷冻治疗文章,其研究成果为达成世界冷冻治疗共识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基础,也将为临床案例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引。



编辑:暮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战癌新思维:走中国式控癌之路  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徐克成新书作序
回望2017,复大这里一路芳华
特殊的新年礼物——徐克成总院长的亲笔信







别忘了点哦!转发就更好了